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思政教育传统优势与专业课育人深度融合路径

2019-06-17李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2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思政教育

李超

摘要:坚持立德树人是高教的根本任务,思政教育传统优势与专业课育人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本文简单梳理了当前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必要性,提出了推动思政育人传统优势同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相融合的着力点,这对当前教育改革创新具有实际的可借鉴性。

关键词:思政教育;传统优势;专业育人;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2-0044-02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總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高校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好,在巩固好思政课教学主阵地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专业理论课育人功能的融合路径,发挥好育人协同效应,构建形成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一、当前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套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课程在人才培养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阶段专业课程不能够很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重任不能单靠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广大专业课教师要“种好责任田”,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切实履行好思想政治工作职责。

自全国高校思政会召开以来,各地方和高校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高校依然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学术轻思政、重科研轻课堂教学等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尚未根本改变,教师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有待增强。专业课教师面临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繁重的科研压力,没有充足时间去思考检验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尤其是年轻教师,从校门到校门,专业课教学还未做到游刃有余,结合专业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更显得力不从心。

二、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必要性

发挥好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提出明确要求,指出高校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高校必须要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将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的各个领域,内化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要内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发挥好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社会多元价值观念激荡下,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摇摆不定。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道德认知水平,但由于缺乏固化的超越性引领,实际中缺乏内省精神。因此,要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等内容作为重大的教育责任融入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入学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对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有所助益。

发挥好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教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充其量只能是“经师”而非“人师”了。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一方面要精于“授业”、“解惑”,另一方面要将“传道”作为责任和使命。每一名教师都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三、推动思政育人传统优势同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相融合的着力点

在新形势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高度融合,就是要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深度融合,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1.要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学校高层需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相融合,重点关注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师坚定“四个自信”,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扎根中国大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教师层面,要切实提升对于课程思政的认知,必须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提升教学的思想性、人文美育性,积极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加深对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开发,将专业课程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2.要着力提升高校教师自身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高校应该加快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科学有效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建立学生、教师、第三方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审、聘期考核、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要通过良好的师德师风来强化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把德育意识培养纳入教师日常培训和教学发展体系。鼓励引导专任教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3.要着力改进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专业课程教师应坚持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认真梳理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细化教学目标和策略,将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在兼顾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学术性及前沿性的同时,着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导向。在教学方式上,应更多地采用研讨性教学,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讨论之中,提升教育实效。高校根据各门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改进的进度和成效,采用试点先行方式,例如利用“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新工科、书画展以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建设等平台,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探索,最终形成全覆盖的课程体系。

总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深度融合,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素质、改进方法,完善体系,充分发挥好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真正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R].2018-05-02.

[2]习近平.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习近平与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R].2017-07-02.

[3]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8-08-08.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思政教育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