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信息素养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9-06-19夏凯雨闫朝升
郑 南 夏凯雨 闫朝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 150040)
1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涉及科学和学术、临床能力、健康与社会、职业素养4个领域。中医药院校应积极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知识、能力、道德等,注重培养实践能力,为临床专业学生从事临床医疗和医学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在对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教育对策。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第一临床医学院的二、三年级临床医学类专业在校本科生。利用学生晚自习时间进行现场访谈,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参照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CRL)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1]设计调查问卷。该问卷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是受访者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二是受访者信息素养现状,涉及信息意识、知识、能力和道德4个方面。发放问卷900份,收回893份,有效问卷880份。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 信息意识
作为信息素质培养的先决条件,信息意识是在信息识别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和需求[2]。调查显示在基本认知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信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但不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基本表现形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依次为互联网(64.23%)、教科书(45.87%)以及报刊、杂志等其他(12.08%);在访问互联网的个人设备方面,智能手机占97.64%,笔记本电脑占30.13%,平板电脑占4.12%;在互联网使用频率方面,平均每天上网0~2小时占14.45%,2~4小时占59.46%,4小时以上占26.09%。在互联网使用目的方面,主要目的为查找资料、聊天、娱乐3项,次要目的为阅读新闻、在线购物等;可见被动查找资料的信息需求居多,以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为驱动的专业资料查找行为占89.64%,以日常学习遇到问题为驱动的占21.34%。在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智能手机已成为访问互联网的重要设备。在使用目的明确情况下学生更关注自身实际需求(如查找资料、聊天、娱乐),过于依赖教师所布置学习任务及其产生的信息需求,而对于基于扩展性自主学习所引发的信息需求不够重视。
3.3 信息知识
3.3.1 培养方式局限性 作为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获取、处理等过程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知识[3]。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文献检索、中医药数据库基本原理与设计等课程教学目标涉及信息素养培养,其他部分课程的教学也涉及信息获取和处理环节(如文献资料查找、阅读、整理与分析)。访谈显示仅少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信息获取与处理在日常学习中的应用。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仅局限于教科书知识和技术而缺乏专业能力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仅局限于有关文献资料查找、阅读、整理与分析而缺乏信息获取与处理理论知识渗透,致使学生难以将信息素养理论和技术知识合理高效地应用到专业学习过程中,影响专业信息获取与处理意识能力。
3.3.2 学生信息知识掌握情况 学校图书馆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和便捷快速的检索平台,有助于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增长信息知识,培养信息素养。调查显示在图书馆资源利用方面,25.08%的学生能够清楚或比较清楚地阐明学校图书馆网站资源,45.86%的学生表示不确定,15.19%的学生不能或完全不能罗列,13.87%的学生能清楚描述学校图书馆所开展的信息服务项目(如借阅、文献代查、查新等)。另外搜索引擎具有基于海量信息的搜索功能,能够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访谈发现学生更愿意通过百度和谷歌等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理解知识难点或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针对个别资料查找,搜索引擎没有提供标准的答案信息,且同一问题有多种答案,误导和干扰学习,在信息浏览过程中容易被其他信息所吸引而偏离最初的信息搜索目标,进而转为纸质类信息搜索方式。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图书馆专业资源归类意识不足,难以快速地满足基于专业学习的信息需求,信息检索平台吸引力不强;学生的信息需求专注度不足和信息评估能力不强,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意识和能力不足,倾向于借助搜索引擎来快速获取结果信息,主动放弃自我思考。
3.4 信息能力
作为信息素养的核心部分,信息能力是衡量信息素养的主要指标[4]。调查显示85.39%的学生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57.09%的学生具备办公软件基本使用能力,35.76%的学生使用本专业核心期刊和开放的学术期刊网站、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文献,而使用CBM、Medline、PubMed等进行文献检索的仅占9.21%。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具备计算机及常用软件的基本使用能力,以此为基础能够较为熟练使用文献数据库获取所需信息,但是对医学文献数据库的关注意识不强,文献加工能力不足,对于专业外文文献存在畏惧心理。访谈显示三年级学生的信息能力高于二年级,这可能与学习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的不断累积等因素有关。
3.5 信息道德
用于管理和规范信息行为,与信息政策及法律有密切关系。调查显示59.98%的学生对信息管理和信息安全相关政策和规定不了解,相关知识产权的认识和态度不明确。少部分学生能够清楚解释论文参考文献的意义;同时大多数学生能够遵守国家法律和道德要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不发送垃圾邮件,不利用网络发布涉及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学校信息素养教育更倾向信息能力的培养,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解读和学习有待强化;同时随着国家《网络安全法》的出台与广泛宣传,学生能够自觉关注信息道德相关问题,主动规范信息行为。
4 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案
4.1 实施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改革,增强适用性和渐进性
4.1.1 课程内容应遵循系统性和针对性原则 文献检索课程目标是培养大学生获取以及处理文献信息的意识和能力[5]。学校应根据中医药院校各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各专业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内容,保证课程教学的专业适用性。新形势下该课程应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将中医药院校专业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提高专业文献检索实践训练的关注度。临床专业课程教学应承担信息素养教育任务,保证专业课程与文献检索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不仅培养专业领域信息收集、整理、鉴别、评价、分析和利用的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渗透信息素养理论和技术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4.1.2 教育过程应遵循渐进性原则 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特点,设置教育目标和内容。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学校应以文献检索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依托,辅以丰富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课外主题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信息及其处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熟练使用常用文献数据库,熟悉临床医学专业领域信息收集、整理、鉴别、评价、分析和利用的过程。针对三、四年级学生,学校应充分发挥专业课程信息素养教育重要性,使学生能够适应以信息资源(尤其中外文献资源)为辅助的专业学习方法,逐步培养综述类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熟练掌握基于信息收集、整理、鉴别、评价、分析和利用过程的专业知识学习方法,增强专业实践能力。针对五年级学生,应以临床实践和毕业论文撰写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夯实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期成果。另外应关注学生临床实践与信息素养培养之间的有机融合,进一步保证信息素养教育质量和效率。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临床各个环节。学校应注重将信息意识、知识、能力和信息道德渗透到相关软件使用以及临床实践过程中。在教育手段方面,应充分注重信息素养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如慕课、微课等),拓宽临床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上述资源建设在关注文献检索课程的同时更应关注专业课程,在构建信息素养教育知识点资源基础上借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学习过程中。
4.2 重视利用图书馆资源,建立多层次、立体化教育模式
学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信息资源阵地作用,从教育目标、参与者和活动3个方面建立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其中教育活动包括新生入馆教育、专题培训(如数字资源、学科专业资源定制培训)、专家讲座等。入馆教育效果将影响新生大学期间利用图书馆的程度[6]。通过入馆教育使其了解图书馆职能和作用以及资源建设基本概况,熟悉规章制度。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各种培训使师生熟悉并掌握文献的检索方法及利用技巧。完善图书馆数字化平台建设,增强专业需求的针对性、移动学习的适应性、信息推送的智能性,提高信息资源服务能力。
4.3 提升专业课教师信息素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专业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临床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专业课教师应关注医学专业课与信息素质教育整合,提升专业信息能力[7]。一方面,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实际,充实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提升信息素养;另一方面,积极与图书馆合作,共同设计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计划,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也是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8]。在教学内容上专业课教师应关注信息化建设现状和趋势,针对理论知识、学科科研、临床实践等方面,培养临床专业学生信息收集、整理、鉴别、评价、分析和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5 结语
信息素养教育是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批判性思维、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决策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中医药院校应迎合中医药传承与发展要求,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为目标,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丰富信息知识、提高信息能力、加强信息道德,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