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商品流通性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9-06-18张华杰
张华杰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旅游产业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刺激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旅游产业兼具经济性、生态性和品牌效应,可以促进旅游景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从研究旅游景区商品的流通性出发,分析了旅游景区商品的快速流通為景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结论表面,旅游景区商品流通性的提高不仅可以提升地区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还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就业水平的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旅游产业 商品流通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旅游景区的商品流通性研究
(一)旅游商品概念解析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旅游景区商品的快速流通,进而也拉动了旅游景点周边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从游客维度进行分析,景区购物行为属于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在景区购买商品在客观上带动了旅游景点周边地区经济的增长,同时旅游景区的商品也满足了游客对审美、社交和休闲方面的需要。从旅游商品的供给者角度分析,景区商品是增加景区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产业集成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结合度越来越高,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以旅游产业带动,因此旅游商品的概念也逐渐被放大,其具体包括景区特色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景区纪念品等。总体来说,旅游景区商品是由旅游产业派生出来的特殊商品,其被赋予了特殊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旅游地区的特色商品与旅游产业结合后,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高的商品附加值和消费体验,进而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旅游商品的流通性
在旅游市场中,旅游产品主要指可以流动的有形商品,旅游商品的流通性随着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地提高。从商品流通的视角分析,景区游客流动量的增加会提高旅游商品的流通性,从而进一步挖掘出该地区的旅游市场潜力。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产业的聚集效应,商品聚集效应强的地区往往旅游产业也更为发达。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广告宣传,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无法对本地区旅游产业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因此难以充分地发挥旅游景区的商品流通性。由此可见,旅游产业、旅游景区商品和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联性,加强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旅游景区商品的流通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地区商品流通产业的聚集效应和产业链优势,从而强化旅游产业与第一、二产业及第三业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强调旅游景区商品的流通性,更多的是以景区商品流通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流通的角度研究旅游景区商品对地区经济的影响,需要重新定位旅游商品流通市场和旅游商品之间的关系,并从商品流通的维度定义旅游商品的供给者特点和需求者偏好。旅游景区内商品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够被简单地定义为产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应该以旅游商品流通性为标准,并充分发挥出旅游商品在推动地区旅游产业中的积极作用。旅游商品流通性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其能够提高景区销售收入,更重要的在于其商品流通能够带动景区周围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旅游商品流通性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提高旅游商品的流通性能够改善旅游景区周边地区的经济环境,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逐步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
(一)提升地区的经济总量
我国旅游产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旅游产业本身不仅能够创造巨大收益,还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景区旅游商品收益是旅游产业收益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拓展景区特色旅游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景区商品流通性的不断增强,刺激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按照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比,可以分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性增长方式两种。粗放性增长方式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的投入数量来获得高产出,这种生产方式仅适用于一国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而集约型生产方式则依靠于有效的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对稀有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较小的生产要素投入和环境代价来获取较高的社会产出。以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就是一种绿色集约型经济业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的消费者重视休闲娱乐方面的支出,因此我国每年的旅游出行人数屡创新高。旅游景区游客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旅游商品的销售收入,景区旅游商品的流通性也逐渐增强,这也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旅游景区的商品,无论是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还是景区纪念品,多为本地农户或企业生产制造,旅游商品流通性的增强直接带动了本地经济水平的提高。
经济增长方式按照结构分类,可以分为投资驱动型增长和消费驱动型增长。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由高速增长方式转变为稳健的增长模式,房地产业、建筑业、制造业也趋于饱和。在这样的背景下,应主要依靠国内消费拉动内需,我国虽国土广阔、人口众多,具有十分强大的内部市场需求,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在其国内市场的积极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流通产业的发展滞后所致。近些年来,旅游产业逐步显现出了巨大的发展优势,其不仅仅能够创造出大量的GDP产值,还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强大产业聚集效应和协同。
(二)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旅游景区商品流通性增强不仅带来了经济总量上的增长,还带来了产业结构上的优化。商品流通业的产生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商品流通能够缓解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的矛盾,在显著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动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对于旅游景区的商品流通产业而言,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提高当地旅游产业的总体收益,另一方面还能够逐渐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建立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使当地的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水平。反过来看,如果旅游景区的商品流通产业发展程度较低,就难以充分利用游客资源,也无法带动地区间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无法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最终目的。基于上述分析,旅游景区商品流通性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总量,还在于其能够调整景区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三)改善景区周边地区的就业水平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总体布局的逐步完善,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逐渐显现。随着旅游产业链体系的日趋规范化,旅游产业和商品流通产业的结合愈发紧密,旅游景区商品销售迎来了一个高峰期,其不仅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优化了产业结构,还带动了旅游景区周边地区的就业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农村市场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旅游产业本身的发展除了能够解决一部分居民就业问题外,旅游景区商品的快速流通和大量销售也刺激了旅游景区周边农产品加工、相关原材料生产等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解决了周边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当前,旅游产业已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对经济的增长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旅游产业与流通产业相结合,能够进一步发挥出旅游产业的主导优势,从而提高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速度、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旅游产业和流通产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劳动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就业岗位,从而能够很好的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四)刺激地区消费水平的提高
凯恩斯学派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与流通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即生产决定流通,但商品流通也会对生产环节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从旅游市场的角度来说,旅游商品流通性的不断提高会带动景区周边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周边地区就业水平的提高,这也提高了经济总量水平的和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从而提高了地区消费水平。正是由于商品流通环节的介入,缓解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矛盾,也降低了由此带来的生产风险和经营风险。旅游景区商品流通效率提高作用还体现在其加速了需求和供给匹配速度,并提高了资金和商品的流转速度。旅游商品流通性的提高对地区消费水平的刺激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旅游产品流通性的提高为大量的景区游客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特色商品,这刺激了景区游客的消费动机;另一方面,其通过景区旅游产业和流通產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居民就业,进而提高了周边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经典消费理论认为,居民的消费动机取决于商品的价格下降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旅游景区商品的快速流通既满足了景区游客的消费需求,也增加了周边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为当地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基础。
旅游景区的商品流通性对于周边地区的消费驱动效应还表现在其提高和优化了产业结构的总体布局和专业化的分工水平,从而扩大了旅游景区周边地区产业规模和消费规模。景区周边地区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能够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工艺品加工企业的利润水平,同时还能提高周边地区就业水平和居民的收入水平,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地区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景区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资源,而游客数量的持续攀升为旅游景区商品销售提供了商机,并从客观上增加了旅游景区商品的流通性。旅游商品需求的增加会给当地生产部门带来规模性的扩张,也势必会带来新就业的增长和居民收入增加,进而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改善。从旅游景区商品流通对地区消费水平的综合影响看,商品流通中介的存在扩大了商品的来源、丰富了景区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降低了商品流通本身的成本。旅游景区商品流通性的提高,缓解了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沟通的障碍,使商品交换行为更加地顺畅,这有效地节约了商品流通的交易成本,同时也刺激了地区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基于上述研究可知,旅游景区商品的流通性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提高地区经济总量、优化当地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就业水平提高及刺激周边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旅游景区商品的流通性提高,会对当地的旅游产业和周边地区的相关产业产生正向作用,为了持续地发挥出流通产业的积极影响,政府应采取相关的措施不断提高旅游景区的商品流通性。
提高旅游景区商品流通性的政策措施
(一)重视旅游景区流通产业的远景规划
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并会在未来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发挥出主导作用,故,政府要以旅游产业为依托并借助旅游商品流通的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从旅游景区商品流通性与农业、制造业的关联性来看,要实现景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需特别注重旅游景区商品流通产业的远景规划,在开发旅游景区资源同时,做好景区旅游商品流通的总体布局工作,并要基于旅游景区当地的特色产品、特色产业,发展旅游景区的商品流通业。旅游产业和流通产业均为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将旅游景区周边地区的相关产业与流通业相结合,既可以充分发挥出旅游景区商品的流通特性,又能刺激周边地区的经济的增长。要做好旅游景区流通产业的总体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商贸流通的辐射效应、产业聚集效应和经济溢出效应,从而带动旅游景区周边地区其他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由于每一个旅游景区周边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各不相同,故要基于本地区原有产业结构优势,围绕旅游产业进行景区周围的空间布局,对此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优势、政策制度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以促进地区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旅游景区流通产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旅游和流通管理人才,因此在做好旅游景区流通产业未来远景规划的同时,还需建立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通过不断提升流通产业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促进景区商贸流通产业效益的持续增长。
(二)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物流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无论是旅游产业还是商品流通产业都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对于景区的商品流通而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都会极大程度地提高其商品流通效率。因此,景区要想进一步提高商品的流通性,需构建统一的信息资源整合平台,从而使游客和景区管理者都能够从中获取相关的旅游信息,从而提前做好规划判断。信息整合平台除了能够发挥出信息的先导性作用外,还能为周边地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的生产者提供商品需求信息,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现代物流技术的融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旅游景区商品的流通性。物流成本在商品流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旅游景区的农产品物流周转与保存等工作,这将会决定游客的购物体验与农户的收益,所以要大力发展流通技术,降低物流成本。因此,要将现代物流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为一体,打造旅游景区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使其在提高景区旅游商品的流通性的同时,提高周边地区经济的增长。
(三)提高景区商品流通的专业化水平及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
对于旅游景区的管理者而言,需尽快提高旅游商品流通的专业化水平,持续推进旅游景区的商品流通效率。在开拓国内旅游市场的过程中要发挥充分发挥出流通信息渠道的优势,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提高旅游景区商品流通效率和商品流通的专业化水平。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其可以提高旅游景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在于其能够发挥旅游产业、商品流通产业的导向作用,从而带动旅游景区周边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旅游产业与商品流通产业结合紧密度还有待提高,旅游景区商品流通的重要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因此,政府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和商品流通产业带动第一、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良性发展,使三者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发挥出旅游景区商贸流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为了使旅游产业中的商贸流通业与农业、制造业结合的更为紧密,要从旅游商品的销售、批发、仓储物流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商品流通业与制造产业的关联度。
提高旅游景区的商品流通性,是增加旅游产业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旅游景区商品的快速流通可以带动景区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居民就业、刺激周边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综上所述,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景区流通效率的提高将会辐射周边地区,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璐,蒋玲.旅游商品流通便利性与经济增长关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3)
2.卢凯翔,保继刚.旅游商品的概念辨析与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17,32(5)
3.张晖.我国商品流通产业国际比较研究及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建议[J].商业经济研究,2017(23)
4.吴曦.基于商贸流通的旅游经济发展新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