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9-06-17刘媛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2期
关键词:系统工程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刘媛华

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高校专业课程体系是其一项重要的建设与改革。系统工程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具有方法论特色。本文针对系统工程课程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为出发点,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探索具体的教学实践改革,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知识形成协同效应。

关键词: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2-014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等院校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是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大学生不仅应具备专业的技能与知识,同时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人生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高等院校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建设与改革势在必行。系统工程课程是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课,是一门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方法性和综合性的技术科学[1],本文以系统工程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探讨。

一、系统工程课程特点

系统工程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系统的科学技术,是一种对所有系统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它从辩证唯物主义中吸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提供了整体论和系统化的世界观。系统工程属于应用科学层次,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工程学是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交叉学科,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数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是当前国内外非常活跃的一门学科。

21世纪全球化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效率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系统工程在智慧层面上提供了整体论和系统化的世界观,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结构性,动态性和整体性的,一切事物都是通过不同元素相互搭配而产生新的事物。几乎所有的思维方法都是围绕着“系统”这个核心概念,掌握思维方法的关键是掌握“系统”。因此通过系统工程课程学习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培养大学生以新视角与新观点来看待问题,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这将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影响。

二、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在于“育人”,因此,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寻求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切合点,在学科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学科知识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针对系统工程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强化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强调系统化的方法。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若干的实际应用案例,培养学生从整体和全局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能通过各种要素和条件的有机联系与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

通过对基本思想、原理和方法的介绍以及具体应用案例的讲解,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系统工程的主要研究思想,以及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认知问题的整体观。同时,培养大学生初步建立处理问题的系统观点。这些观点包括: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的观点、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观点、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观点等。在此基础上,使大学生能够掌握系统工程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协调能力,以及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正直的品格,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三、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将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因此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能体现出整体性的课程观,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工程课程思政以培养学生“系统的、整体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宗旨,坚持在教学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问”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系统思考为驱动,以案例教学为特色,体现“教、学、做”一体教学方法。

1.序化教学内容。系统工程内容涉及系统与系统理论、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建模的方法、系统模拟、系统预测、系统评价、系统决策、系统优化等。作为课程思政教学,在内容上就要进一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始终保持学科先进性,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因此系统工程课程从确定教学内容,到课程教学实施,始终将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考驱动”,基于真实的工作流程使教学任务模块有序化。整个课程的内容将分为“与人格培养相结合”、“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相结合”、“与统筹兼顧相结合”、“与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相结合”、“与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等几个模块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例如:系统概念思想与人格培养相结合的内容设计,通过对系统概念与思想的讲解来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及文化传统继承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树立全局的观念,使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协调配合。再比如,系统预测方法与科学发展观相结合的设计,这一部分主要讲授预测的思想、作用和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科学发展观,看待问题不盲目,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去估计与推测。学习正确的、科学的预测,这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依据。

2.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力求用学生乐于接受的逻辑和形式把教材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用生动、丰富、切合实际的案例,“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多样化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更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系统思想,使系统观扎根于学生知识体系中,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知识形成协同效应,从而使得系统知识更富有生命力。例如:在讲解系统的概念时,让学生了解系统是无处不在的,大到宇宙,小到细胞,都是系统。就此可以给学生传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同构”的理念,“家”是小系统,“国”是大系统,两者规模不一样,但是结构原理有相似性。同时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将处理问题的思想认识贯穿专业知识之中,例如:从“三个皮匠”、“三个和尚”正反两个例子来讲解系统成员要有共同的危机感和价值观,通过协商达成共识,才能提高系统的功能。教会学生从系统角度来看待“改革开放与闭关锁国”、“全球化”、“国际接轨”等问题,从而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系统思维和具备一定的处理复杂实际问题能力的后备人才。

在讲解对策论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时,主要培养大学生在遇到由多个不同的决策主体相互竞争和对抗中进行决策的时候,如何解决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如何解决人与人之间利益和冲突、竞争与合作的问题。

四、结语

系统工程是对所有系统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辩证思维工具,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深入挖掘提炼系统工程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将育人工作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使得学生掌握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观察社会,解决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从辩证唯物主义中吸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在尝试应用系统思想、方法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当中,使系统观更加具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严广乐.系统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猜你喜欢

系统工程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京德智慧高速信息化系统工程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广州新型有轨电车通信系统工程应用创新
复杂系统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