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布局优化及其理论分析

2019-06-18欧阳丽颖

财讯 2019年13期

摘 要:目前关于产业布局的理论多强调其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对产业布局优化的内涵进行阐释,并论述实现区域产业布局优化的经济学、环境学及生态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产业布局优化;区位理论;区域开发与布局理论

一、产业布局优化的内涵

研究产业布局的目的就是实现布局的优化,即寻求各产业空间组织的最佳形式和一般规律,以求合理利用区域资源,实现最大效益。对于什么是产业布局最优这一问题的回答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过去是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产业布局最优的评价标准,实践证明这一标准比较狭隘。从产业布局的研究对象看,产业布局就是将资源在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之间有效配置的过程。作为产业布局对象的资源,不仅包括经济资源、社会资源,还包括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与人类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一方面提供给人类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容纳、贮存和净化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本文所探讨的环境也是一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因此,可以将产业布局所配置的资源统称为环境经济社会总资源。只有把资源配置真正理解为是对环境经济社会总资源的配置,才能使产业布局的结果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完全意义上的产业布局优化应该是建立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二、产业布局优化的理论依据

产业布局的内涵决定实现产业布局的优化既要遵循经济学规律,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又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以环境学,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1)经济学理论

1.产业区位理论

20世纪40年代以后进入近代区位论阶段,区位研究从静态向动态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韦伯以后的研究者发现,最小生产成本并不能完全确定企业的最优区位,成本最低也不完全意味着利润最大化,市场因素对产品价格影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以克里斯塔勒在《南德中心地原理》一书中提出的中心地理论为代表。此后,廖什又考察了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结构对产业区位的影响,区位分析也由生产扩展到市场,并且从单个厂商扩展到整个产业。之后,进入现代区位论阶段,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研究宏观经济地区布局的最佳化。这一时期以俄林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的一般区位论为代表,主要是从一般均衡理论出发,基于资本与劳动力这两项生产要素在一定的区域内能否自由流动的双重前提来考察决定整个区位的因素。由此看出,产业区位理论经过了从单一因素到多因素、静态到动态、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微观经济角度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角度的过程。至今,区位理论对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具有诸多直接或间接指导价值和启示作用。

2.区域开发与布局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发展水平与方向的变化,应遵循不同的区域开发与产业布局规律。

区域比较优势是决定区域产业布局的利益机制,这种比较中的优势包括绝对比较优势和相对比较优势。绝对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于某种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若每一国家均按其“绝对有利的条件”進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将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有效利用,对各国都有利。为了进一步解决实践中有关分工的问题,大卫·李嘉图在继承和发展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基础上,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相对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任何国家都有其相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若各国都把劳动用于最有利于生产和出口相对有利商品、进口相对不利商品,将使各国资源都得到有效利用,使贸易双方获得比较利益。比较优势理论可以指导产业布局在最能充分利用资源的地区,以便扬长避短,提高产业布局效率,实现产业结构地区协调。

(2)环境学、生态学理论

由区位理论及区域产业布局理论可知,区域产业的合理集聚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产业集聚是时空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实现高效配置的方式。但是,并非产业的集聚程度越高,产生的经济效益越高。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在一定地域的基础设施和生产力水平下,集聚程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积聚所带来的优越性和效益就会消失,甚至走向反面。另外,区域产业高度集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会累积,当超过该区域的环境承载力时,会造成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影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环境对产业发展的支持能力。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可以理解为某一区域环境在某一特定时期维持某种环境状态条件下所能提供的对人类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它是描述环境状态的重要参量之一,即某一时刻环境状态不仅与其自身的运动状态有关,还与人类的作用有关,它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是研究环境与经济是否协调的一个重要判据。在产业布局优化中,必须将产业活动安排在环境承载力限度内。

三、结语

产业布局优化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与环境问题。笔者认为,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这一领域今后还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角度系统阐述产业布局优化的基本理论,包括产业布局优化的本质、产业布局优化与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区域产业布局优化的一般依据、评判标准;进一步剖析我国产业布局优化机制建立与运行的障碍;探索实现区域产业布局优化的基本对策,为我国产业布局优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作者简介:欧阳丽颖(出生年份—1995),女,汉族,湖南省娄底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