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的升级

2019-06-17

财经天下周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空间数字教育

作者:(美)约翰·库奇(美)贾森·汤  栗浩洋

译者:徐烨华

出版:湛庐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分类:教育创新

长期担任苹果教育副总裁的约翰·库奇将人类的学习场景分为4类,分别是:营火(一对多)、水源(多对多)、洞穴(一对一)和山顶(在实践中学习)。但这些学习模式都有其自身局限。如何利用技术的力量予以改善呢?

傳统的线下授课、公开演讲、讲座以及目前线上的音频视频知识服务,是典型的营火场景,但传授者的个人魅力、知识上线是制约其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今,技术使得人们能以数字和虚拟方式体验以学习为目的的营火,更多优秀的传授者们即使身处世界的另一端,也能和学生们分享知识和经验,进行实时问答。

互动型的工作坊、线下读书社群、线上知识社群、技术论坛等,就是水源这种学习场景。在教育领域,专门设计用于激发学生们彼此协作的这类水源几乎不存在。不过数字池塘日益盛行,最近更是呈燎原之势,不论是像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站,还是维基百科这样的众包网站,以及苹果公司的iWork这样的共享办公软件,都向我们展示了人们有多想要以及需要与别人联系在一起。

洞穴指的是僻静的不受打扰的所在,给人安静、隐私和独处的空间。在洞穴里,学习者有机会花时间独处、写作、编程、研究、学习、思考,以及反思他们从其他空间所获得的信息。如今许多技术产品都会以专门的设计来增强个体的存在感,让用户通过各种方式发现自我,例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等用户可以自行创造发挥的数字平台。

山顶这种学习空间的目的是把学习带到实践中去,可以说,只有真正去做,我们才能得到关于自己能力的即时的持续的反馈。推演到学校的教育,老师和家长、甚至是学生自己如何知道是否学到了知识?唯一方法是通过考试。但实际上,标准化测试无法衡量学习效果,只能衡量一个人针对应试的记忆和学习能力。

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一场未来教育的学习革命,传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环境都必须升级。如今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是伴随着最新技术成长的数字原住民,他们最渴望参与、社交、分享和创造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事物,教育的改革最先需要有目的性地建设这样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里,尽管我们用尽办法让学习变得快乐,但是做不到因材施教,学习仍然是一个苦差事。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困境有可能被颠覆。一旦开始使用物理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空间以及现在的虚拟学习空间,就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工作室、一个舞台和一群观众,教室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没有壁垒、没有障碍、没有限制的教室。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际智库和学界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前沿研究成果不断涌现。10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结合自己的理论思想,分别从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平等和收入分配、未来就业趋势等角度,就全球和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分享了各自的洞见所得。

这些经济学家不仅学理深厚,同时洞悉人性、了解社会现实,尤为重要的是他们热爱中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浓厚兴趣,经常访问中国并力求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所以才能为研究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经济行为提供理论指南,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建议。

这是首次由俞敏洪亲自完整地讲述创业发展历程,以及其中遇到的诸多团队、管理、与竞争者甚至社会各界的关系等问题,同时进行了深度的自我剖析。本书作以“创业维艰”为视角,初次曝光诸多情景与细节,并揭开被事业成功掩盖的那些困难与困惑。

20多年来,新东方走过了非常多的艰难时刻,从一家小小的培训机构变成了一家上市公司,一路砥砺前行,到今天依然在中国民办教育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俞敏洪坦言,“这里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只有场景和故事。通过场景还原,总结我的经验教训,把故事掰开了、揉碎了、坦诚地与大家讲述我曾遇到的问题,让跟当初的我一样的创业者、年轻朋友,回避掉一些坑,尽可能地获得一些参考,哪怕一点点。”

猜你喜欢

空间数字教育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答数字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数字看G20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