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网红”现象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冲击与应对策略
2019-06-19沈莹莹
沈莹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重要品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奋斗精神极其重要。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不良“网红”现象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利于当代社会奋斗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因此,党和国家必须加以重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条件。
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必须从国家和学校两个层面着手,国家层面宏观引领、制度规范,即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强网络舆论监管、树立“正能量网红”典范;学校层面正确引导、常态教育,即要加强价值观引导、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进行常态化教育。通过两方面的紧密配合,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奋斗精神。
一、大学生树立奋斗精神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是国民素质的彰显,对促进中国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的纵深发展,不良“网红”现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加剧,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奋斗精神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大多处于能力和见识飞速增长的时期,处于为未来谋生和发展做准备的时期,最需要拼搏奋斗来为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基础。“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当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了大学生建构奋斗精神对自身发展的关键作用。大学生要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提高本领,为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殷切寄语表明:青年的理想和奋斗是国家兴旺的前提和基础,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创新进取、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敢于担当,是奋斗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大学生只有具备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自觉树立奋斗精神,才能获取持久的能量和动力,才能满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才能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正是拥有了这种勤劳质朴的美德,中国人民才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让中国站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自强不息,让中国富起来;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要传承这种永不过时的奋斗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中国强起来!对新时代建设力量的大学生进行奋斗精神教育,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是延续民族精神的需要。
二、不良“网红”现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网红”是指互联网中凭借着某一事件或者行为而迅速被大量网民关注且产生一定影响的人,而不良“网红”则是指那些具有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或言论、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群体,这一群体凭借门槛低、赚钱快、关注者多等特点引得大学生盲目痴迷、竞相效仿,解构了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对大学生的发展进步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歪曲了大学生的就业观
不良“网红”靠直播等途径去博人眼球,在极短时间内就能通过粉丝们打赏礼物等方式获取大量钱财。例如,某个“网红”女主播在某一次直播中,通过追捧者打赏的方式,收入上百万。这种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例子给大学生提供了一种不用拼搏劳作也能过得很好的假象,严重地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观,使得大学生倾向于选择类似不良“网红”这一关注度高且极易获利的职业,而对那些需要踏实付出才能获得回报的工作避之唯恐不及,从而背离职业平等的就业观。
(二)误导了大学生的审美观
不良“网红”为了出名,一般选择两种方式:一是靠异类形象,像男扮女装、女扮男装等,通过自己与大众不同的异类形象走红;二是靠怪异行为,像恶搞、裸露等。大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极易盲目跟风,错把庸俗当作美,认为打扮成“网红”形象、整容成“网红脸”就是美,把“网红”的模样和行为当作审美的标准,而把辛苦劳作的普通劳动者看作丑恶的,嫌弃外在形象不佳的人,追逐另类,不再以踏实劳动、艰苦奋斗为美,扭曲了自己的审美观。
(三)扭曲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不良“网红”为获得点击量和关注量,在网络上“炫富”,买名牌包包、用高级化妆品、穿定制衣服、开跑车、戴名表,甚至为得到这些奢侈品不择手断,且以此为荣;同时,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良“网红”不符事实地为商家大肆宣传某些商品,打造“网红奶茶”“网红衣服”。大学生在他们的影响下,疯狂追逐所谓的“时尚”,甚至贷款也要消费,偏离了量力而行、适度消费的正确消费观。
(四)解构了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不良“网红”追捧者众多且赚钱容易的错误示范,引得大学生极度崇拜,认为只要能增加粉丝便可以肆意妄为,出名、成红人就能衣食无忧,一朝“网红”一世风光,某些大学生为了出名不惜舍弃学业、出卖身体,模仿不良“网红”的行为来获取经济利益,颠覆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正确认知,丧失了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奋斗精神。在不良“网红”的消极影响下,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奋斗精神已经过时,只有出名才算成功,只要红就能满足自己的贪欲。这严重违背了大学生所应承担的时代担当,严重偏离了国家和民族的期许。
三、大学生树立奋斗精神的途径
针对不良“网红”现象下大学生缺乏奋斗精神的问题,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教育,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共同发力,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成为奋斗精神的践行者和示范者。
(一)国家:宏观引领、制度规范
第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共产党的指导方针,更应该是大学生前进的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分辨并抵制不良“网红”传播的错误价值观念,减弱或消除不良“网红”现象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激励他们拼搏进取,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第二,加强网络舆论监管。不良“网红”现象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和违法行为。对此,国家应健全责任追究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红”门槛,封杀恶俗“网红”,杜绝不良“网红”现象,引领网民发表正能量的言论,为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引导大学生懂得何可为、何不可为,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只有艰苦奋斗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路径。第三,树立“正能量网红”典范。大力宣传“正能量网红”形象,如锐意创新、热爱教学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红教师”于凡,不惜生命救险救灾的长江抗洪“网红战士”李金龙、赵龙、焦磊。通过发挥“正能量网红”的带头作用,引起大学生心灵的触动、震动、感动,进而转化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用“正能量网红”的实例激发大学生拼搏进取的动力,鼓舞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求真务实、奋斗不息,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为投身国家建设事业积蓄力量。
(二)学校:正确引导、常态教育
第一,加强价值观引导。价值观承载着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体现着衡量是非的标准,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学校要对大学生的“三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便大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可以开设与“网红”等互联网新生现象的相关课程,提高大学生的辨识能力,使他们能够分辨哪些是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哪些是不符合奋斗精神的,从而自觉摒弃不良“网红”现象中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自觉树立奋斗精神,将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学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构建和奋斗精神的培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学校可以采取隐性教育法。通过宣传标语、校园活动等载体,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奋斗精神;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采取正面激励法及典型示范法。通过对校园内具有奋斗精神的同学进行表扬和激励,引导大学生恪守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艰苦奋斗获得青春远航的不竭动力。第三,进行常态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幸福是奮斗出来的。”学校要通过多种制度和渠道将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常态化,使大学生明白努力奋斗才是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审美观、消费观和奋斗精神,摆脱不良“网红”宣扬的庸俗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奋斗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大学生要在国家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树立奋斗精神,自觉抵制不良“网红”现象带来的价值冲击,踏实俭朴、勤劳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勇担伟大历史使命,站在时代的前列,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