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午①

2019-06-18李隆基

月读 2019年6期
关键词:仲夏伍子胥粽子

端午临中夏②,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③,曲蘖且传觞④。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⑤。

当轩知槿茂⑥,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⑦,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⑧。

(《全唐诗》卷三)

注释:

①标题又作“端午武成殿宴群臣”。武成殿是皇帝日常处理

政务的地方,端午节这天,皇帝李隆基在这里大宴群臣。

②中夏:夏季之中,又称仲夏,指农历五月。

③盐梅: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之用。此处也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

④曲蘖(niè):酒曲,此处指美酒。 觞(shāng):古代的一种酒器。

⑤缕:五彩丝、续命缕等节俗物件,用以辟邪、保安康。

⑥轩:门窗。 槿:木槿,夏秋时节开花。

⑦亿兆:指黎民百姓。

⑧贻厥:留给,遗留。 后昆:后嗣,后代。 芳:指美好的名声。

【评析】

端午已至,临近仲夏,时光清幽,白昼也越来越长。诗的首句,便对端午日做了一个白描,然而,句中的“清”也可解作“清平”,“时清”一词,传递出的是天下太平、朝中政事通达等信息;“日复长”则表明社会安定,光景绵长。“盐梅已佐鼎,曲蘖且传觞”二句,用了商王武丁与辅佐者傅说的典故,据《尚书·说命下》记载:“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句话将君臣的关系比喻成酒曲之于酒,盐醋之于羹汤。诗中说盐梅已入鼎,美酒也在杯中流转,喻指贤臣们的辅政之功,与上文提到的政通人和构成因果关系。傅说辅佐商王武丁建立了“武丁中兴”的局面,作为皇帝的李隆基,在执政初期也是奉行古人留下来的教导和训诫,广开言路,招纳贤才,才使得唐王朝继续发展,最终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时局。此后,诗人又连用比喻,将贤臣比喻为花团锦簇的木槿和沁人心脾的芦苇,强调人才济济,君臣无隙,才能国运昌盛,百姓安康。最后一句,皇帝对大臣提出了要求,要他们为国尽忠、为民谋利,如此才能将美好的德行留给后世子孙。

【知识链接】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慧楠

2019年6月7日是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按地支十二数,寅为一、卯为二、辰为三、巳为四、午为五,因此端午又称端五。端,有初始、发端的意思,西晋周处《风土记》记载:“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五月初五,月、日都是“五”,因此又有“重五”之称。又“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从天干地支与阴阳对应的情况来看,午为阳,所以“端午”又称“端阳”。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着很多种说法。最广为流传的一种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学识渊博,有治国安邦的良策,却不为楚怀王所用。楚怀王还听信谗言,将他罢官并逐出国都。此后,屈原流落泪罗江边,但他不忘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等待着有朝一日朝廷会重新召见。然而,他等来的却是一个最坏的消息:秦兵攻破了楚国都城。屈原悲愤难忍,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石投江自尽,以身殉国。后人为了纪念屈原,便把这一天作为端午节。

另外,相传伍子胥也与端午节有—定关系。

吃粽子(角黍)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图中展现的是一家人“裹角黍”的情景。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在他的辅佐下,吴国越来越强盛。吴王阖闾去世后,夫差继位。夫差不像他的父亲那样信任伍子胥,甚至听信谗言,认为伍子胥要联齐反吴,于是赐给伍子胥宝剑,要他自尽。伍子胥临死前对别人说:“我死以后,要将我的眼睛挖出来,悬挂在吴国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著越国的军队打进城里消灭吴国。”夫差听到这话非常生气,派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袋里投入大江。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伍子胥在世时,辅佐吴王成为当时的霸主;去世后,吴国百姓感念他的功德和忠诚,在江边为他立祠祭祀,而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他设立的。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中认为端午节的起源是“祭龙说”,并列举了一百多本古代典籍的具体事例,他认为,“端午节是发源于古代吴越民族,是祭祀原始动物图腾——龙的节日”。今天,通过考古研究和出土文物的考证,应该说闻一多先生的观点还是较为合理的。这说明端午节是中国最为悠久的节日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歌谣唱出了端午节的多个习俗。

先说吃粽子。据周处《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后人还将端午节吃粽子与屈原联系起来,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说:“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们把粽子投到江里,是为了让鱼吃粽子,这样它们就不会吃屈原的尸首了。直到今天,吃粽子仍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再说赛龙舟。这个习俗在南朝时便已盛行,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南方地区在这一天会举行“竞渡”,这是由于人们对屈原志存高远、以身殉国的精神很是赞赏,“竞渡”意在争先恐后地去救他。还有人说,划龙船象征着打捞屈原的尸体。如果用普通的船去捞,水中的妖怪太多,会加以阻拦,而把船装扮成龙的样子,再敲锣打鼓,就会把水中的妖怪吓跑,这样就可以将屈原的尸体捞上来了。古老的习俗流传至今,“竞渡”脱下了严肃、沉重的外衣,发展为热闹、刺激的赛龙舟,而且,赛龙舟由南向北延伸,成为端午节全国性的民间活动。

此外,端午在古人心中还是驱邪避灾的日子,这主要是因为仲夏时节天气燥热难耐,南方气候尤其湿热,蚊蝇、虫蛇等大量繁殖,疫病很容易流行,人也很容易生病,于是人们便会在这一天祓除不祥,祈求平安。比如用兰草等香料、药材熬煮的水沐浴,称为“浴兰”;又如家家门旁插艾草、挂艾叶,佩香囊、戴荷包,制作、饮用雄黄酒,并将雄黄酒涂抹在小孩子的额头、双手、足心等处,以祛病防身。

猜你喜欢

仲夏伍子胥粽子
“千金”的由来
东周列国志(10)
仲夏
仲夏的休闲放松
派对时分
仲夏梦
千金小姐
端午节,粽子香
伍子胥出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