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2019-06-17李厚仪
【摘要】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引导不仅关系着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重要意义的阐述,以及其在高校发展中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做出了研究,以期能够使高校合理利用心理引导因素,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心理引导 高校思政教育 正确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73-02
前言: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心理引导因素是其教育环境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提供积极正面的心理引导不仅能够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正确及时的引导,同时能够帮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高其工作能力,强化思政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方法能够实现有效的拓宽,建立具有时代意义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奠定基础。
一、心理引导因素对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
大学生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使得其进入大学之后就是具备一个独立的人格,能够独立对各种事物作出判断,但是大学时期也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关键阶段,高校不仅要在这一时期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技能与知识教育,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社会观念的认知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提供的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时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通过思政课程改革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以保障大学生能够利用形成的社会观念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发展顺利。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合理利用积极正面的心理因素引导大学生数量正确的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指导核心,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国家的民族的凝聚力[1]。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核心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而爱国情怀作为大学生发展的根本素质之一,是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程发展的重点。提高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十分重要,能够使大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及民族观念,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起到影响作用的心理引导因素
(一)生活和学习的压力
在进入高校之后,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离开父母、家庭独自在外生活,骤然离家独立生活使得大学生普遍存在不适应的现象,且大学与初高中生活明显不同,大学生面临的人际交往、学习及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也不同,来自家庭以及社会不同方向的压力使得新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极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若是不能够将这些心理问题及时的控制住,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二)个性心理素质的差异
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特征及差异性心理素质使得大学生在彼此的交流和沟通中极易出现冲突现象,而大学生本身就缺乏社会经验使得其在人情世故上面临了更多的挑戰,人际交往中受到的挑战更加频繁[2]。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冲动的个性特征更加突出,集体生活中缺乏互相信任和相互包容,这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不利,极易导致高校传统思政教育出现问题。
三、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呈制度化发展
现阶段,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素质教育是其教育的关键,其既包括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同时也包括学生的心理教育。在高校内设置心理引导中心,并将建设的心理引导中心作为学校日常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与场所,配套完善的设施,同时要提供充足的资金,在思政教育体系中将心理引导融入思政教育课程中,让更多的大学生重视心理引导因素对于其思政教育的重要性[3]。心理引导因素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呈现制度化发展,改变传统高校中的思政教育呈现的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及时将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改正,保证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对高校学生心理情况的分析,特别是对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掌握,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充分发挥心理引导因素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学校要委派专门的心理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定期举行心理引导以及心理咨询等相关活动。
(二)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政教育顺利进行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在实施的过程存在局限,对于学生思想健康情况的评估相对不利,也并没有标准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作出评价和约束,无法正确的掌握学生实际的心理情况,这使得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受到限制。当前,高校通过引入心理健康评估方法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方法,其通过对高校学生实行心理评估工作掌握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进而对学生的思想情况作出推断,使得高校能够建立健全思政教育工作计划。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评价方法的正确应用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技巧以及理论具有一定的完善和提升作用,使得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以及评估都更加的统一、准确、合理以及高校,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评估根据的科学客观,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有利于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团队整体建设
首先,对于高校思政教育人员的选拔而言,学校要优化工作人员的选拔方式,建立严格的选拔、考核标准,从根源上提升整个思政教育团队素质,以保证其能够在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而心理引导教育本身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引导经验与理论知识技能,同时要能准确的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4]。其次,高校要重点培养同时拥有思政教育与心理引导知识的教育工作人员,并通过高校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更多的关于教育、文化、心理、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引导教育课程,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此外,高校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工作者的考核制度,将其考核结果与薪资相连,进而提高其整体竞争素质。高校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思政教育等讲座或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家人的整体信任度,使彼此之间能够建立信任的沟通关系,进而使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
(四)有利于构建新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心理引导有利于高校建立新的思政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不同,其是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理、思想上的沟通来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同时,心理引导的实行也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常规角色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体系,学生主动的对教师讲述自己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及心理情况有着更加清晰的了解,教师通过主动倾听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内容,有利于教师更加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及其个性化发展,同时对于学生的人格特征有着更加清晰和准确的了解,有利于教师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心理引导因素教育方式的实行也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放下内心过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将内心世界呈现给思政教师,这对于教师以及高校的思政教育效果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心理引导因素对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具有树立正确社会观念、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起着重要意义,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行。而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影响作用的心理引导因素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压力以及其个性心理素质的差异两方面,这使得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受到一定阻碍。最后,本文从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呈制度化发展、推动高校思政教育顺利进行、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团队整体建设、构建新的思政教育模式四方面就心理引导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使高校教育体系能够重视心理引导教育,为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兰洋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探究[J].长江丛刊,2017(36):218.
[2]吴昊.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探究[J].报刊荟萃,2017(09):169.
[3]许群.浅谈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J].长江丛刊,2017(23):205.
[4]罗文江.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08):63.
作者简介:
李厚仪(1989.1-),女,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人,硕士,讲师,从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