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西特色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

2019-06-19滕剑仑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

教书育人 2019年18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研究生广西

滕剑仑 (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

一 问题提出:广西特色产业发展的研究生人才困境分析

(一)研究生人才目标定位相对滞后,没有因势利导地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广西研究生培育业已形成了规模发展态势,截至2017年底,广西全区研究生人数约为3.1万人左右,较2010年左右人数增加了近1.5倍左右。从研究生人数结构分析,硕士研究生比例约占94%以上,其中学术性的硕士研究生比例约占65%左右。广西研究生教育历史相对较晚,和沿海省份相比,研究生培养规模、培养距离差距较为明显。通过实地调查,当前广西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的定位,并没有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现代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面对新时期广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面向东盟地区的桥头堡的新区位优势,当前广西各高校在部署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方面已经开始滞后,这对产学教融合的现代教育模式来说,颇为不利。可以预见,研究生教育目标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割裂,导致在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中很难形成适应特色产业的高级人才队伍,难以实现广西利用培养高级人才带动产业升级、转型的跨越式经济发展目标,对繁荣广西社会、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兴起、硅谷高科技的异军突起,高级人才在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地区建设方面的作用已毋庸置疑。但是,当前高级人才培养目标滞后,定位不明确的局面对广西实现多重经济融合和发展目标阻碍巨大,必须结合国家战略,因地制宜的重新确定广西研究生培养目标才能将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人才和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良性发展趋势。在研究生目标培养的另一方面不足体现在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培养目标的同质化现象。目前广西经济区可划分为以南宁为中心,涵盖北海、钦州和防城港的北部湾经济区,以柳州、桂林为核心包括玉林、贵港、梧州、来宾和贺州在内的西江经济区和包括崇左、百色和河池在内的桂西经济区,发挥不同经济区的优势,或者为那些研究生教育较为落后的经济区培养人才因依据产业比较优势和区域产业价值链的定位有所区别,但是目前,包括南宁和桂林在内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尚未重视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的异质性问题,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非融合性制约了广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的可能,削弱了广西在东盟经济发展链条的作用,减少了广西在一带一路价值链条中的红利,进一步桎梏了广西经济腾飞的步伐。此外,由于我国开展专业研究生学位的时间较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较为模糊,如何协调专业研究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技能在广西各高校中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处理。

(二)能力培养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未能与时俱进地适应经济发展

目前,广西高校的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具体如下:

1 学术型研究生缺乏基础理论现代化培养的手段,缺乏研究前沿创新能力的素养的训练。相关的资料显示,广西学术性研究生的现代化理论基础并不雄厚。从培养手段分析,当前理论学习主要通过一些专业课程,运用教师讲授和学生查看专业书籍自我学习的方式,学生自我感悟是理论学习的主要方式。从教育规律分析,学习能力在解决困难中的提升幅度较为有效。但是,悟之有道,教师缺乏将自身经验和现代科学发展的规律结合的思维引导,学生领悟能力相对有限,很难尽快在现代科学发展和基础理论之间建立起互通的桥梁,与之相联系,学术型研究生因积累不足,很难对前沿问题的深入研究做出更多贡献,限制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持续进步。高级人才的创新能力是特色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技术能力的创新是生产力获得极大释放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商业模式创新和经济关系的重新定位与整合将进一步放大技术能力带来的价值倍增。就社会科学而言,学术型研究生在自然科学的引领下,更加关注科技发展结果形成的新型社会关系的变化,通过结合前沿理论,为构建新型社会、经济关系提供富有创新意见建议,为地区充分调动社会经济要素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很显然,广西高校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手段和学生的研究素养的训练还有待于提高,高层次人才对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助力还颇为欠缺。

2 专业型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手段流于表面,理论素养较差,培养方法较为传统。和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相比,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手段和培养方法更是亟待升级。以广西MPACC招生后的培养手段和方式为例,在招生的几所高校中,MPACC以课堂式教学和参加实习单位实践活动作为专业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手段,为了强化实践学习,还为研究生配备了校外导师,试图从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中增强研究生的应用能力。事实上,这种传统方法构建下的培养手段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在基础能力不足时,很难在工作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现有的专业硕士培养不能依据广西产业发展的特色,并结合当前市场能力的需求,不利于培育出理论功底过硬,实践能力出色的高级应用人才。现有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并未做到厚基础、重能力的培育手段,难以实现高级应用人才服务于本地特色经济升级的目标。

(三)缺乏和区域经济定位一致的学科结构优化和学科体系设置思路

依据现场调查,当前广西研究生教育偏重于教育部指导的规范性和相应的学科体系安排,在厚基础、重能力,重视与地方产业结合方面考虑不足。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何依据现有区域经济条件设定富有优势的科学和理论研究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是实现学科建设优化与区域经济共融式发展的重要手段。集聚区域有限资源获得溢出规模效应是教育投入产学研成果的具体表现。目前,工科类学校在学科发展结构优化方面未能深入探索产业升级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学科结构调整之间的协同效应,在进行学科布局和定位时,更在意学科的小而全的设置布局思路,使得学科在资源利用和优势发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从实验设备的投放到科研产出的全面性,广西和全国科研实力雄厚的地区差距明显。社会科学方面,广西相关的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符合广西实际的框架体系的架构,以适应广西和东盟各国在产业融合、经济交往方面的深入合作。研究广西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发挥广西桥头堡作用是实现广西研究生发展特色的基础。

(四)国际化教育深度广度不足,和广西一带一路区位经济定位联系不紧密

广西各个高校充分发挥与东南亚诸国的地缘优势,在合作办学,交流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和东盟各国交往中,各个学校通过交流学生,安排暑期课程等方式,借鉴了东盟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经验和培训模式,为拓展研究生视野,汲取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科营养。但是,从效果来看,上述交流缺乏深度,也没有形成深入合作的工作体系,此外,如何针对广西在一带一路区位中的价值体系中的区位,同东盟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并在价值实现体系中实现广西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模式合作,商业模式的整合,在相应的国际化教育中并未充分体现出来,进一步限制了国际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二 原理剖析:研究生人才培养规划和产业布局的理论探究

(一)系统演化协同理论

人力资源成长和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升级之间构成了可持续演化的动力系统。混沌理论认为在自演化过程中,系统要素之间的包容性和共生耦合是促进系统演化的基础。和生物界适者生存的多次试错的自然随机淘汰相比,人力资源培养和产业布局共生系统属于社会、经济关系的能动性协调,因此,在利益目标设定后,通过决策者的主观利益驱使,能够寻找到满足约束条件的现有条件下的最优策略。不同群体的有限理性限制了系统自演化的随机性,利益损失在多次博弈后,总会达成协商和利益分割的均衡状态。在群体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系统演化协同的结果总会形成各方群体一致形成的稳定的演化过程,或者趋于稳定的演化轨迹。

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的协同性表现在,高级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定位保持一致,有利于他们在特定区域获得成长空间,与之相应,区域经济在产业方面的升级和价值体系的纵深发展,更迫切地需要相关的高级人才参与和助力。两者在系统良性演化的路径中,逐步探索出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对策集合,为最终的经济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契约、惯例性纠偏理论

承接于系统演化理论的契约订立、履行和监督对系统的良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在系统演化中,源自不同群体之间的限制与约定是彰显公平、公正和公开准则的缓冲器。经济学中的资源有限性难以满足不同群体自我实现的利益追逐。在相互博弈中,那些具有一定信息优势或者资源优势的群体存在侵害其他群体利益的动机。为了减少私利行为造成的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限制社会协同中滋生马太效应的肆意横行,在全体群体参与中形成订立契约或者虽未订立但是群体中长期达成的共识惯例,以减少群体在自我认知的不公正感知后做出有悖于社会总体演化趋势的偏差性行为,导致社会其他群体利益受损的后果。契约和惯例性习俗对演化路径的遵循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那些试图利用违约和毁约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因契约和约定而受到惩戒。

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特色产业存在着非订立式的契约关系。区域转型和升级需要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的研发、战略实施与执行,然而研究生人才培养如果背离了特定区域的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划目标,一方面研究生就业会因专业人才同质化严重,无法发挥研究生应有的促进产业繁荣的作用,另一方面,区域发展也会受到对口人才缺乏,无法实施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上述行为活动的惩戒结果是协同群体均做出了效率最差的对策,致使群体之间的优化路径偏离了原先的轨迹,浪费了社会有限的资源,损害了不同群体的利益。

综上所述,研究生人才培养和特色产业定位升级的协同过程是既互相促进,亦相互掣肘。寻找两者演化的影响因素,观测其演化轨迹,有利于规划期演化路径。

三 过程演化:研究生教育与特色产业定位升级的优化研究

(一)研究生教育和特色产业定位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宏观因素分析

前已述及,研究生教育的主导权是国家的理念和思路。因国家教育科技和教育文化与本国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要求息息相关,因此,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影响因素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总体经济趋势。十九大以来,我国政府进一步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强化供给侧改革的不同区域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价值链的可持续强国之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经济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者认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打造不仅仅是繁荣实体经济,吹响科技振兴的号角,更重要的是多层次、多方位和多途径的培养各个领域的专业和管理人才,开拓创新,形成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百家争鸣的创新、创业体系,为实现中国百年大计宏伟目标,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构建的基础体系。由此,鉴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研究生教育和产业的关联度将日益紧密。

2 区域因素分析

现代经济体系的建设中,区域经济应顺势于国家战略的定位,因地制宜的发展国家经济布局中隶属于自身的比较优势特色产业是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重要保障。在中国区域产业优势得以充分展现的超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中,研究者普遍发现,人才在不同行业中的集聚、竞争带动了产业优势的迅速发展。通过对发展迅速的大城市的调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建立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在加强和地方高校的合作方面都作用非凡,并采取了灵活富有效率的吸引人才的措施。区域政府的产业战略目标和人才成长与竞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才自我实现的同时,产业水平亦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地方政府在明确本地特色产业的同时,本地人才政策和人才产业适应程度都成为构建本地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3 微观因素分析

就高校而言,研究生培养的去向主要是高校、科研部门和企业等部门。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日益普及,研究生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足。在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研究生进行区分后,研究生市场化培育方向也逐步明朗化。学校在培育过程的方式转变成为影响区域特色产业和研究生创新教育耦合的微观因素。在重视科研能力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的培训中,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步优化,以实现两者的双赢。从企业的视角分析,在区域政府的鼓励下发展符合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延展地区最佳产业链,积极吸纳高级研究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不仅解决企业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的后续发展问题,更创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在配合政府实施产业规划,实现政府发展战略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研究生教育和特色产业定位升级的优化协同分析

1 研究假设和变量定义

由于涉及研究生培育单位和地方产业发展的,因此在进行优化控制时,两者产生的收益和成本都应综合反映。假设研究生培养的初始单位值为S,地方产业优化的初始单位值为Y,P1为单位研究生培养毛增长,P2为特色产业单位毛增长。社会系统中不同群体的影响相对固定,未产生实质性影响。研究生培养和地方产业建设之间存在互补性影响,即研究生规模数量太多,会造成产业需求的下降,研究生规模数量太少,又将减少特色产业的企业数量。假设人力资源培养和地方特色产业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以此,代表不同的群体。

①系统中A群体为研究生数量X1,B群体为代表不同产业的企业数量X2。

②自然情况下,A群体增长1个单位,B群体需求减少m单位,B增长1个单位,则A群体短缺n单位。假定在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配合下,群体A和B都会降低减少的比例,假设减少的比例分别为k1和k2。

③假定为降低群体减少的数量,研究生教育成本和特色产业成本分别为w1和w2.净收益为B。

④上述系统为闭合系统,主要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和产业发展的此消彼长的情况。

2 研究模型设置和分析

根据上述的研究假定,本文认为,研究生培养数量和特色产业发展的企业数量之间形成的闭合系统应追求利益最大化,以此设定了以下模型。

其中x1和x2均大于0。

上述式子进行最优化求导,分别得出以下的导数式

根据上式算出在最优生态系统的状态下,

依据二阶导数最大值测试,以上结果为系统产生的研究生培养数量和特色产业之间的最大值。因此,在区域资源限定下,特色产业数量、质量和研究生培养的数量、质量之间存在最优的状态值。

四 对策建议:基于特色产业的研究生教育创新思路

(一)以区域产业特色为基础,设定研究生培养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优化结果,以地方产业特色发展为核心,以地方产业升级为基础,在现有的研究生目标下,进一步优化区域研究生培养目标显得尤为迫切。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指导思想,通过和地方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沟通,并开展深入实际的调研工作,建立以发展地方产业、提升相关区域在国家产业布局中的价值优化地位的学术研究生和专业研究生教育有所侧重的异质性目标。相对于学术型研究生而言,在科研能力培养、前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判断能力提升方面应进一步加强。为了更好地为地方特色产业服务,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及早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并通过深入考察,确立具体学科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高级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安排课程体系和科研培养计划。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更侧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不能因此忽略他们的科研素养的培养。和应用型本科以及高职教育相比,专业研究生的深入分析和学科洞察力应是重点培养的目标。因此,在设置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时,不仅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加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学习,更应从经济发展规律,世界产业演化趋势入手,从宏观视角,提升他们整体思维能力。在理论学习中,要训练他们和实践知识结合,并合理使用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尤其是能够在细微的差异中寻找问题关键点的能力,为高质量的实施区位战略积淀实力。

(二)积极应用现代手段,结合思维能力训练和培育,强化研究生教育的自主提升修养

在研究生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调动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和敢于质疑精神,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和现代经济发展的新技术等手段,激发他们刻苦钻研、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不以雷同而安于现状,不以特异而无所适从。应从事物的本质出发,不因当前的技术手段的便利性,影响了他们自我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自我实践活动的亲力亲为。工科研究生除了实验室工作外,应加强实际企业的现场调查,社会科学研究生,不仅要多看文献,更要融入田野调查和企业一些工作中。同时,为加强高级人才的综合素养,社会科学学生的理工科修养应作为培养的重要内容来安排,同样的,工学学生的经济学、哲学课程也应予以重视。在开展研究生教学中还需进一步锻炼他们自我学习和强化自身修养的能力。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应转换为共同研究和探索的伙伴关系,加强课堂的辩论学习比例,课堂设置也不应局限于教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直接利用实践基地和实习单位进行现场教学。

(三)开展学科创新工作,将人才培养和地方特色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高级人才的重要培养任务是在带动人类科学的进步、完善人文学科的积累和促进经济的繁荣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学科创新不仅在于对学科领域的新问题的发展与解决,还在于对已有的问题的新手段和新方法的处理,或者对当前新手段、新技术的发展。学科创新需要扎实的科研积累和理论体系。只有将学科创新和区域经济特色发展有机的融合,才能迸发思想的火花。创造出新产品、新理念和新商业模式。研究生培养和当地经济有机的结合,才能发现实践中问题和前沿理论的拟合程度,在发现新问题的理论修订和进步也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四)利用比较优势,通过一带一路纽带,加强国际合作,形成特色研究生培育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为研究生的跨国合作提供了广泛前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各有所长,通过建立以产业合作、学科合作和项目合作的多重合作机制,能够进一步加快地区产业的特色化道路的实现,提升地区比较优势的实现。因此,应减少当前国际合作浅尝辄止的流于形式,积极开展教师、学生的双向交往、合作。从科学技术合作协议、学科建设交流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交换等活动应落在实处。建立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学生、教师互派互学的长期合作机制,针对区域产业链的价值延展,建立长期互助机制,形成跨国产学研教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为创造地区特色和人才培养协同的良性发展创新机制,奠定雄厚的基础。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研究生广西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广西贵港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河北临城:发展特色产业拔“穷根”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