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产业结构变动对城镇化响应时空分异研究

2019-06-18哈梅芳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宁夏

哈梅芳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围绕宁夏19个市县运用计量模型展开产业结构变动时空分异研究。结果显示:宁夏城镇化响应整体逐渐提升,南北差距逐渐缩小,R2强于R3,且R2较平稳,呈“北强、中弱”特征,R3波动变化趋势呈“中强、南弱”特征,总体上南部响应度较低,空间差异格局较明显。在对19个市县响应特征归类后,提出了相应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响应   产业结构   时空分异计量模型   宁夏

宁夏处欠发达地区,尽管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但其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较全国、东部水平均偏低,且缺乏强大的产业支撑,这不仅会使宁夏城镇化进程停滞不前,亦会对宁夏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不利。因此,借助产业结构优化加速宁夏城镇化建设,并强调两者的协调互促式发展,是解决当前宁夏经济发展和区域综合实力较弱等问题的重要方向。

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学者多从非农产业整体响应入手,而对不同区域、产业响应强度研究成果并不多,且鲜有针对宁夏的研究。那么宁夏不同市县产业结构演变有何特征、城镇化对其响应强度有多大、是否有着明显的时空差异、如何根据时空分异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很显然,这些问题不再使宁夏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相关研究仅停留于空泛的理论层面,而是驾驭在鲜活的实证材料支撑之上。更重要的是,对两者间互促展开区域性研究,将利于宁夏从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建设双向有机结合视角规划城镇化战略,解决当下宁夏城镇化推进中缺乏产业的有力推动、而产业结构优化缺乏城镇化拉动支撑的问题,从而提升宁夏经济发展效率,进一步促进宁夏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无疑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宁夏产业结构变动对城镇化响应测算

研究区位。经过多年努力,宁夏城镇化水平与速度得到快速提升,城镇化率从2000年32.5%稳步上升到2016年56.3%,西北省份中处于第一位,其中银川市最高,固原最低。而随着城镇化率逐年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和城镇化间的互促性愈发显著,2016年宁夏产业结构上升至7.6:46.8:45.6,城镇化响应则由0.27上升到0.51,响应度明显提升,由此实现了宁夏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建设的有机衔接。本文以宁夏19个市县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响应时空分异。

测量模型。产业结构变动城镇化响应是指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予以响应所引发的变化。本研究使用刘艳军等多位学者的产业结构城镇化响应模型进行研究,即用城镇化率与非农产率比值反映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变动响应与反馈强度:

上式R是产业结构城镇化响应系数,m是城镇人口数,M是人口总数,f是非农产值,F是产业总值。R越大,则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响应度愈强。另据三次产业结构将“产业结构演变城镇化响应”细分为“二产城镇化响应”、“三产城镇化响应”,响应度分别记R2、R3。

数据来源。本研究以宁夏19个市县及辖区为基本单元,时序从1978—2016年,空间由于数据获取难度基于2000—2016年,数据均来自《宁夏统计年鉴》。

宁夏产业结构变动对城镇化响应测算结果分析

(一)宁夏产业结构变动对城镇化响应时序分析

利用模型测算宁夏各响应度R、R2及R3如图1所示。图1显示,1978年后宁夏城镇化发展进入稳步上升阶段,城镇化率逐渐提升,由20.54%稳步提升至2000年           52. 96%,2001年表现为明显突降趋势,是由于该年起宁夏城乡人口用1%抽样调查推算导致,但总体上不影响其上升趋势,至2016年已经提高到了56.30%。伴随着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其响应也表现出较为相近的态势,且响应度提升较为显著,在1978年0.27的基础上提升了1.3倍左右,达到了2016年的0.61。

区分产业结构发现1978-2016间,R2均值为0.963、R3为1.094,很明显城镇化对三产反馈性较二产更为强烈,其中二产呈倒“V”型,即先升后降,2008年达到最高点后逐渐下降至47%,R2从1982年0.75步入上升趋势,除个别年份较小波动外,总体发展较平稳;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持续实施,一产持续下滑时三产则呈较好发展,R3出现了或下降或上升的波动趋势,除2006年有所降低外大体上均处稳步上升趋势。

(二)宁夏产业结构变动对城镇化响应空间格局分析

从静态视角分析测算R、R2及R3格局特征如表1。 表1显示,2016年宁夏产业结构变动城镇化响应不同地区间不均衡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从响应平均度看,石嘴山最高,其次是银川(1.36)、吴忠(0.98)、中卫(0.82),固原最低(0.7)。

为进一步探究各市县响应空间格局差异,将19个县市空间差异分别从R、R2、R3三维空间格局响应图分析显示:R空间格局差异性较大,总体上呈“北強、南弱”特征,响应度最高的是大武口(0.93)、银川(0.92)、惠农(0.87)、利通(0.7),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强的北部,最低的是海原(0.29)、西吉(0.30)、泾源(0.34)、隆德(0.36),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R2空间响应格局有不同程度变化,呈现“北强、中弱”特征,银川以2.36响应度居首,原州居第二,大武口、利通、沙坡头等紧排其后,中部R2响应较弱,依次为灵武(0.64)、海原(0.70)、盐池(0.72)、中宁(0.73),强弱超过3倍差; R3空间响应格局呈“中强、南弱”特征,强度最高的是灵武(4.50),其次是惠农、大武口,强度较小的多位于南部。

上述分析看出,宁夏南北间产业结构对城镇化响应度有所变化,总体上北部响应普遍较强,基本形成了以银川为中心辐射周边、且逐渐递减,尤以海原、西吉等R2、R3较弱响应,这与该地区自然禀赋、资本投入及对教育、人才重视等多方面紧密相关。

(三)宁夏产业结构变动对城镇化响应时空分异动态分析

继而从时空分异动态角度分析发现,宁夏不同产业响应系数的增减幅度也有明显不同(见图2)。图2显示,宁夏19个市县不同产业城镇化响应有不同的表现,其中R2,惠农、西吉和隆德平均增幅超过0.04,银川、盐池、原州、彭阳、沙坡头平均增幅在0.01,而贺兰、灵武、利通、同心、青铜峡、泾源则超过了0.04的下降幅度,其他5城市变化不大;R3平均增幅超过0.04的城市比R2减少到了2个,即惠农区和中宁县,惠农区增长较快,平均增幅超0.1,永宁、平罗、原州、西吉、彭阳5个市县平均增幅在0.01左右,银川、大武口、利通、盐池和青铜峡5个市县平均减幅超过0.04,青铜峡降幅最大(0.18),其他7个市县基本变化不大。结合时序性分析,总体上宁夏产业结构变动城镇化响应度波动中呈逐步增长趋势,不同地区R2、R3有着不同表现,这与各地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地处最北部的惠农R2、R3均稳定且呈较大幅度的响应趋势,而地处最南部、且是贫困度较深的西吉和隆德,尽管其受自然资源、经济发展较低等限制,但也有了一定响应,表明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稳定增长的同时,城镇化响应的步伐亦在逐渐加快。

与宁夏城镇化响应平均水平对比,宁夏各市县R系数在南北的市县间响应增减幅度差距则较明显(表2)。与宁夏平均水平相比,银川、大武口、同心等北中部市县响应度呈正向提升,2000年超过150%的城市有5个,尤其是灵武超过了208.41%,2016年大武口、惠农、银川超过了150%,响应度高的城市有所减少;超过100%的市县2000年有3个,2016年则有贺兰、青铜峡等5个城市比率超均值。其他地区尤其是南部为负增长,2000年小于60%的有7个城市,2016年时只有2个。数量变化一方面表明宁夏产业结构城镇化响应度整体虽逐渐提升,差距也逐渐缩小,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南部由于自然、技术等多方面约束使其响应较低,因而政府需根据资源、人才等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以加快推动响应度。

宁夏产业结构变动城镇化响应强度类型分析

上述时空分析表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推进,宁夏产业结构城镇化响应表现出明显时空差异性。为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根据宁夏实际情况与特征,将响应类型划分为一致类响应(R2、R3同向变化)、偏R2类响应(R2增幅大于R3)、偏R3类响应(R2增幅小于R3)三种,并依四分位数、R增减方向及响应度划分为强响应型(R≥0.6,且ΔR≥0)、中响应型(R∈[0.4,0.6)且ΔR≥0;或R≥0.6,但ΔR<0)、弱响应型(R<0.4;或R∈[0.4,0.6)但ΔR<0)三个子类型(表3)。

一致类响应特点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该类市县的R2、R3同向变化。此类型共有12个市县,其中一致类强响应型中只有惠农区,其R2、R3分别从2000年的0.3、0.41增至2016年的1.23、3.01,提升速度非常快,且R3高出R2近2个百分点,表明惠农反馈作用日益凸显。惠农区地处宁夏最北,做为宁夏北大门,利用显著的地理区域优势,2010年率先建成了西北进出口通道的内陆与天津港重要内陆港,同时依靠口岸发展现代物流集聚项目,使得惠农R响应仅次银川,但未来惠农能否走“高质量”道路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一致类中响应型包含5个市县,其中大武口和利通属中北部,经济发展较好,城乡人均收入差别不很大,R2、R3响应变化不大,原州、彭阳等发展水平不高,但近几年得益于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亦有较明显提升,响应强度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从0.44、0.3提至0.52、0.42,但其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还不是很完善,需从市县整體规划方面入手增强产业和城市协同发展;一致类弱响应型包含了贺兰、灵武等6个市县,这几个城市尽管R2、R3保持同向发展,但表现为递减趋势,且R强度为弱响应,这些市县今后需强化城乡统筹式发展。

偏R2类响应特点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R2比R3高。此类包含5个市县,其中沙坡头属偏R2强响应型,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协同式发展思路使得响应度在宁夏始终处于逐渐上升趋势,光伏等项目持续推进则使R2类响应达到了1.42,较R3类响应更明显,但其工业化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与冲突等问题是未来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偏R2类中度响应型包括2个市县,银川做为首府城市,由于其优越的区位与人文优势,城乡人均收入差别较小,多年来一直排在宁夏经济发展前列,因此R也自2000至2016年始终居首,由于城市空间发展限制、城市发展定位、产业结构调整等发展思路转变,使得R略有下降,但其工业产业增加值排位西北省会城市第二,二产占整个产业值一半多,故R2较R3相对较高些,盐池凭借地理位置,加之推行新型工业、特色产业与生态建设并举思路,几年来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呈现平稳的快速式发展,尤其是工业增加值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拉动盐池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对于城镇化建设的推动性亦非常明显;偏R2类弱响应类型中有隆德、海原,这两个县地处南部地区,经济发展较缓慢,且属传统农业区,经历几年的发展,其响应有了缓慢的、逐步增加的趋向,分别从2000年的0.27、0.29提升至2016年的0.39、0.30,且其R2、R3也在缓慢提升。

偏R3类响应特点是: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变动,该类市县的R3要比R3大。该响应类型只有偏R3类弱响应一种,包括永宁和平罗2个县,总体上均地处中北区,且居银川周边,在商贸、物流、旅游等一体化产业发展方面相对较好,因而整体上偏R3型,但多年来由于城市定位不准、经济发展较落后、城乡相对不平衡,响应从2000年开始一直走下坡路,分别从2000年0.55、0.69下滑至2016年0.52、0.53,呈弱响应状态,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为缓慢。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通过对宁夏产业结构城镇化响应时序性分析得出,其响应度提升较为显著,提升速度达到了1.3倍左右;从平均值来看,R2均值为0.963,R3均值为1.094,R2发展较平稳,R3为波动变化趋势,但均处于稳步上升趋势,总体上R3反馈作用较R2更强烈些。第二,通过对宁夏产业结构变动对城镇化响应的静态空间分析发现,不同地区间有着明显空间差异,表现出不均衡特征。从平均响应度看,呈“北强、南弱”特征,石嘴山最高,银川次之,固原最低;分产业结构看,R2响应格局呈“北强、中弱”空间特征,银川最高,灵武最低,强弱地区间差距超过3倍,R3空间格局呈“中强、南弱”特征,灵武市最高,西吉县最低。整体上形成了以银川市为中心向周边辐射,且呈现逐渐递减趋势,尤以海原、西吉、隆德与泾源R2、R3均较低。第三,结合时空分异动态分析发现,总体上响应波动呈逐步增长趋势,尤其是最北部的惠农R2、R3均呈稳定且较大幅度的城镇化响应趋势,而地处最南部、且是贫困程度较深的西吉和隆德也达到了正响应;与宁夏平均水平相比,其提升速度与市县数量亦有所变化,其中提升速度超过150%的市县由2000年5个下降至2016年的3个,超过100%市县由2000年3个上升至2016年的5个,小于60%的市县则由2000年7个下降至2016年的2个,北部地区响应水平增长较快,南部地区也在缓慢增长之中,表明宁夏产业结构变动对城镇化响应程度整体在逐渐提升,南北差距逐渐缩小,但南部响应依然较低,空间差异格局依然较明显,且将持续一段时间。第四,将响应类型划分为一致响应、偏R2类响应、偏R3类响应型,并据响应度分为强响应、中响应与弱响应子类型,其中惠农属一致强响应型,大武口、利通、原州等属一致类中响应,贺兰、同心等为一致弱响应,沙坡头为偏R2强响应型,银川、盐池属偏R2中响应型,隆德、海原属偏R2弱响应类型,永宁和平罗是偏R3弱响应型。

(二)建议

上述结论表明,采取差别化措施将有助于各市县提升城镇化响应水平。首先,对一致响应地区,应着力从R2、R3双向同时入手,对强响应型从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可持续与协调性寻找抓手,如惠农宜应用科技手段延长现有产业链条价值、力促产业综合竞争力,借助地处最北地理优势,将陆路、物流等口岸功能充分利用好,加快与周边贸易发展,使物流成为R3贡献生力军,进而步入高质量道路,促进持续性发展;对于一致中度与弱响应型,由于R2、R3都较低,因此应提高城镇人口数量与质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市空间集聚效应、增强地区间特色产业关联,在增强效率与潜力基础上综合提升R2、R3。其次,偏R2响应地区应集中精力发展二产,以带来岗位吸引、接纳周边农村劳动力,提升城镇化程度。如对偏R2强响应的沙坡头,在提高旅游业等R3响应同时,应更注重通过扩展冶金、光伏等项目,提升技术水平,注意平衡工业与生态间矛盾与冲突,以持续创新力增强产业带动就业持续性;对于偏R2中响应型城市,应适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以二产发展增强城镇化响应强度,如银川应充分利用好省府城市中心与辐射功能,协调好空间聚集力,协调好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发展配合度,加快R2同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适度控制城市规模,防止城镇化进程中由于无限制膨胀带来低效率式发展;对于偏R2弱响应地区,经济发展往往较低,在以二产促进本地发展同时应以倾斜政策支持调整产业结构,侧重利用本地特色产业,同时在引进新产业时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以消化当地劳动者充分就业,政府亦可适当补贴企业,促使当地劳动者稳定就业,从而提升响应度。最后,偏R3弱响应类型地区应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基础上,为三产发展提供适度政策环境与支持,着力发展三产以快速提升該地响应速度与驱动力。

参考文献:

1.刘艳军,李诚固等.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研究[J].人文地理,2008(5)

2.王发曾,程丽丽.山东半岛、中原、关中城市群地区的城镇化状态与动力机制[J].经济地理,2010(6)

3.刘艳军.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形态的演化规律[J].人文地理,2011(3)

4.梁树广.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4(7)

5.郭景福.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5(6)

6.纪明.民族地区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减贫效应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7.钱宏胜.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的城镇化响应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1)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宁夏
宁夏
宁夏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宁夏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小宁夏 大思维 “醒得晚 跑得快”的宁夏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