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研究

2019-06-17刘博宋庭新肖华秀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2期
关键词:交通运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刘博 宋庭新 肖华秀

摘要:基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以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针对我国职业教育交通运输专业结构布局,提出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以及完善现代学校制度的保障机制,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教育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实践证明,以供给侧为支点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有利于高质量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改革;职业教育;交通运输;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2-0122-02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

1.以提升供给质量为核心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层面入手来对改革内容进行重新审视,以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为宗旨,用改革的办法引导结构调整,继而在扩大有效供给的基础上使供给与需求更加匹配,实现供给结构的调整以应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1]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关于在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强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为核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重视供给质量、强化自身内涵发展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应以提升供给质量为核心,严格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准入制度。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支点,强化内涵能力建设,从学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为出发点,分析交通运输行业需求,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职业教育交通运输人才的供给质量和层次。

2.以提高供给效率为关键环节。推进“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要大力提升生产要素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提升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交通运输需求,主要表现在专业化程度低,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短缺等,这表明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来看,人才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已不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和变化。职业院校交通运输人才的有效供给,需要输出与现代交通運输行业发展所需人才标准相适应的高质量人才,同时为教育对象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亦能最大限度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因此,应积极探索和开展效率系统评价,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合理配置各项教学资源。

3.以促进改革创新发展为精髓。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创新来激发新的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以交通运输行业“需求侧”和“供给侧”为基点,发挥各相关要素的整体联动性,促进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改革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十三五”期间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实施创新驱动,以智能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应注重提升其创新能力,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提供专业素质扎实、能力水平较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1.对接交通运输行业,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布局,对接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与产业链,提升专业供给的适需性。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协调“需求方”和“供给方”,围绕国家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改善职业院校专业布局结构。职业院校应建立动态灵活的专业设置机制,紧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岗位需求来设置相关专业。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对运输业结构的调整,必然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于该行业。因此,面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和交通运输行业的现实需求,职业院校应适时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布局,使之紧紧贴近乃至引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2.跟进交通需求发展,优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各行业领域的产业链更加聚焦有力地推进了各区域内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成熟发展,交通运输产业人才培养结构就要与交通运输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相适应,产业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匹配,产业人才的分布结构要与区域交通发展战略布局相协调。[2]。因此,职业院校应及时掌握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适时做出调整,优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应联合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区域企业用人单位共同科学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规格。根据国家和交通运输市场的需求,结合职业院校自身特点和相应的区域优势,因地制宜,为社会发展培养交通运输人才,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3.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激发院校内生动力。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管理,激发内生动力,从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协调发展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依据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目标要求,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落实各部门职责,完善政府统筹,构建政府、职业院校与市场间的新型和谐关系。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构建校企利益相关体和命运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优化适应专业群建设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两者各司其职,院级负责宏观调控,依据专业布局结构的调整,以专业群划分组建二级学院,实现管理重心和办学自主权的下移。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1.政府主导:完善政策制度、提升要素配置效益。完善相应政策制度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调控职能,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背景,为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定的保障。因此,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职业院校可以结合院校自身特色,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应用型交通运输人才方面,应以夯实基础、突出创新、强化能力为宗旨来优化课程体系,依据交通运输行业实际,推行与交通相衔接、重在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相关政策,促进交通运输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

2.学校主体:注重師资队伍建设、奠定人才培养基础。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与综合素质是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依凭。《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以学校为主体,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多方主体协同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要抓手,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的现实选择。

3.社会参与:发挥交通运输企业主体职能、提供多元供给。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应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指导职能,交通运输行业组织应积极地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不断深化自身参与职业教育的指导内涵,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注重企业的统筹与管理职责,有效利用运输企业的优势资源。通过组织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指导专业建设、监督与评价教学质量等方式,发挥对职业院校的指导与咨询职责,以有效解决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生产过程与专业教学活动等的对接与融通。[4]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支点,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体,从而提高校企合作育人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实现人才的精准供给,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结语

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现实需求,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把握质量、效率和创新三个核心内涵,从供给侧入手,强化供给意识和服务意识,按照交通运输企业需求,充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潘锡泉.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逻辑思考——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视角[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26(05):11-15.

[2]赵光辉.我国交通运输产业人才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6(02):124-130.

[3]刘晓惠,孙庆峰.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2,(05):89-90.

[4]刘根华,胡彦.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问题及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146-150.

猜你喜欢

交通运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公路交通运输节能降耗经济分析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