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互联网+”的医用化学课堂师生互动

2019-06-17张振琴闫乐卡姜慧君朱荔何广武居一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医用化学师生互动互联网+

张振琴 闫乐卡 姜慧君 朱荔 何广武 居一春

摘要:“互联网+”开创了高等教育网络生态系统构建发展的全新模式。我校化学系充分利用“互联网+”载体,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学生培养和教学成果方面收获丰富。

关键词:互联网+;医用化学;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1-0172-02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当前,“互联网+”开创了高等教育网络生态系统构建发展的全新模式。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互动教学,可超越时空的局限,实现实时异地互动,突破传统的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同步互动。

“互联网+”教育师生角色定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资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学过程也由讲解说明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为主体的过程。

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医学卓越人才,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在深刻理解“互联网+”教育及我校I-CARE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师引导+学生兴趣+师生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我校化学系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载体,探索了“互联网+”医用化学教学新体系,加强师生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们从几方面谈谈在探索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理念的更新

教师是互联网数字时代的移民,而学生是互联网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扭转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一个老师、一支粉笔、一间教室”的教学模式。为此,学系先后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本科类院校化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同时参加了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国际论坛、E-learning教学平台的使用等培训,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特别是作为互联网数字时代移民的教师如何利用“互联网+”载体引导互联网数字时代原住民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主动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二、主要的举措

学系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载体,如网络教学平台、即时通讯软件等与学生进行互动:

基于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的师生互动。(1)网络调查互动:根据医用化学理论课教学进度,我们在医用化学教学初期和中期开展网络调查,不仅对学生的化学基础进行了摸底,实时增补了课堂内容,还征询了学生对讲课进度、课程难度、作业等情况的反馈,及时解决了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问题。(2)网络作业互动:每周布置网络作业,针对学生反映的命名难问题,在作业中设置了命名专项练习;针对反应复杂多变的特点,转化反应题为选择题,重新编撰习题,在学期中、学期末举行网络测试。(3)网络论坛互动:除利用论坛发布医用化学教学通知、公告,还通过论坛发布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的知识及拓展知识,如甲醛与健康、核糖体功能研究、化学防晒霜原理、农药百草枯、辅酶Q10等知识供师生进行讨论。学生参与度极高,学生人数270人左右,参与度高的帖子回复达400多个,意味着有同学多次发表意见。不仅有老师发帖,还有大量的同学参与发起讨论,有课堂知识方面的疑问和解答,有作业习题的辩论,有相关知识运用的分享,就像一个大大的家庭,你问我答,我问大家答,我开心与你分享,你郁闷和我倾诉,非常的和谐,没有见面胜似见面。(4)多方式、多手段应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我们在2017级眼视光医学、法医学等专业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学生选取一些课堂上的知识章节(如糖类、氨基酸类等),由3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自己制作课件,自己在班级讲解、回答问题,自己录音、录像,并完成剪辑合成,上传网站供所有同级学生学习、参考、评价。在最初发起时,我们很担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因为这不仅仅涉及到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控(此部分章节我们老师不在讲述了),还涉及到PPT的制作,录音、录像的剪辑制作,涉及到同学的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到报名截止时间,一个班30人,我们计划选1—2个小组,而报名的有6个左右的小组,最后不得不PK选择。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对自己能力的挑战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我们在2018级化学教学中要加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共同进步。

基于即時通讯软件的师生互动。课下,利用QQ和微信,通过QQ群、微信群推送等,将课堂教学所需拓展阅读的材料通过文字、图表、视频等形式推送给学生,并能实现师生在线一对一的交互性、开放性、即时性交流互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检索到优质化学资源,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分享,丰富了学生学习资源、增强了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成就感,也促进了师生共同进步。课上,运用“雨课堂”教学,在上课前让学生扫码进入课堂,可以自动完成点名功能,课堂上在一个知识点讲解结束后,可即时发布习题,在规定时间内要求所有学生完成,教师可以看到多少同学参与了答题,多少同学回答正确,而学生会立刻知道自己答案的对错和班级排名。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也可以提问,同样会反应到老师的终端。这款程序在课堂的应用,使教师能及时把握学生对所讲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方便了学生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雨课堂”提供了“头脑风暴”、“发红包”等特殊功能,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找人”功能,可随机出现某个同学名字,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即时互动;“抢答”功能,可使学生通过手机抢答,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抢答先后排名及正确率,适时调整授课进度和内容。在医用化学的教学中如何使用智能手机课堂,并将“互联网+”载体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即时通讯软件及智能手机课堂三者融合使用将是学系未来重点研究和探索的教学难点。同时“雨课堂”的应用需要智能手机,这就使得课堂上手机的出现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那么如何避免学生能专注于学习而不是在不停地刷微博,玩游戏,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三、取得的成果

“互联网+”教育新载体的介入,使得学系在学生培养和教学成果等方面有了丰富的收获。

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显著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参与化学科研实践的积极性:20余人主持、参与10余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人参加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3人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10人参与发表教学论文,8人参与发表科研论文。

通过“互联网+”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师的教学、综合素养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师先后创建12门化学课程网站,21次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网站,被评为优秀教学团队2次,被评为“三育人”先进集体1次;编写出版各类教材10余本,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实践证明在实施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互联网+”各种媒介既可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又可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和谐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效果,还可顺应我校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我校HOPE教学理念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宋岚,周芳亮,程丽娟,等.“互联网+”生物化学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9):709.

[2]张振琴,居一春,何广武,等.临床医学认证背景下有机化学PBL教学设计与探索——基于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5):691.

[3]罗玄梅,姜慧君,居一春,等.基于E-learning教学平台的有机化学PBL教学效果分析[J].化工时刊,2016,30(9):46.

[4]张振琴,周乐山,朱荔,等.医用化学分层次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1):38.

猜你喜欢

医用化学师生互动互联网+
PBL与TBL联合教学模式在医用化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