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言中“红”颜色隐喻的认知理据阐释

2019-06-19周世清胡仁青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范畴隐喻汉语

周世清,胡仁青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语言发展都与外界有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联系。颜色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认知对象,人类通过语言形式来对其进行描摹和表述,由此产生了颜色词。在人类认知系统中,颜色是最基本的认知领域之一,它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物理属性,还承载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Berlin 和Kay[1]在对世界上98 种语言中的颜色词进行跨文化研究之后,发现尽管不同语言所使用的表述基本颜色范畴的词汇数量不等,但可以确定人类语言中共有11 种基本颜色词范畴: white、black、red、green、yellow、blue、brown、purple、pink、orange 和gray,即中 文颜色词:白、黑、红、绿、黄、蓝、褐、紫、粉、橙和灰色。Kay 和Mc-Daniel[2]认为颜色只是一个模糊集合,人的神经生理结构决定了语言系统中主要包含6 种颜色范畴,即红、黄、蓝、绿(有色颜色范畴)和黑、白(无色颜色范畴)。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情感上,人们都会对颜色赋予特定的内涵。但是由于文化差异性,不同民族对同一种颜色词的意义阐释也不尽相同,因此,数量庞大且内涵丰富的颜色隐喻应运而生。本文拟对英汉语中“红/red”颜色词进行对比分析,从隐喻学的视角揭示理解其意义的认知理据和文化成因。

1 研究理论基础

1.1 概念隐喻

隐喻是一种人类借助于熟悉的认知域来阐释未知域事物的认知活动,是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活动,意义建构的过程为从始源认知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认知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mapping)。它的功能首先是用一个熟悉或具体范畴的认知域去认知另一个未知或抽象范畴,其次是构建新意义、表达新思想,即赋予旧事物新概念和定义新事物。相似性是隐喻解读的基础。认知与语言发展的基础来源于人的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经验,概念隐喻在人类思维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1.2 概念整合理论

在概念隐喻基础上,Fauconnie 和Turne[3]进一步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具体阐释了隐喻映射的过程。输入空间1 和输入空间2 分别对应始源域和目标域,两域之间的大部分元素存在对应映射关系,也有个别元素独立存在。类属空间表示两域间对应元素共享的相似概念结构,是跨空间映射的主要部分。两输入空间的元素有选择地进行映射,通过组合、完善、扩展三个认知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整合空间,从而使在各自输入空间中孤立存在的元素在此构建新的意义。这一概念整合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概念整合网络示意图

2 英汉“红”颜色词隐喻的认知阐释

体验哲学强调经验在人类认知外界事物中所形成概念的重要性。经验来自于人与自然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语言是人类主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范畴和概念,语义自然而然产生。颜色范畴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认知结构中,当人们用颜色范畴去阐释其他认知域时,便产生了颜色隐喻认知。语义冲突和心理相似性是颜色隐喻构成的两个基本条件[4]。语义冲突是将原本没有颜色的事物赋予一种色彩。心理相似性是指该事物与颜色本身所引起的心理意象之间的相似度。下面拟对汉英语言中含有“红”颜色的词语从情感域、经济域和政治域三方面来进行阐释。

2.1 “红”颜色词投射情感域

从词源角度看,“red” 在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the 6th edition) 中释义为“the colour of blood or fire”。《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红”的释义为“像鲜血的颜色”。由此可见,“red”和“红”都是从认知角度来指代某种特定事物的颜色,“红”的原型义属于颜色域范畴。比如“red wine”(红葡萄酒);“red brick”(红砖);“red eye”(红眼)本意表示眼球结膜和巩膜组织的血管出现扩张充血或出血时,所呈现的眼白发红症状,由于睡眠不足也会导致此种现象,所以在美式英语中,也可指夜间航班,俗称“红眼夜航”。在隐喻结构中,人类会将处于不同认知域的两种事物进行相似的联想,并利用对两种事物的交互感知来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情实感。在人类认知域中“火” 是光和热的统一并能给人带来温暖的基本意象。因此,在汉英中“红”和“red”的温暖意象均投射到了喜庆场合,表达人们兴奋喜悦的情感,如英语中“red-letter day”指重要纪念日或喜庆日;“red carpet”指为迎接贵宾铺设的红地毯,以示欢迎。汉语中的表达则更丰富多彩,如婚庆、过节、庆典等场合都以红色作为布置主调,结婚时张贴红“囍”,装点红烛,新娘凤冠霞帔,婚事也称为“红事”。

其次,语义冲突是颜色隐喻构成的第二大条件,即将原来没有颜色的事物赋予“红”颜色的色彩。在英汉语中,“red”和“红”均定义为鲜血的颜色,故常让人联想到死亡、暴力或战争等血腥场面。因此,“red”和“红”的概念域均投射到危险场景,使人产生紧张或恐惧的情感。如“red in tooth and claw”表示“残酷无情、血淋淋、绝不容忍”;“red alert”指紧急警报,紧急戒备状态等。汉语中用红色警示表示危险区域,用红色标识消防车和消防栓等。除此之外,“红”喻指危险意义的用法相对英文较少。此外,当人们害羞、紧张或激动时,会反射性地引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心跳加快、毛细血管扩张而导致脸红,故英汉语中都有类似“She was red with shame.”“red-hot anger”“面红耳赤”“红晕”等隐喻表征来表达害羞或愤怒等情感体验。

由此可见,英汉民族对于“红”的概念意义相对应,但投射的情感域却并非等值。比如表达人的嫉妒之情,汉语中常用“眼红、红眼病”来表示,而英语中用“green with envy”。

2.2 “红”颜色词投射经济域

长久以来,红色深受中华民族青睐,这源于古人对太阳产生的一种本能依赖和崇拜。骄阳如火,与人光明与温暖,给万物带来生机。因此,“红”颜色词的概念意义也映射到经济生活中,喻指经济繁荣、利润丰厚、顺利成功、受人器重等,比如红红火火、开门红、红人等。在英语中,“red” 的隐喻义却与之截然相反,“red cent”表示钱很少,“be in the red”表示负债亏空。而在汉语中,手头拮据、经济亏损则用泛指火红色的“赤”来表示,比如“赤贫如洗”“赤字”等。

2.3 “红”颜色词投射政治域

红色是中国古代宫室及权贵们的官邸常见的建筑物颜色,象征富贵和权威,比如漆成朱红色的宫廷又称“彤庭”;宫殿前的柱子称“赤阙”;红色的台阶称“丹墀”等。在党政领导机关下发的文件中,因版头文件名称多印成红色,所以又有“红头文件”之称。在英语文化中,源于政府机关常用红色或粉红的带子捆扎公文的习俗,故“red tape”指繁文缛节,官僚作风。马列主义的火种传入中国以后,“红”便与象征“革命”“社会主义”的意象联系在一起,比如“红色政权”“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等。在西方传统的斗牛比赛中,斗牛士常抖动醒目的红布来激怒公牛,因此“red”映射到政治域中常具有贬义意义,比如“red terrorism (红色恐怖主义)”“red battle(血战)”等。

3 结语

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基础,即人类基于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经验来认知外界较为抽象和复杂的事物。文中以英汉语言中“红/red”概念隐喻为例,对其在目标域的概念意义进行了认知阐释,分析得出两者目标域间差异性大于共性。基于人类对火、太阳等自然物相似的认知体验,英汉民族对“红/red”产生相似的情感体验。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语言深刻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烙印。英汉民族在认知“红/red”颜色词隐喻时,又受到各自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政治背景等的影响,在目标域中衍生特有的意义或具有截然相反的意义。汉语中“红”颜色词隐喻意义多表达褒义,而在英语中“red”隐喻义多为贬义。这一差异显示出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文化特性。剖析英汉语言中“红/red”概念意义的差异,对于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及外语教学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范畴隐喻汉语
学汉语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