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其应对策略

2019-06-17吴冬梅

职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职家长心理

吴冬梅

关键词:中职学生  逆反  成因  应对策略

一、关于逆反

1.逆反的定义

“逆反”一词来源于英文negativism,其意义有两个:第一,否定的态度、怀疑主义,一种心理状态,特点为几乎所有一切别人肯定的事物照例否定、怀疑的态度;第二,违拗症、抗拒症,一种拒绝所要做的事,按要求的反面去做,或任意做某件与所要求不同的事的倾向。这种解释把逆反心理既归结于心理状态又归结于行为。而在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则认为“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把逆反心理归结为一种情绪。总的来说,逆反心理虽然算不上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确是一种反常态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人们常说的变态心理,但也已经带有变态心理的一些特征,严重者也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如果不及时矫正,发展下去对中职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2.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即忤逆常规,反对正统。具体表现在态度、行为和情感三个方面。

(1)态度上的抵触,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主观偏执型”,主要是否定一切,怀疑一切。这类学生情绪波动大,性格急躁,易怒,当其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和他们心中所想相悖时,暴力和拳头成为他们的宣泄方式。

(2)行为上的阳奉阴违,主要表现为外表的顺从,实际行为的逆反,即言行不一。这类学生表面对家长老师的话都言听计从,对老师父母的要求都满口答应,毫不反驳,但是事实上,他们在表示顺从的背后做着与要求相反的事情。

(3)情感上的冷漠,即属于内心闭锁型。这类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埋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将自己的内心牢牢地封锁起来。他们平时像是透明的生物,在人群中几乎没有存在感,对现实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满不在乎,对家长和老师的劝导充耳不闻。

二、逆反的成因

1.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是逆反心理产生的心理原因

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中职学生,个性发育成熟,个体此时开始在体会到自我概念的困扰,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中职学生之所以产生叛逆心理,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中职学生的心理随着这个年龄段自身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给他们的心态造成了冲击,他们面对自身的变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浮躁心态和对抗情绪。

第二,是出于维护自尊的需要。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的自尊心逐渐加强。一方面,他们开始有维护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知道用什么方式维护,所以当面对家长不厌其烦的劝说和师长苦口婆心的教导时,会误以为是对自己自尊的损害,从而为维护自尊而产生抵抗情绪。

第三,为了吸引同龄人的注意力。这一时期,中职学生的性意识骤然增长,智力水平迅猛提高,表现欲望增强,喜欢做出标新立异的举动,发表独特的见解,凸显不一样的思维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第四,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就是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其思考结果常常是把自己看做是“成人”,渴望事事处处都能自己做主,而不是任由别人“摆布”。他们积极追求与成人同等的社会地位,并且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家长和老师的尊重和理解。

第五是地位和要求的不确定性。中职学生具有了与初中时期不同的特点,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他们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还没有完全独立,在许多方面,他们需要依赖父母和长辈,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方面。他们还没有成为完全责任能力人,并不是对所有犯罪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这种介于儿童和成人的過渡阶段的尴尬地位,使得中职学生成为社会学上所说的边缘人。地位的不确定性和社会向他们提出的要求的不确定性,使他们产生了逆反心理。

2.家庭环境的影响

(1)教育方式的不当。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可能会是逆反的直接成因。一些家长从不关注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是把孩子当成了“曾经的自己”,把自己曾经想要实现的愿景强加在孩子身上;而另一些家长则是用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孩子,始终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每当孩子犯错时,首先想到的便是用“武力”解决,长此以往,会助长孩子的逆反,更有甚者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

(2)家庭关系不协调。父母离异、经常打闹或者在孩子面前使用冷暴力等一系列不协调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父母离异,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脾气和性格会变得非常怪戾。许多中职学生的逆反就是从父母离异开始的,他们会认为是父母亏欠了自己,而逆反就是他们“报复父母”的一种方式。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使用冷暴力,没有为中职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成长环境。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在这两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逆反一方面表现为脾气特别暴躁,稍不顺心,便会大打出手;而另一方面则变得封闭冷漠,拒绝与外界交流。

(3)留守儿童,缺乏关爱。父母因为家庭经济压力或者因为工作本身的性质等种种原因不在孩子身边,孩子被迫寄居亲戚家或者由其他监护人监管。所谓“隔代隔重山”,老一辈的教育观念可能渐渐地与时代脱节,他们错误地把这种爱理解为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顺从。孩子从小受到这样的“礼遇”,长大后离开亲人的庇护,一旦发生不顺心的事情就可能表现出来逆反。除此之外,有些家庭的老一代,本身不善言谈,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交流,所以很多时候选择了不言不语。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尽管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是精神情感变得十分匮乏,时间久了,会以逆反来表现自己的不满。

(4)新生命的介入。当家里有了新的生命的介入,大家对家里原有的这个成员关注度不够,这时他们会觉得父母亲人的爱被夺走了。为了再次得到众人的关注,他们选择了用逆反这种方式来“夺回属于自己的爱”。

猜你喜欢

中职家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家长请吃药Ⅱ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