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岗位的“高铁焊接大师”

2019-06-17唐圣平李文威

职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转向架劳模高铁

唐圣平 李文威

李万君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焊接工人。他通过28年的不懈努力,从职业高中的一名普通毕业生,逐步成长为被总理盛赞的“高铁焊接大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党的十九大代表、“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焊工的工作环境

1987年,长春客车厂大门前,工人陆续来上班。这是李万君第一次走入客车厂,这也是李万君第一次接触到他的工作环境。

在焊接车间里的水箱工段,李万君和几个同事披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着封闭的焊帽,正在焊水箱或在制动的风缸作业。空间里尖锐刺耳声音以及四溅火星,不时传出某个同事的咳嗽声。

满头大汗的车间主任取下焊帽,对大家说:“大家都干了两小时了,休息一下吧!”

休息室里,几个人喝水的时候聊天,一位同事止不住地咳嗽,忍不住发牢骚:“焊工这活儿真不好干呐,声音刺耳就不说了,光这刺鼻的味道就能把人呛死,真是受够了。”接着又是一阵咳嗽声响起。

另一人说:“哎,我说你啊李万君,你职校毕业的完全可以被分配个更好的工作呀,偏偏过来受这种罪干啥?”

李万君看了看他:“这个……也是受我父亲的影响啊,他在这里干了一辈子了,还获得过劳模荣誉呢。再说,不都是工作嘛,哪有不辛苦的?”

发牢骚的同事说道:“唉,反正我是受不了了!”

另一个老同事附和说:“哟呵!你们刚来就受不了啦!我跟你们说,你们得有个心理准备啊,我在这儿几年了,成天趴在带油的钢板上作业,手里焊枪的火苗有2300℃,焊豆子一崩,衣服全是洞,口罩戴一会儿就黑了。夏天干活儿浑身大汗;冬天站在水池里给焊完的水箱打水加压,一会儿就是一身冰……”

发牢骚的同事张大嘴巴,半天憋出一句话:“啊!我看算了,我还是换个工作吧!”

第二天,发牢骚的同事收拾好了物品抱着箱子,在车间和李万君他们打了招呼便离开了。

李万君看了看他的背影,没说话。

车间主任摇了摇头,感慨道:“工作条件差,留不住人呐!”

转眼间,李万君工作的第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李万君的身边不断有人离职,而他一直坚持着,认真地做着焊接水箱的工作。

与父亲的谈话

在李万君的家中,李万君坐在书桌前,翻看照片。李万君凝神看着手里的两张照片,一张是1987年的——“1987年长春客车厂焊接车间合影留念”,镜头显示照片上的时间“1987年”。第二张是1988年——“1988年长春客车厂焊接车间合影留念”。将两张照片对比看,第二张比第一张少了20多个人。

看着照片,李万君陷入了沉思。此时,父亲走了过来,见李万君在注视着照片,就凑过来看了一下,问道:“看什么呢,万君?”

“爸,您看,我们车间,和我同一批进厂的原本有28个焊工,一年时间里,转岗或离职的就有25个,唉!”

父亲问他:“那你是怎么想的呢,干得辛苦吗?你也想换个工作?”

李万君黯然说道:“确实辛苦,说真的,我也有点动摇了。”

“来,你过来我给你看点东西。”父亲一边说着一边带他进入自己的房间。

父亲从床底下拉出一个箱子,打开,里边有7个大大小小的劳模荣誉证书,还有厚厚的各项奖状,一大堆荣誉奖章之类的。

父亲一边展示一边说:“我是长客第一代工人,造过中国第一辆客车、第一辆地铁,曾经7次当选厂劳模。”

李万君拿过一本证书轻抚证书,既羡慕又感慨,说道:“爸,知道您获得过劳模的荣誉,但没想到您获得过这么多荣誉。”

父亲接着说:“现在咱们国家正是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高速铁路的发展是我們祖国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不要小看自己的岗位,一个螺丝钉也有一个螺丝钉的作用。你虽然是一个焊工,但是,铁路能够快速稳定地运行,和咱们焊工一手一手焊接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李万君问:“爸,厂里就您是劳模吗?”

父亲告诉他:“不光是我,咱厂的机修班长屈伟健,是全国劳模;还有段长张道祥,是铁道部劳模。咱们的岗位虽然平凡,工作可不简单,我们都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一套自己的绝活。大家都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把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万君恍然大悟:“是啊,我也是整天琢磨着,怎么把焊接技能练好!”

在饭桌上,父亲和李万君一边吃一边聊。李万君为父亲倒上了酒,激动地举杯和父亲碰杯,说:“爸,我想通了,看到您和其他师傅,你们这些老劳模们兢兢业业,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呢!我决定当一名像样的技术工人。我不怕吃苦!要向劳模学习!”

李万君与父亲彻夜畅聊。

苦练技术

在与父亲对话后,李万君更加努力地工作,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在焊接。

别人下班了,见到李万君捡边角料,同事问:“李万君,下班了你还不走,这是在干啥呢?”

李万君回答道:“我等会儿再走,捡一些边角废料再练习练习,嘿嘿。”

哪怕到了半夜,李万君还在拿着焊接的相关书籍,挑灯夜读。

焊水箱的时候,同事问:“李万君,车间里要求每人每天焊100个水箱,可你每天都焊120个。你傻呀!多干那么多活儿,又不多拿工钱。”

李万君笑着说:“我这不是没什么事儿吗,想多练习练习。”

李万君抱着一堆大约有几十斤重的边角废料走着,旁边同事吐槽道:“李万君,你抱着这些垃圾做什么?”

李万君说:“垃圾?这可是我的宝物,哈哈。”

李万君把父亲带到边角料堆的旁边,说:“爸,我想请您帮我个忙,把这些加工成坡口试验片,我要用来练习焊接。”

父亲心疼他:“这么多,练得太辛苦了吧!”

李万君坚定的说:“我不怕吃苦!”

父亲点了点头,赞扬道:“好。”。

太阳升起、李万君在练习;太阳落山,李万君在练习;月亮升起了,李万君还在练习。

派上用场

就这样,李万君日复一日地努力工作与练习,时间转眼已到2004年。

某天,在公司的会议室里,一位负责人说:“当前,我国开启了高铁时代大幕,我们一定不能落后,因为我们承担着非常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目前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就拿时速250公里动车实验来说,其转向架如果按常规焊法,因为焊接段数太多,接头容易出现不熔合的缺陷,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李万君一直认真地听,一边思索着,一边拿笔在小本上记下。

车间里,李万君和几位同事一边作业一边讨论,李万君说:“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由于环口多,结构复杂,机械手是根本无法完成焊接的。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也反复试验了很多次。我还是认为,手工焊接是保证关键部位精准成型的唯一可行方法。”

同事认可地点了点头,但皱起了眉头,说:“嗯!手工焊接的话,对技术操作的要求可就非常高啦!”

一个年轻的学徒拎着几瓶汽水走了进来说:“几位师傅,天气太热了。喝瓶冰汽水,解解暑!”

李万君摆摆手,说道:“待会儿要焊转向架,汽水可不能喝。”

学徒疑惑地问他原因,李万君说:“因为这个焊接,必须保持一个姿势,一鼓作气完成。返气打嗝,身体一动,就可能前功尽弃。说真的,为了练好这个技能,我平时吃饭都是半饱,就怕弯不下腰。哈哈。”

“哈哈!”大家听着都笑了。

学徒认真地说:“哦,原来焊接要求这么多。李师傅,您给我们演示一下操作吧!”

李万君立马答应,之后便熟练地操作起来,不一会的工夫,就顺利地完成了作业。

同事兴奋地睁大眼睛看着:“哇,厉害啊,李师傅。这可是绝活啊,看来这次咱厂的难题就不是难题了,这次挑起技术大梁的,非你莫属啊!”

李万君坚毅地说:“原来我心里也没底,但咱厂的老劳模们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冲在前边!”

技术交流

那是一次国际技术交流大会,法国的专家在展示现场观看李万君的超高速转向架焊接演示。

李万君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手中的作业:“好了,你们看。”

旁边的人纷纷鼓掌。

法国专家看得目瞪口呆:“目前世界范围内,机械手无法焊接完成的,你们竟然手工完成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万君回答道:“眼睛,呼吸,乃至行走的步伐,一定要合理,才能保证一枪完成这个关键部位的焊接。”

法国专家竖起大拇指,称赞说:“实在是太厉害了!”接着便问道: “你们厂生产的转向架,每年产量是多少?”

李万君回答说:“超过9000个。”

专家惊讶:“超过9000个?有这么多?这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这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生产的总和还多。”

李万君拿出一本《超高速转向架焊接规范》,并向法国专家介绍道:“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我们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我们以这些数据为重要参考,编制了《超高速转向架焊接规范》。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创新

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飞速发展,李万君在厂里多媒体教室里向很多新学员传授技术,晚上李万君又在整理文件,写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得。这时的李万君已获得多项专利。如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标准——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国家专利——氩弧半自动管管焊操作法等。

有一次,一个同事在作业时,突然停下来了,李万君注意到了,问:“怎么了?”

同事叹气道:“焊头又坏了!唉,每次只要焊头一掉,这整个就不能用了。”

车间主任也随之感慨:“焊接用的焊头一旦坏了,就需要进行整体更换,这是很大的资源浪费啊。”

李万君让同事领取了新的焊头,自己接过坏了的焊头细细研究。

在班组会议上,大家围成一圈。李万君说:“你们看,我把焊頭做成两截,在焊头坏了的情况下只需更换一截焊头就可以了。”

车间主任兴奋地说道:“这大大提高了工具的使用率,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大家也纷纷为李万君的研究成果鼓掌。

领导办公室,领导对李万君说:“干得漂亮啊!万君,经过你们这个小组的研究,单单焊头改进这一项,就为公司节约了很多成本。如果按照公司两个车间400多名焊工,每人每天节省一个焊头,单单这一项,每年就能为公司节约数十万元的成本呢。”

李万君表示:“是啊!我也体会到,技术创新,那就是生产力啊!”

传授技艺

在中华技能大奖颁奖仪式上,李万君在台上接受颁奖。

李万君主持的公司“焊工首席操作师工作站”,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

还有一系列的荣誉:“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的杰出代表,高铁战线的“杰出工匠”“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另外,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也成立了。

时光飞逝,李万君在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培训工人,为国家的高铁事业传授着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

李万君的领导对他说过:“万君,感谢你啊!去年你组织培训160场,为公司培训焊工1万多人次,创造了400余名新工提前半年全部取得国际焊工资质证书的培训奇迹,培养带动出一批技能精湛、职业操守优良的技能人才,为打造大国工匠储备了坚实的新生力量。”

李万君在28年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获得诸多耀眼的荣誉,靠的就是 “不怕吃苦”的精神。焊工是个苦工种,与李万君同批进厂的28名焊工有25人都选择离开这个苦行当,可李万君就是不怕苦。他从老一辈劳模的事迹当中汲取了“精神营养”,感受到了“苦中乐”,奋力练就一身严丝合缝的焊接绝活儿。正是这不怕吃苦的工匠精神,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新,为我国高铁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善于总结经验,发扬“传帮带”精神,为祖国铁路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不愧为总理都盛赞的“高铁焊接大师”。

猜你喜欢

转向架劳模高铁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20t轴重米轨转向架装用摇枕的研制
基于SPS模式的转向架轴箱装配线仿真研究
高铁会飞吗
基于结构应力的转向架构架焊缝疲劳强度研究
人地百米建高铁
209 P型转向架轴箱弹簧断裂的原因及预防
第一次坐高铁
排排坐,数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