APP下载

四川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对策

2019-06-20张李玲佟洪金廖瑞雪许冠东

四川环境 2019年3期
关键词:集中式水源饮用水

张李玲,佟洪金,廖瑞雪,许冠东

(1.四川省环保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都 610046;2.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成都 610041)

1 前 言

饮用水水源保护是一项以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为目标[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保护区整治、环境监控、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信息公开等多方统筹推进的系统性工程。2016年以来,四川省按照国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号召,投资60多亿元开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完善保护区标志标牌,整治保护区内工业企业、排污口、农业面源、生活面源、交通穿越等污染源,但饮用水水源精细化管理还有不足之处,为梳理下一步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重点,以2018年全省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为基础,从饮用水水源水质、环境监控、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下一步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提供参考。

2 饮用水水源基本情况

2.1 饮用水水源概况

四川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涉及河流型、湖库型、地下水型三类,以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为主,水源数量、年取水量、服务人口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6.10%、86.11%、72.57%。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良好,饮用水水源达标率[2]为98.64%(见图1、图2)。

图1 各类型饮用水水源供水量Fig.1 Water supply of various types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图2 各类型饮用水水源服务人口 Fig.2 Service popul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2.2 饮用水水源管理状况

保护区建设情况。四川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工作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率为100%,保护区标志标牌设置基本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九成以上饮用水水源在一级保护区设置了物理隔离网,对一级保护区实施封闭管理。

保护区整治情况。2016~2018年全省投入60多亿元集中整治188个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关闭或拆除保护区内工业企业、排污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点源,清拆违法建筑,整治生活面源、农业种植面源,完善交通穿越风险防护设施建设。

监控情况。91.2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开展水质监测,其中年监测频次达到12次、4~11次、1~3次水源各占34.84%、41.32%、21.03%。127个饮用水水源设置视频监控,58个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设置预警监控。

风险管理情况。83.33%饮用水水源调查并形成风险源清单,83.17%饮用水水源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94个城市具有多水源供水或与周边区域联网供水,在突发状况下可互为应急备用水源。84.95%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制度落实较好,制定了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储备了应急物资。

跨界饮用水水源管理情况。全省保护区跨县级及以上行政区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35个,其中由水源地所属地管理的有8个。

3 饮用水水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饮用水水源尚未稳定达标

湖库型、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尚未全部达标,个别饮用水水源受区域生活源、农业面源影响,年内部分时段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超标。

3.2 环境管理问题

水质监测工作未全面完成。生态环境部门中仅18个地级市环境监测站具备水质全指标分析能力,难以满足饮用水水源日常监管需求,21.03%城市饮用水水源全年监测频次不足4次;《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已正式实施,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监测指标数量从39项[3]增加至93项,但四川省大部分监测机构尚不具备93项全指标分析资质,地下水型水源全指标分析完成情况不容乐观。

风险管理不到位。国家尚未出台风险源名录建设规范,当前我省城市饮用水水源风险源名录仅为风险源清单,且受地域限制,跨区风险源清单基本未建立,为风险源管控提供支撑有限。由于管理权问题,地方针对高速公路、航道、输油气管道等制定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难以落实。

应急管理能力较为薄弱。61个城市仍为单一水源供水,应急供水保障能力较弱。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制度落实有偏差,存在应急预案制定不规范、应急技术物资储备不全、未开展应急演练等问题。

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预警监控端与数据分析端连接不畅,全省饮用水水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尚未集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视频监控、预警监控实时数据及风险源监控数据;数据分析端功能不全,预警报警功能、事故状态下信息化溯源功能尚未建立,制约饮用水水源预警应急反应。

跨界饮用水水源生态补偿机制尚未根本建立。全省大部分跨界饮用水水源尚未建立“谁用水谁补偿,谁保护谁获益”生态补偿机制,跨界水源存在用水地想管无权管、供水地有权管不想管的现象,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4 饮用水水源保护对策建议

4.1 推行饮用水水源达标行动

制定实施水质达标方案。开展不达标饮用水水源污染来源分析,测算污染物削减总量,并按照“保护区优先治理原则”将削减量分配到污染源,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形成“一源一案”的水质达标方案,并按要求将方案落实。

强化污染源治理。治理畜禽养殖,取缔保护区内规模化养殖场,开展规模下养殖户粪污治理,建设收集储存设施,推进畜禽养殖粪污异地资源化利用;调整农业种植模式及布局,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治理生活污染,集中区设置集中式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收集处理,分散区采用“化粪池+还田利用”方式处理,做到生活污水、垃圾应收尽收。

4.2 强化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

加强生态环境部门监测能力建设,健全人员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完善仪器设备,提高日常监管能力。鼓励购买社会服务,借助社会力量强化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强化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监管,定期、定量完成水质监测,并按规定公开水质信息。

4.3 强化饮用水水源风险防控

强化风险点源管理。健全风险源名录,省级部门牵头,以流域为单位,排查全省饮用水水源风险源清单,制定“一源一策”的风险源管理措施,形成风险源名录,并定期更新。强化风险源监管,设置风险防护设施,在重点风险环节、排污口设置视频监控进行实时监控,并定期开展风险源评估[4],完善防护设施。

加强交通穿越风险管控。健全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全面排查全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交通穿越情况,并根据道路级别,结合当前各城市制定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分级完善各条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落实,以交通部门为主导,加强道路巡逻,充分运用已有视频监控设施,对道路穿越区域实施实时在线监控。泸州、宜宾、乐山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域内或周边存在航运的水源地,要加强航运风险防范。

4.4 提升应急能力

加快提升应急供水能力。以现有饮用水水源供水管网延伸为主,单一水源供水城市尽快形成应急供水能力。无条件的区域开展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应急水源建设选址尽量避免与现用水源选在同一水系,水量最少能保障城市不少于7日供水[5],应急备用水源供水管网与现用水源碰管,形成多饮用水水源并联的调水、供水模式。

落实应急管理制度。编制并结合实际情况更新“一源一案”[6]的饮用水水源应急预案;每两年最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并根据演练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根据风险源情况配备必要的便携式监测设备、应急物资装备,在饮用水水源高风险区域或附近区域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提升应急技术指导能力,针对风险源聘请相关领域专家作为技术指导,针对重大风险源制定污染物泄漏处置方案,形成应急处置技术库,一旦发生污染事故,确保在最短时间将污染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构建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城市应急指挥中心,逐步构建应急指挥中心数据传输、管理、分析、审核与发布网络体系。

4.5 建设饮用水水源信息化大数据管理平台

在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基础上,完善数据分析板块、动态监控板块,构建应急预警板块,形成全省饮用水水源信息化大数据管理平台。完善历史数据分析板块,结合管理需求预设数据分析模式,为全省饮用水水源日常管理提供支撑。完善动态监控板块,将现有地表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在线监控端、视频监控端接入平台,并整合现有的四川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实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状况、上游来水水质、风险源实时监控。构建实时信息预警分析模板,选用动态分析技术实时分析接入饮用水水源及风险源信息,设置预警报警阈值,为全省饮用水水源风险应急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4.6 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7]

建立“谁用水谁补偿,谁保护谁获益”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跨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补偿机制,由饮用水水源利用地与保护地人民政府牵头,联合制定跨界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方案,签订生态补偿协议,出台生态补偿计算标准、补偿资金筹措交付制度、补偿资金使用方向及绩效评价方法等一系列细化实施方案、制度,确保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到位,饮用水水源保护得以落实,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以保障。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农田禁止或限制施用农药化肥等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鼓励农户积极参与饮用水水源保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4.7 健全以流域为单位的饮用水水源管理机制

以“河长制”为基础,明确流域饮用水水源保护清单,建立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的饮用水水源水质、风险源污染源管理等信息定期通报制度、跨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会商制度,推动流域上下游信息共享、环境影响评价会商、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开展流域、区域联防联治,落实流域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措施[8],保障下游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

5 结 语

饮用水水源保护是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首要环节,保护工作的核心是水质达标,实施饮用水水源达标行动计划是首要任务,但保证水质稳定达标不仅是开展保护区污染源整治,还需要使用信息化管理等高效手段从监测预警、风险源防控、应急处置等多方面着手,完善生态补偿、流域饮用水水源管理等机制,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不同部门间同抓共管形成保护合力,方能有效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

猜你喜欢

集中式水源饮用水
保护水源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南水源头清如许
光伏:分布式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越集中式
1927—1937年南京城市饮用水问题及其治理
全新Mentor DRS360 平台借助集中式原始数据融合及直接实时传感技术实现5 级自动驾驶
寻找水源
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
浅谈集中式光伏电站设计与设备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