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视域下学生干部抗挫折能力分析
2019-06-19王佳浚王建亭李洪斌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王佳浚 王建亭 李洪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但是由于个人成长环境不同,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适应性问题,使得他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中的“领头羊”,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会面临更多的挫折,他们中的部分同学因为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较差等原因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基于此,本文从高校学生干部抗挫折能力现状入手,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干部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原因,从高校视角提出了提高学生干部抗挫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 高校大学生挫折及抗挫折能力的概念解读
挫折指的是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过程当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个体的需求和动机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的沮丧、恐惧、紧张等消极的情绪表达和心理反应。挫折具有两面性,即积极性和消极性,乐观者会认为挫折能够激发个人斗志,从而战胜困难,获得经验;消极者则认为挫折会使人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甚至会对自己或他人采取极端或过激行为。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的挫折ABC理论,挫折的形成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本文认为,该理论中的挫折反应可以理解为抗挫折能力,这种能力是指个体在遭受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依然能够坚定信念,保持正常的心理和行为。
二 高校学生干部抗挫折能力的现状
本文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388名学生参与此次调查,发放问卷3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232名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抽取学生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抗挫折能力调查问卷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
从表2中可以看出,近90%的学生干部在大学期间都遭受过挫折,这种挫折主要来源于学业和感情方面。面对挫折,多数学生(70%左右)可以通过自我疏导、自我调整,努力改变现状,理智地应对困难,15%的学生干部通过求助他人来减轻烦恼,克服困难。但是仅有1%的学生干部会选择向有经验的师长求教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数学生干部倾向与朋友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表2 被试学生干部抗挫折能力现状
三 影响高校学生干部抗挫折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学生干部自身及家庭方面
本文认为学生干部自身及家庭因素是影响其抗挫折能力的根本性因素。根据调查显示,学生干部面临的主要挫折来源是学业、亲情(家庭关系)、友情(人际关系)、爱情(异性相处)等方面。
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都是所在高中的佼佼者,高中阶段的学业压力使得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后放松对自己的学业要求,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和现实的差距,让许多学生心理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症状,心智不成熟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出现情绪波动,影响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现在的多数家庭物质条件优越,父母溺爱、娇养孩子,一帆风顺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很少体会挫折的含义。很多父母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缺乏对他们基本生活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忽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让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有些学生如果成长在不和睦的家庭中,他们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自卑、嫉妒等不良情绪。
(二)学校方面
本文认为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干部抗挫折能力的影响更为直接,学生干部面临的各种挫折在学校环境中显现。但是目前学校的挫折教育未形成体系,学校对挫折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仅仅依靠学生工作队伍是不够的,各方面作用发挥未形成合力。除此之外,学校教育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课外实践教学为辅,学生听课效果较差,只知“挫折是什么”,不懂“如何应对挫折”。
(三)社会方面
本文认为社会大环境间接影响学生干部抗挫折能力。当今信息技术便捷的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繁芜复杂,网络媒体的盲目追捧,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社会不良习气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自私、利己等价值观给他们带来很多心理问题,抑郁、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充斥心底,当他们面对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四 高校视域下提升学生干部抗挫折能力的途径
相对而言,学生干部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尤其要学会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有些学生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中,没有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出现逃课甚至挂科现象,学习方面的挫败感使得他们对学习越来越没信心,但是在强烈自尊心驱使下,他们又不甘落后,一旦努力追求的结果与想象之间产生偏差,他们就会深深自责、自暴自弃。在工作中,有些学生干部会发现工作量大而且任务繁重,如果他们无法完成,会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低,辜负了老师的信任。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在提升学生干部抗挫折能力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但是学生干部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却极少愿意向师长倾诉。本文认为,高校可以通过教学育人、管理育人两方面着手提升学生干部的抗挫折能力。
(一)以实践情境教学为主,课堂理论教学为辅,开展学生干部挫折认知和挫折应对教育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的挫折ABC理论,挫折情境是前提和基础,因此通过创设挫折教育情境,通过拓展训练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干部亲身体验挫折,可以提高他们对挫折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在这里要注意,拓展训练或者社会实践的形式要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可以激发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拓展训练或社会实践的内容要可操作、易执行,选择学生干部感兴趣的主题。除此之外,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可以通过“失败体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干部体验“失败”的滋味,“不同角色”带来的感受,帮助学生干部正视内心想法,理性地看待挫折。
课堂理论教学要以“三观”教育为起点,引导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意识到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要以乐观的态度、不懈奋斗的精神就可以战胜困难和挫折。本文认为现在多数高校都已经开设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是课程教育中对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内容较少、形式单一,可以尝试开设专门的挫折教育课程,或者在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增加挫折教育的比重,用道家“贵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干部的抗挫折能力和生命价值观,让学生干部充分了解挫折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引导学生干部通过自我安慰、情绪宣泄、适当倾诉、榜样激励等方式,将“郁闷”情绪发泄出来,达到心理平衡。
(二)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教育合力,努力实现学生干部抗挫折教育全覆盖
学校是学生干部抗挫折教育的主要阵地,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心理咨询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体育运动课程指导教师、学生工作者等都是学生干部抗挫折能力的主要力量,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发挥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构建学生干部抗挫折教育培训体系,实现学生干部抗挫折教育全覆盖,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体育运动课程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育人的方式实现学生干部抗挫折能力的提升。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建立学生干部心理档案制度,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干部个人背景、在校表现、心理素质、学习适应性、观察记录和咨询记录六个方面组成,每学期开学初通过网络形成数据,便于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高校中的学生工作者,尤其是学生辅导员及班主任,他们是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和往来频繁的人,高校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干部抗挫折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干部抗挫折能力。应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领航者功能,加强学生干部的“三观”教育;发挥职场经济人和学习指导者功能,帮助学生干部正确树立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发挥心理咨询师功能,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学生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