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你坚强的内心去哪了?

2019-06-17许英波

中国德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命家长老师

最近深圳的一名初中生因寒假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留到家里补作业后,留下遗书跳楼自杀。事后引发了社会热议,很多人说是这个老师的问题造成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此离去,是老师不遵守法律法规,应该严格惩处该老师云云。根据最新的通报结果,该老师确实已被停职,不再履行教学职责。其实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在此之前也发生了西安的一名初中生因理发跳楼等事件。凡此种种,让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这些现象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就是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忽视了对孩子内心的培养,忽视了一颗强大的内心对于孩子的终身发展有多么重要。不得不承认,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实的今天,学生的精神世界却变得愈发脆弱,稍有情绪上的不满,小则撒泼打滚,甚者自残自杀。是什么让孩子的内心失去了原本的坚韧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庭的放任。家庭中的爱与自由应该是有限的,过度的爱与自由便是放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父母总是竭尽全力想替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完成本该属于他们的那份任务,孩子的任何行为在家庭中被无限地包容,也因此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而一旦离开家庭,孩子很难去适应生活,很难去处理好人际关系,一旦遇到与自身情绪和理念冲突的事情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解决,而是自暴自弃,质疑自己、怀疑自己,当这种质疑与怀疑被无限放大的时候,孩子的心理便会扭曲,产生一些极端的想法。此外,当孩子在学校犯错时,当老师批评了孩子时,依然有部分家长在为孩子的行为进行辩护,“他就是个孩子”成了最大的理由,殊不知这反而将为错误辩解这个观念根植于学生的意识中,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人成才的重要部分,而正确和谐的家庭教育更是孩子心理健康与成长的基石,给学生一个自己作决定、自己面对事情、自己承担后果的机会,远比父母一味地代替能更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当孩子学会自我承担时,心性就得到了锤炼,当遇到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如学业、人际交友、异性关系时,他们会更加从容地去面对。

其次,教育的妥协。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以学生为本等教育观念的流行,当前的教育氛围却似乎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惩罚学生成为了一种禁忌。纵观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几次师生冲突事件,结果大多是为了息事宁人只给教师撤职、停职等处分,对于学生却很少处理,这使得教师开始明哲保身、得过且过、避谈惩罚,强行增加自己的“包容”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肆无忌惮,让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都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这种现象是违反教育本质的,教育需要严慈相济,否则会让师生关系出现失衡。这要求重建起教师的权威,让学生在严慈相济中成长,帮助他们塑造起更加坚强的心理素质。当前对于戒尺是否能进课堂依然存在很大的争论,虽说“戒尺”只是一种表象,但它却折射出教师惩罚学生的权限在不断被弱化。不是说教师可以随意地打骂学生,而是说在教师明显处于法律的弱势地位时,教育要为教师保驾护航。就本次深圳学生跳楼事件来看,说到底就是作业未完成的小问题,这在基础教育阶段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却让人瞠目结舌。教师把学生留到家里写作业是犯了明显的错误,但学生未完成寒假作业,是否也有需要改正的地方呢?如果简单粗暴地对教师进行停职处理,会让其他的教师加深对“惩戒”的恐惧,长此以往,伤害会更深。因此,作为教育的主管部门,在处理师生的意外事件时需要公平公正,扬教师之正气,反教师之腐败。只有重新让教师建立权威,对学生的教育才会更加得当,学生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也能学会明辨是非,从而用更合理的途径来舒缓自己的心理情绪。

最后,社会的“压迫”。让孩子顺其天性,不用承受这个年纪该有的痛苦和压力是对孩子最大的关爱。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学生是我们的心之所向,然而优秀的标准在何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无非就是成绩和升学,似乎孩子的成绩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并且还影响着父母在外的“面子”问题。这样的曲解带给教师、家长、学校等各方面极大压力。从孩子入学第一天开始,他们的书包会越来越沉,参加的校外培训机构会越来越多,而家长唯恐稍有不慎便与别人家的孩子差之千里,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很大心理负担。此外,国家虽多次强调不以成绩作为升学的考量标准,同时不得分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然而现实却是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当社会将这些压力传导给了家长、教师、学校时,最后的苦果无非还是转嫁到了孩子的身上,结果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产生焦虑和压抑情绪,而这种情绪又常常被家长和教师给忽略,直至消极情绪累积到孩子无法承受时,悲剧也就发生了。据目前的相关报道,患抑郁症的群体中学生的比例已占到三分之一,而严重者往往会采取极端的行为如跳楼、烧炭等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想这种现象的出现应是社会群体的问题,净化整个社会畸形的竞争氛围,给孩子一个良性的学习环境,不向孩子索取太多就是给生命最好的礼物。

生命诚可贵。孩子的健康发展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担当,生命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如此。我们在关注学生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要更多地重视孩子的心理,让他们拥有一颗坚强的内心,让他们学会重视生命、爱惜生命、保护生命;同时,我们也要协调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彼此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让孩子们能够在幸福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许英波,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谷 月

读者热线:010-62027830

投稿郵箱:zgdy_guancha@163.com

猜你喜欢

生命家长老师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老师,节日快乐!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