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房里
2019-06-19韩浩月
韩浩月
我的书房很小,小到只有几平方米,所以每当看到朋友们晒他们的大书房的时候,总是有一些羡慕,心里想的是,假若有一天,我也有这么大的书房……
目前来看,有一个大书房的可能性不太大了,北京的房价太贵,想要过一把大书房的瘾,恐怕只有到藏书家韦力老师那里,徜徉一番,感慨一番,嫉妒一番,然后回到自己的小书房里,默默地读书、写字。
小书房有小书房的好处,因为藏书不多,所以该精简时得精简,能放到小书房里的书,都是精挑细选的,都是心中至爱,这就解决了想看的书迟迟找不到的问题,随便拿一本出来,都是能够打发几个小时时间的。
小书房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坏处在于,因为书房小,空间小,沙发也小,读书时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读着读着就困了,拿着书就在书房睡着了。突然书落地、人惊醒,才想到有些稿子没能完成……总而言之一句话,小书房太安逸,容易让人懒惰。
大书房就不一样,大书房某种程度上是客房,来了朋友,要招待喝茶,要展示藏书,要山南海北地聊,在这么一个会客的空间,总是让人有一种警醒感——要工作,要动笔,不能太过放松,大书房是用来创造的,不是用来睡懒觉的!
书房虽小,只要有就是好的,总比没书房的读书人要强一些。要知道,在二三十年前,有书房还是多么奢侈的事情。我看到许多的读书人,他们的作品都是在流浪的途中写就的,比如沈从文、黄永玉等先生。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哪里还考虑过书房的事情,在旅店里,在船上,一篇篇妙文便完成了。
我在很晚的时候才有了这间小书房。从前,都是一张简单的书桌摆在卧室里或者阳台上,写东西的时候,要先自我闭关半小时,把外界的声音全部屏蔽掉之后,才能进入情境。
记得有朋友过来做客,看到我阳台上杂乱无章的写作环境,感慨道:“真想不到你那十多本书是在这儿写出来的。”我把这句话当成一种表扬了。一个写作者,没有书房,就如同一名战士缺乏战车与盔甲。当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他们早期的文学创作,连一个宽绰一点的阳台也没有,甚至是趴在土炕上完成的。
当一个人把自己关进书房的时候,他的潜台词一定是这样的:不要打搅我,让我享受一段安静的时光,进书房的时候一定要敲门,这个世界那么大,就剩下一间小小书房可以容纳这颗不安定的心了……
贾平凹在他的散文里写到过有两怕,一是怕有人敲门,二是怕有人進他的书房,因为陌生来者进家或者进了书房之后,总是忍不住眼光四处溜达,想要卷起一本书或者一幅字画。就算不打算带走东西,一拨拨地进来漫无边际地闲扯,也会让贾平凹感到郁闷、憋气、愤怒……作家写作,最需要两种感觉,一种是安静,一种是安全感,书房恰好能提供这两者。
记得我在准备自己的书房的时候,出于实际的需求与综合的考虑,订制了隔音效果非常棒的门,购买了心仪的书架,摆上了觉得值得一翻再翻的好书。书架前面,放了一张柔软舒适的小沙发,电脑前坐累了,躺小沙发上翻翻书,哪怕浏览一会手机,都觉得心情无比愉悦。书房给人带来的享受太超值了。
在家里,当我把自己关进书房的时候,就等于发出了一个信号:“我在工作,请勿打扰。”但女儿是对此信号不管不顾的,她时常冲进门来,要么让我欣赏一幅她刚完成的画,要么送来某种她觉得美味的零食。如果不是因为写作而焦虑的话,我会把她抱坐膝头,让她看着我打字。——让一个人可以如此随便地出入你的书房,这是一种至高待遇。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