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的生活化阅读与写作
2019-06-17徐银花
徐银花
根据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与写作教学实践中应渗透生活化理念。初中语文教师应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对生活化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并在阅读与写作实践中进行渗透,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引导中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一、深入观察生活,注重阅读积累
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依据生活化理念,引导学生主动融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从生活这本厚重而丰富的阅读材料中获得写作的灵感和素材。基于此,教师需要为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教学方案。
例如,在《幼时记趣》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相应的习作任务,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时光,在回忆中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在文字中与他人分享。此外,教师还应该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让学生不仅观察生活的现象,还要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例如,在学习沈从文的《端午日》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描述自己在端午节期间的趣事,并在端午习俗中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理解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寄托。这样生活化的教学引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素材,更能够从情感上启发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实践中,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二、注重生活细节,融入真情实感
情感是作品的灵魂,在文学创作中缺乏情感的描述自然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也就失去了人文关怀和艺术美感。“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是语文写作教学的基本目标,但目前初中生的写作中,真情实感的表达却困难重重,如一些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对对象的描述浅尝辄止,缺乏情感渗透。
例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后,教师为学生安排了“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的写作任务,在任务引导中,教师摒弃了过去写作思路中大而空的模式,鼓励学生从景物的细节入手,认真观察,细致体会,不仅要理解这一细节在整个景物中的价值,更应该了解自己在观察体会中的心理变化;然后用文字描述出来,并从文学的角度进行润色。这样学生在写作教学中才能够找到立足点,并在生活的启发下体验并抒发真情实感。
我们知道,有的学生在情感表达中不得其法,则盲目将别人的创作情感“嫁接”到自己的文章中来,缺乏自主思考与体验的意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与写作指导中,应根据生活化理念对学生的创作过程提出要求。
三、注重课堂交流,探索写作方法
在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课堂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现实生活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构成的,而在阅读与写作课堂中这种交流的本质依然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与生活中的交往不谋而合。只有这样,学生交流起来才有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了《童年的朋友》《一面》等文章后,教师根据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平等交流中完成阅读理解;然后教师设计写作任务,即“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人际沟通经验,对某一人物进行观察,并在小组合作情境下实现人物个性的理解以及描写方法的确定。这样的课堂沟通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同时也能够实现课堂教学延伸,为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开展课外实践,拓宽知识视野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生活是阅读与写作的源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视野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该将学生引入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中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直观的体验与真实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春游,让学生的思路从教材与课堂中跳出来,回归自然生活,在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中体会自然的奥妙,体会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这样才能在写作中言之有物,用真挚的情感描述春天、感受春天。
此外,教师应利用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例如,在学习了《枣核》《最后一课》等文章后,教师可以设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调查当地人近十年来生活的变化以及对生活的体会,分析整合实践信息,用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中感受祖国的不断崛起,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积极倡导学生閱读世界名著,不断汲取精神营养。
总之,在初中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依据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对课堂进行构建与设计,即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实现自我的个性表达;在课堂互动中相互沟通,相互启发,探究生活素材在阅读与写作中的运用;组织课外实践,在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茗海初级中学(226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