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法官职业保障,提升法官职业荣誉

2019-06-17徐琳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5期
关键词:法官

摘 要 法官职业保障包括国家对法官这一特殊职业群体实行的在安全、经济、身份、地位等方面实行的一系列保障措施的综合。法官职业保障不仅事关法官个人的安危,更关乎司法权力的正常行使,关乎国家法治建设和法律权威。目前法官职业保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期望全社会能够尊崇法律、尊重法官,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关键词 法官 职业保障 职业荣誉

作者简介:徐琳,松阳县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301

随着我们国家依法治国的推进,作为一名法官,社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各样的案件、各种复杂的矛盾,时时刻刻都在考验着法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素养。虽然现在大家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但有理说不清的情况时有发生,也导致法官这个职业变得不那么安全。

针对我国而言,要想进入法院成为法官,门槛相对较高,既需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也需要通过被称作“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2018年起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才有资格进入法院。所以,在广大的普通群众心中,把司法人员等同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这也是太稀疏平常的事情了。所以,对于法官而言,尤其是基层的法官而言,法官在工作中很难感受到职业荣誉感。

近年来,不少法官受到伤害因公牺牲或身体不适。如何维护法官的职业荣誉感,是本文的研究方向。

一、法官职业保障不足引起职业荣誉不强的现状

我国一直坚持走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目前又处在司法改革关键期的位置上,法院案件数量成倍上升,一线办案的法官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2013年至2017年,最高法受理案件82383件,审结79692件,分别比前5年上升60.6%和58.8%;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8896.7万件,审结、执结8598.4万件,同比分别上升58.6%和55.6%。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却又不高,使法官无法感受到职业荣誉。

社会各界都没有真正的从思想上、行动上认识到法官群体是社会精英。在一个案件中,正常情况,总是一边是所谓的胜诉,另一边是所谓的败诉,但法官对案件进行裁判,无论作出什么样的公正处理都可能让败诉一方不满,有时胜诉一方认为利益没有最大化也不满,他们可能在审判、执行的各个环节出现跟踪、谩骂、攻击、侮辱、闹访等行为,极端的人可能还会进行事后报复。另外,网民在不了解案件真实情况下就无端的谩骂和质疑,对法官的工作造成嚴重不良影响。

就说说近几年一些惨烈案例。2016年2月,北京法官马彩云被歹徒枪杀;2017年2月,江苏法官被心存不满的当事人刺伤;2017年6月6月,云南法官郑建诗遭刑满释放的案件当事人报复杀害等等。

这些极端案例,让人触目惊心,但这些只是2017年至今的其中部分事件。以后呢,难道我们还要在报道中一次一次的惋惜吗?我们能做的只是惋惜吗?我们再不加强职业保障,到时谁还愿意学法律,当法官。

法官们的安全无法保障,法官们的物质生活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与其他公务员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与其他行业收入比,很多都是同地区法官的2-3倍,如果与同样具有国家司法资格的律师相比,那更是差别巨大,一些法官的收入恐怕连律师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如此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却拿不到与之相匹配的工资,实属不正常。

二、法官职业保障不足引起职业荣誉不强的原因

(一)安全保障不足

1.违法行为打击不严。法官受到暴力伤害的案件,大部分新闻都是把这一震惊事件作为热点报道,广大网民更热衷探寻犯罪嫌疑人所谓“背后的故事”,却不关心犯罪嫌疑人的后续处罚,想当然的认为一定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才迫使犯罪嫌疑人走上绝路,某些人更是发表阴谋论支持犯罪嫌疑人的这种行为。

2.安保力量不足。目前法院法警,存在数量严重不足和体能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基层法院尤其突出,案件数量多而法警数量少,并不能有效起到保卫作用。法警,法院的警察,和普通警察一样有警衔、警号,但执法权、执行力远远落后于普通警察。在庭审过程中,法警是维护法庭正常审判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我国法院虽然都有安检,但安检不到位、安检设备不够先进导致漏检的现象仍不断发生。由于法院旁听制度的设立,进入法庭的人员除了法院工作人员和案件相关人员外,凡年满十八周岁的我国公民均可进入旁听。而但是,这些人进入法院的真实目的往往难以了解,到底是纯粹为了旁听还是另有企图,无法判断。在湖北发生的四名法官遇刺的案件,就是安检并没有将歹徒用报纸包住刀具安检出,才导致了案件的发生。人们对进出法院人员连管制刀具都无法安检出感到震惊,这本是可以避免的伤害。

(二)司法权力不独立

1.人事不独立。在我国,要想成为一名法官的“门槛”很高,要求很严,但是升职空间小。此外,很多法官还是党员,所以还要受到党纪的约束。这种一味套用行政机关职务的做法,没有关注到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很多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受年龄所限等被迫退休的现象比比皆是,这让很多兢兢业业的法官寒了新,打击了法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法官员额制作为司法改革党的重中之重,已经基本完成。但法官的发展空间有没有扩大还不得而知,法官退休后如果仍以行政级别来定,那仍然不够科学,应一步到位。对于年轻法官,由于员额名额等条件的限制,要想尽快进入员额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激励措施,大家都已经通过了两个严苛的考试,本以为可以直接成为法官。

2.财政不独立。目前我国的法官薪酬主要为公务员工资发放机制,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和各项津贴,工资待遇的提升受到很大制约。要让法官们在无法保障基本生活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职业荣誉感的。

(三)法官职业素养不够

1.违法行为屡发生。近些年,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法院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他的司法公信力正日益受到公众的挑战,引发大家的不满,让司法公信力荡然无存。某些法官知法犯法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让法官的形象跌至谷底。

2.专业素养不够。我国在依法治国的路上不断前进,法律也在不断的更新、进步,而很多法官并没有及时学习跟进,缺乏谦虚、求知的态度,在判罚上犯错,哪怕是一些低级错误也会让人民群众质疑你的专业能力。

法官是人民的法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而一些法官却高高在上,不贴近群众,甚至对当事人进行无故的呵斥,造成当事人的不满。

三、加强法官职业保障,提升法官职业荣誉的必要性

(一)保证司法公正,实现司法廉洁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每一个法官的要求。所以法官手中的司法权作为社会公正最后一道屏障如果被滥用,将比其他犯罪所遭受的危害更严重,必将使社会正义和司法公信荡然无存。这中间,法官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法官是裁判者,不仅需要高素质,还需要高水平,所以法官超越于民众之上应该成为广大人民的基本意识。

由于我国法官职级待遇低,法官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也需要最起码的生存生活保障。当法官面对诸如买房、赡养老人等基本生活压力的同时,某些自制力不够的人就会寻找权力寻租的空间,这样必然会产生司法的腐败。笔者虽然不完全认同高薪养廉,但低薪肯定不足以养廉,低薪肯定难以抵制和减少腐败。 因此,我们要建立合理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让法官不需要再为一些基本的生活还有后顾之忧,从而保证司法廉洁、实现司法公正。

(二)留住人才,壮大法官队伍

由于我国审判职级的设置,基层法院案件数量非常多,案多人少的压力大,使得不少基层法官工作量超负荷,又没有业余时间进行运动和保健,法官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人才是做事的基本主体,人才留不住是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现实困境,虽然每年都招进大量人员,但远远弥补不了流失的人数。

(三)司法改革提供良好契机

目前,司法改革目前已从试点省市推广到全国,措施不断完善,经验不断丰富,司法改革中的很多举措正是提高法官职业保障的关键,所以借着司法改革的浪潮是加强法官职业保障的必经之路。

四、加强法官职业保障,提升法官职业荣誉的途径

(一)加强安全保障

1.建设法警队伍。要建设一支纪律作风过硬,数量足够的司法警察队伍。一方面,扩大法警队伍规模,从数量上要至少满足各法院的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加强法警职业素质和体能的培训,从而更好地维护审判秩序和法官的人身安全。

2.改进安检措施。目前,所有的法院都已经安装了安检设备,每个人进入法院时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安检程序才可进入,对于不必要的行李应提供寄存处寄存在法庭外面;不断升级安检设备,尤其對于脚下一些经常忽略的地方,要放置专门的安检设备;加强安检人员的培训,机检和人检任一关都不能轻视,不能有机器检了没问题就肯定没问题的想法。

3.严厉打击犯罪。加强刑法保护,对冲击法庭正常秩序,造成恶劣影响的,可以加大惩处力度。在《法官法》中增加相关规定,对侵犯法官尊严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坚决维护法官的合法权益。并且要大力宣传犯罪嫌疑人处罚结果,震慑有居心裹测之人。

(二)实现法官职业化

1.人事管理。评价一名法官要看重他的职业荣誉而非行政级别。实行法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审判岗位与行政岗位要相互独立,就是审判业务与行政业务分离,明确法院里审判与行政的职能。

2.财政管理。将法官工资交由上级财政统一管理发放,与当地公务员工资分离。在薪金待遇上要比当地其他公务员高,由上级财政统一支付,减少地方法院对地方行政以及财务的依赖。提倡法官高薪制度,更能够激励法官提升办案质量,抵御来自外界的金钱诱惑,维护司法公正。

此外,还应加大其他福利。对于法官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都要有配套的保障。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方案,让法官们主动多办案、办好案,提高法官对职业的合理期待。

3.审判管理。渐渐取消县、市人民法院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汇报工作的传统做法。明确院、庭长审判职务和行政职务,以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状。

(三)进行教育宣传

1.专业化培训。健全与法官相适应的法官职业培训体系,每次有新的法律法规出台,都应组织大家进行学习,由专门的人进行讲解答疑,不断提升法官的法学理论水平;上级法院要不断增强下级法官的审判经验,检验下级法官的审判能力。

除了加强教育培训,还可以组织法官开展读书、辩论等活动,在丽水法院,举报了特色的享说活动,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不仅锻炼了法官调研能力,更是提高了大家的演讲水平。

2.自身素养提升。作为一名法官, 首先要自重,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树立法官在人们心目中的公平、公正、严谨的形象。

3.加大法律宣传。加强法制宣传,其中包括增加普法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法院、理解法官、支持法官工作,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可能引发社会关注或炒作的敏感案事件,合理引导舆论,主动公布真相,向大家说法释理,让大家真正能明白这个判决,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制氛围。

五、结语

建国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有了飞跃的发展,同时也走得战战兢兢。司法改革走在了关键时期。我们要把握好改革开放、司法改革的良好时机,制定策略,树立目标。笔者深信,随着我们的努力,法官权利保障的将会越来越完善,侵害法官的悲剧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对法律的敬畏、对法官的尊重。法治之路越来越顺,法院也建设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最重要的是,广大的法官会以自己是法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猜你喜欢

法官
大象法官分银币
Do Unfamiliar Text Orientations Affect Transposed-Letter Word Recognition with Readers from Different Language Backgrounds?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猴子当法官
决不能让伤害法官成破窗效应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