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四运动

2019-06-17张一帆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5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

摘 要 2019是五四运动发生的一百周年,百年间的风云变换,从国破家亡到国富民强,今天的我们回望五四运动的百年史,不得不说它是一座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里程碑。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思想解放 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张一帆,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344

一、五四運动的历史脉络

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打破了这个沉睡古老的大陆的梦境,封建陈旧的帝国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一部分有志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他们看到了国外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于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期望用先进的军械保护国家,但是甲午战争的战败给了这个腐朽的国家重重一击,用残酷的事实证明只改变技术是拯救不了国家的。现实逼迫着青年进行深层次的探索,青年们认识到只有改变这个国家腐朽的制度,才能拯救国破家亡的命运,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他们,试图进行一场从下到上的改革,然而百日维新在封建势力的反扑下不堪一击,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改革。

历史的车轮驶入了二十世纪,在八国联军的腥风血雨中,中国的未来不知道在哪里。青年抛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它引发出了探索中国革命新的实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一时间波澜壮阔,这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就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这场革命前所未有的创建了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治制度。然而,这依然不是一场成功的革命,脆弱的中华民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迅速化为乌有。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实行复辟丑剧,多方势力的混战,将中国的境遇迫害到了顶点。中国何去何从的问题,再一次尖锐的摆在了中国人民的面前。辛亥革命只推翻了一个清政府,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枷锁并没有被打开,因此有必要发动一场反封建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发展历程

(一)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是以文化运动为先导的,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代表的西方近代文明同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相互碰撞,造成了我们国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两大口号。

提倡民主,指的不仅仅是西方的民主思想,更重要的是反对封建传统礼教和压迫人的伦理道德。这对于民众而言难度不亚于世界观的重建。也是因为通过不断的认识世界,最初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科学,于是有了洋务运动,后来发现此路不通,便学习西方政党制度,有了戊戌变法。改革失败后,中国人认识到必须要暴力革命,才能挽救国家命运。但民国建立后,国民在思想人格上与之前的封建皇朝没有多大差别。所谓的改革对于民众而言就是将衙门匾牌摘掉换了一个称呼罢了,民智依然未启,他们依然没有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并且没有意识去为了自己的权利抗争。新文化运动提倡以白话文为主的新文学对抗旧文学,从今天的角度思考,过于绝对的否定了儒家文化,但是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起到了文化下移的作用,对于新思想的跨越圈层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提倡科学意味着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态度反对一切封建迷信和盲目服从。这里的科学是指相对于封建蒙昧主义的科学思想,这是一种理性主义。事实上,它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主张一切都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发自理性的理解认同,用科学与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判断其是否值得存在,鼓励人们反对不合理、不公平的制度。为了让人们摆脱封建束缚,找到解锁禁锢的钥匙,新文化运动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旗帜,揭露和攻击了包括封建专政、封建伦理和封建迷信在内的封建意识形态,对封建礼教在人们思想上的统治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他们意识到思想革命是必要的,必须要将统治了中国人民千年的精神枷锁解除掉,让人们接纳民主和自由的思想。为此,他们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用一支充满攻击力的笔,对那些所谓的繁文礼节三从四德发起攻击,揭露老一辈丑陋的旧礼节,腐朽的旧思想。

(二)爱国政治运动

五四运动能够当之无愧成为现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重要的在于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百年前的中国,山河动荡,如同风雨飘摇里的一座将倾的大厦。巴黎和会上的羞辱,是在明确地告诉中国人,即便是战胜国又如何呢,弱国无外交。北洋政府大笔一挥,签下的依旧是满清的丧权辱国,依旧是中华民族的血与泪,政府懦弱,国将不国。孙中山先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民主共和的光辉并没有晖映中华大地。

五四运动,最初是由青年领导的学生运动。这场运动似乎是一个巨大的警钟,唤醒了中华大地,激发出全民族的爱国意识。也是这样一场运动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种植者,把无产阶级革命的种子撒在这个古老的封建国家身上。当时,一部分思想先进的青年,面向世界形形色色的思想潮流的冲击,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告诉世界其他被压迫的民族,工人阶级也是可以成为国家的领导者的,人民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同时也给中国埋下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种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给陷于民族危机中的中国人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五四运动的高潮在于工人大罢工,运动的范围由学生扩大到了广大群众和工商人士等阶层,不仅仅限于北京上海,而是一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工商学农联合起来,掀起了一场风搅雪式的爱国运动,开启了全民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的新篇章。五四运动也让人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国家面临的危难,帝国主义啖肉嗜血,中华民族积重难返,中华民族面临何去何从的生死抉择,只有打倒和推翻一切侵略者和统治者,才能实现人民的解放。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第一次被挖掘出来,深深震撼了陷于迷茫中的青年人,打破了中国革命进退两难的局面,他们敏锐的认识到只有依靠工人阶级中国革命才有真正出路。

三、五四运动是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里程碑

(一)民智覺醒,奋力救国

从鸦片战争打破国门开始,中华民族的历史迈进了屈辱又奋力改革的近代史,一部分有志之士开眼看世界,努力的拯救中华民族的命运。但是仅仅限于一部分,大部分的普通民众,农民或者工人阶级,对于他们而言,改革和革命并没有真正的触动他们。革命的结果不过是将衙门换一个门牌,将“青天大老爷”换了一个称呼,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大钊解释说:“近世之文明,解放之文明也。近世国民之运动,解放之运动也。解放者何?即将多数各个之权利由来为少数专制之向心力所吸收、侵蚀、凌压、束缚者,依离心力以求解脱而伸其个性复其自由之谓也。”也就是所谓的民智未醒,民众依然生活在封建传统的制度下,他们的思想观念没有发生变化,百姓没有切身的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生活改变,没有感受到民主自由,这些在他们眼里也仅仅是政府的口号。这也是之前不管是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脱离群众。

最初中国人学习西方器物科学,于是有了洋务运动,后来发现此路不通,便学习西方政党制度,有了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些改革虽然都失败了,但是通过改革,将那扇通向外面的世界的窗子打开的更大一些,人民一步步看到了国外先进的科技,民主的制度和自由的思想,这些都在一步步的松动人民思想上的枷锁,也是这些改革的影响下,一批受到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发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器物改革、制度改革到思想改革,不得不说是历史的一次巨大飞跃。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白话文为主的文学革命,强烈冲击了传统文化。对于受着封建礼教枷锁的中国人来说,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白话文改革对当时社会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文化下移的作用,对之后的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知识分子主体的觉醒带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觉醒,加之现实的民族危机,想要解救中国,改变民族的命运,就要奋力反抗,必须摧毁封建制度的统治及传统儒家文化在意识形态上的统治。

(二)马列思想,广泛传播

新文化运动不仅对当时爱国民主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在中国传播,掀起了一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但是在这个时候,大量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从西方涌出,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而尖锐的斗争局面。在这场斗争中,马克思主义以其真理的光辉冲破了障碍,征服了各种敌对思想成了占据了有利地位。

中国工人运动不断的扩大发展范围,马列思想潜移默化的,深入人民群众心中。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敏锐的他们意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中华民族化险为夷,只有工人阶级才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革命力量,才能打破中国革命进退维谷的局面。他们汲取了先进的马列革命思想,不断翻译宣传扩大思想的影响范围,不断尝试发动工人运动,激发工人阶级的思想觉醒,在新的革命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回看百年历史,五四运动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转折点,虽然这个时候劳动人民还没有认识到他们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但他们已经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他们有意识的去争取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人民群众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不再把自己看作是被压迫奴隶的地位,开始争取工人们应有的薪酬和休假时间。人民群众已经学会了一起战斗改善我们的生活,保护我们的人格,更关心我们国家的命运和我们的社会政治生活。

中国封建文化思想形成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渗透到各个领域之内,如果说将其完全抹灭是不现实的,也是过于绝对的。五四运动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的作业。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参考文献:

[1] 李大钊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1页.

[2]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每周评论》与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