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可夫斯基《杜姆卡》Op.59 音乐分析

2019-06-18

报刊精萃 2019年7期
关键词:八度柴可夫斯基调性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彼得·伊里·柴可夫斯基

俄国民歌和 19 世纪沙龙歌曲是柴可夫斯基抒情的源泉,他的音乐基调是以民歌和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柴可夫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我交响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出自我内心深处。”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洋溢着强烈的名族意识和民主精神,作品主题往往赋予感染力、动人而又哀怨。

‘杜姆卡’Dumka

杜姆卡也可以译成“悲歌”于 18 世纪产生于乌克兰,它是一种根据叙事诗写成的民谣形式,不久后便传到斯拉夫人分布的各个地方。杜姆卡音乐上是由悠长沉痛的部分和激情的部分快速交替结合而成的。柴可夫斯基的《杜姆卡》Dumka Op.59 副标题为“俄罗斯乡村风景”Scene Rustique Russe,是以杜姆卡的形式写成的音乐会用作品,应法国钢琴家马尔蒙特的要求,于 1886 年作成,在 1893 年12 月2 日由 F.M 布鲁门菲尔在圣彼得堡进行首演。作品为 c 小调,4|4 拍,结构为如歌的小行板-生动的-如歌的小行板。杜姆卡诞生于柴可夫斯基创作生涯的晚期,艺术创作已经进入了顶峰的阶段,作品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结合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与此同时柴可夫斯基本人却在矛盾和困惑中挣扎。社会动荡,个人生活苦闷,致使他在作品中侵入了忧郁彷徨,压抑和苦闷的情感。

一、《杜姆卡》曲式结构

该作品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对比主题,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呈示部是由两段构成的对比主题的单二。展开部是由六个新材料构成的对比中段,速度变得活跃,转调频繁,具有不稳定开放性,主题发展手法为引入新材料与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再现部为变化再现的单二,调性回归,结构上有所紧缩。

二、《杜姆卡》音乐分析

(一)呈示部

呈示部的 A 是由两个按对比关系构成的方整结构,具有不稳定开放性,是一个单一调性的单一乐段。速度为如歌的行板,4|4 拍,力度弱。左右手之间舒缓与紧密的节奏对比与柔美黯淡的 c 小调加之大量的下行音调的运用,构成了杜姆卡悲伤的主题情感基调。

(1)第一句(1-4 小节)共四小节,由柱式和弦伴奏和波状旋律构成,节奏舒缓,由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构成。第一小节旋律在高声部,到第二小节就转到了中声部,右手的全音符与左手四分音符形成了动静对比。左手旋律呈级进的上行,附点的节奏打破了原有的律动增加了音乐的流动性。第三小节由小字二组的G 作为最高音停留一拍半后呈级进下行,二度下行和三连音的运用增强了整个旋律上的悲情感。第四小节前两拍是下行小跳,延续前面小节的情感,后两拍的低八度级进上行,两个旋律的反向进行,音响单薄,像内心的孤独与彷徨,寓意不断地冲破黑暗对光明的追求。整个第一句都在小节的强拍和次强拍上以和弦为支柱音,用琶音奏法来模仿俄国民间乐器‘古斯里’的弹拨,并且以两小节为乐节,和声进行以主到下属和主到属的进行始终持续在 c 小调,调性明确,结束在属和弦上,具有开放性。

(2)第二句(5-8 小节)共四个小节,是主题材料的变化重复。音响效果更为丰满,节奏上有所加密,出现了两次三十二分音符是对俄罗斯民间舞蹈节奏型的运用,具有本土音乐风格。在第六小节,伴奏的和弦变成了纯四度音程,并与前一小节的旋律连接成级进下行进行,承接主题上悲伤的情感。而左手的旋律比第一句低了一个音区,和声进行在 c 小调的Ⅶ级和弦上,具有导向性,第七小节的 G 低了一个八度,左手伴奏由十度大和弦变成了大三度音程,以织体紧缩,旋律下移来增强音乐的流动性。第八小节持续在属功能和声上,随着力度的增强完美解决到第三句的主和弦上。

(3)第三句(9-12 小节)织体加宽加厚,力度为一点儿的强,强拍和次强拍上的重音记号增强了力度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运用了重复的发展手法。附点节奏与十六分音符的连接是对第二句(5 小节)的模进手法,和声进行平稳。如图:

(4)第四句(13-16 小节)是整个四句起承转合中的结尾,速度上渐慢渐弱,再现了典型的俄罗斯三度小跳,八分音符和琶音奏法打破了整个第一部分的长气息的大线条流动,整句结束于 16 小节前两拍 c 小调属和声上,后两拍进入连接部分。

连接部分随着降 2 和 f 小调主和弦的出现短暂的转调到 f 小调,这里的渐强、小连线、强拍和旋律下行结束的 f 都是为了增强转调后小调的调性。这里旋律逐渐由中音曲移到了高音区,左手的伴奏只有一个下属功能和弦并做了三个小节的延长,音响全部由右手 18小节出现的连续的反复的级进下行抓耳。20 小节的延音打破了前面小节的律动,由降 E 到 D 的小二度进行,音程距离缩小,增强了音乐的张力。伴随着力度越来越弱,节奏越来越紧凑,23 小节变为 2|3 拍,在结构上进行了小小的紧缩,每拍的第一个音隐伏了一条下行旋律,是整个连接部分缥缈虚无的连接第二部分叙事的引线。

(5)第二部分是由六个阶段构成,由前面材料变化发展,回到了 c 小调。24-27 小节为第一个阶段,是主题的变化发展,右手的伴奏由连接部材料的延续发展,强拍与次强拍上的纯八度与小二度快速交替,在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之间转换,造成挣扎于叹息的背景情感。旋律交替移低了一个八度再现,在 27 小节的还原 A 的出现和 g 小调主和弦的出现,由 c 小调转到了属关系小调 g 小调上,所以第二个阶段在和声色彩上发生了变化。31 小节 g 小调的和声结束在主和弦上具有收拢感,而旋律在 32 小节不断下行,力度增强引出 33 小节材料并回到主调 c 小调上。第三阶段织体增厚,力度变强,音区下降到低音区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音乐发展到了激动,戏剧冲突开始了。用八度重复和两个小节的重复,来稳固刚转回来的调性。第四阶段(37-39 小节)右手伴奏是前面的材料的延续发展,左手旋律变化再现第一部分 13-15 小节的材料,将其织体扩充作八度重复节奏上由八分变四分,矛盾不断激化,音域不断下降,紧接上最后阶段,40 小节低音区,力度中弱,用附点和三十二分音符再现主题中的元素,伴随着分解八度和分解属和弦的不断上行,力度越来越弱,情绪不断推进,到达最高音区,三度和五度音程的交替,和声持续在主属和弦之间,最后结束于 c 小调属和弦上,像是整个矛盾爆发后情绪归于平静,营造一种深邃的拷问。

整个呈示部的情感丰富,对比表现强烈,用质朴的旋律表达了深厚的名族情怀,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人民生活苦难的同情。

(二)展开部

展开部是由六个阶段构成,引入新材料,速度为有力的舞曲风格,主要调性为 c 小调的关系大调降 E 大调,主题发展手法主要为重复手法,与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一阶段(46-59 小节)速度变为勇敢和有精神活力的,调性变为阳光灿烂的降 E 大调,与主部的黯淡形成色彩对比。节奏紧凑,双手八度的琶音大和弦后十六分音符用倚音、小连线和跳音奏法来增添舞蹈气氛的活跃。48 小节开始用双手八度的重复和级进进行与前两个小节构成材料对比。

第二阶段(60-77 小节)速度相等,带有活泼和俏皮的情绪。主要用了重复和模进的发展手法。60 小节是对新材料一阶段主题的变化重复,力度由弱到强,织体逐渐加宽,节奏更为紧凑,由十六分音符变为了三十二分音符、很少的小连线和频繁的跳音营造了活跃的热烈的气氛。

第三阶段(78-87 小节)速度稍微转慢一点点,调式由降 E 大调转到了其关系小调 c 小调的属关系小调 g 小调上。引入新材料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中段的戏剧冲突。力度变为中弱,主题发展手法延续重复和模进的手法。84 小节后变化发展了 82、83 小节的材料,音域下降,力度越来越弱,在 85 小节降A 的出现后转回到了降E 大调,结束于其主和弦上,具有收拢感。

第四阶段为华彩段,调性极不稳定,出现了 g 小调、c 小调和降 E 大调,旋律呈波状,起伏较大,力度上由弱到强的变化明显,高音区到达降 B 做自由延长后,顺势倾泻而下到 D 后再次的集中向上冲去。最后以降 E 大调的上行分解主和弦潇洒结束。

第五阶段(89-97 小节)为有力的快板,力度逐渐增强,用大篇幅的八度重复和柱式和弦将情绪再次推向热烈,94 小节为 66 小节材料的变化再现,96 小节为 64 小节材料的变化再现,用旋律移位重复的手法。

第六阶段(99-123 小节)戏剧冲突极为强烈,是整个中段的高潮。速度由行板-稍转慢-慢板逐渐舒缓,调性变化频繁,色彩对比鲜明,力度极强,旋律起伏大。98 到 99 小节为 D 大调,旋律为半音阶式的级进上行,100-101 小节旋律位移,八度重复的级进下行,c 小调。102 小节模进前面的旋律,又位移回到高音区左手伴奏变为分解和弦,这里又转到了远关系大调降 A 大调,整个中段在柔板中结束。

三、再现部

再现部为小行板,变化再现了呈示部的主题,回到了主调 c 小调,在音域降低了一个八度,力度更弱,节奏紧缩,音响更为单薄,与主题之间形成了一个更为深邃思想的升华。在 140 小节后发展成了在 c小调主和弦和属和弦上的反复交替,四个小节的徘徊后结束于主调的主和弦上具有收拢、归属感。由原来的孤独和彷徨更多了一份释然与开怀豁达。最后两个小节强有力的柱式主和弦,以巩固主调调性及前面终止式,加强结束感。

四、结语

柴可夫斯基为俄罗斯音乐文化走向世界做了重要的贡献,他的音乐创作融汇着两种音乐文化的特质,一方面根植于俄罗斯音乐文化,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他的音乐表现出对祖国前途,社会出路以及人类命运的悲剧性感受、对祖国命运深刻的忧患意识以及贯穿着的抗争精神,在杜姆卡这首金典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把对美的憧憬与对恶的抨击交织在一起,进行戏剧化的渲染,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冲击力。为了更好的演奏这首作品,不仅要升入了解作曲家、作曲背景、曲式结构、音乐元素等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的音乐语言,从而更好的表达作品中的情感。

猜你喜欢

八度柴可夫斯基调性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八度法在钢琴演奏中的难度与训练措施分析
柴可夫斯基的难言之隐
谈“调性”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浅析笙在柳子戏音乐中的演奏技巧与风格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Elght Below《零下八度》
美丽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