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对策探讨

2019-06-19黄晓敏

决策探索 2019年10期
关键词:对策大学生

黄晓敏

【摘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导致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严重。扭转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现状,需要宏观上的制度架构和微观上大学师生的共同努力。从宏观上来说,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需要调整和规范传统文化教育制度,最大程度地将其完善。从微观上来说,一方面需要传统文化教师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弘扬传统道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需要大学生自身高度重视传统文化。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对策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受电影、电视、网络、智能手机等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另外,被学者称为“文化推土机”的现代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盲目追求、顶礼膜拜各种新潮文化,以社会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待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是已经过时的文化。从另一个角度说,传统文化可以纠正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对社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地发展。

据笔者对洛阳市三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严重。其主要表现为:在道德层面上,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严重背离,人际关系淡漠,对老师态度不端正;在知识层面上,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在人生态度上,传统儒家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精神被某些大学生所抛弃,个别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悲观厌世。

扭转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需要宏观上的制度架构和微观上大学师生的共同努力。从宏观上来说,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调整和规范传统文化教育制度,最大程度地将其完善。从微观角度上来说,一方面需要传统文化教师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弘扬传统道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需要大学生自身重视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教育制度架构的完善

从国家文化发展的宏观层面上来讲,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视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而在最新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则专门指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华文化基因校园传承……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

具体到地方,比如,河南省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河南省教育厅应该因地制宜,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高校尽力开设更多的传统文化课程,组织更多的文化活动。例如,河南教育厅可以完善相关规定,鼓励高校开展“非遗进校园”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在民间生生不息、但今天处于岌岌可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鼓励学校开设民间美术、书法和戏曲鉴赏等方面的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热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它们传播传承下去。河南省教育厅可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各个高校开展经典诵读、文化讲坛和专题展览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另外,高校也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据笔者的调查,洛阳市的三所高校中,有两所高校比较注重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而另一所大学则忽视对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建设。另外,传统文化的缺失已经影响到了毕业生的就业。近年来,屡屡有用人单位评价大学生工作认真,但人文素养不高。这种情况已经影响到了大学毕业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因此,各个高校应该注重在本科生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人文课程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二、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加强责任担当

扭转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不仅需要宏观上调整和规范传统文化教育制度,更需要处在教学一线的中国传統文化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中国传统文化课教师不仅包括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师,还包括教授中国古典哲学和古典艺术的教师,这些教师和辅导员可以通过相关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加强大学生传统道德观念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大力加强大学生传统道德观念的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非常强调伦理道德。儒家文化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认为知识的学习与道德的实践相比,道德的践履和人格的修养永远是第一位的。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而加强大学生民族认同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增强大学生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课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加强大学生传统道德观念的教育,让大学生学习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主体精神,学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道德观念。

(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从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宋明理学中对“道心”的提倡,都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当今,受市场经济和西方价值观念的不良影响,当代大学生更趋向于接受西方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开始淡化,社会责任感逐渐淡泊。所以,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教育。

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老师和辅导员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传统文化强调人应在为社会群体的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诸子著作将学术看作“天下之公器”,也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大学生要以仁爱孝悌、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勇毅力行等格言作为座右铭,自觉地传承传统文化。

三、大学生自身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缺乏对文化经典学习、继承的热情。许多学生抱着功利性的态度去看待知识,不愿花费精力去看一些文化经典,而更热衷于去学习能够给自己带来就业好处的技能——英语和计算机等,热衷于考各类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和导游证等。这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一个误区。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古代文化经典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里面包含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智慧,其作用远远超过当下流行的所谓“心灵鸡汤”。苟子的((劝学篇》告诉我们学习贵在积累,“学不可已”;诸葛亮的《诫子书》警示我们要敢于担当重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张之洞的《劝学篇》启发我们要充分认识学术思想在当代的重要性,“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古代文化方面的典籍为我们提供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方法。庄子提出的“逍遥境界”,提倡“无己”“无功”“无名”,不仅为青年人提供了放飞心灵的方法,也为无法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青年人提供了安慰自我心灵、调适正常心态的路径。宋代理学大家程颐提出“敬”的方法,提出内在的“整齐严肃”和外在的“主一无适”,可以使青年人在多元价值观的现代世界中秉持信仰,淡然面对外界的喧嚷。古典音乐、古代书法和古典美术,为现代人展现了一个迥异于当今物质世界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帮助青年人实现理性和感性有机统一。

现在学生不重视传统文化,不愿花时间来了解传统文化,造成了其人文素质不高。甚至个别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句读不分。而那些人文素养较深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则展示了自己的特长。例如,浙江一大学生毕业之际多次投简历,几乎都杳无音信。后来,他回到寝室,用文言文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简历来介绍自己。这次投出的每一份简历都收到了回复。最终,他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当代大学生要充分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人生、对事业的意义。传统文化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我们当今社会得以稳定、延续和发展的基础。希尔斯在《论传统》中指出,传统是人类智慧在历史长河中的积淀,是世代相传的行为方式,是对社会行为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

总之,在21世纪的今天,在全球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的时代,面对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这个严峻的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教师和辅导员应该竭尽全力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而大学生自身也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