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尊重意识须从“生活”入手
2019-06-17沈艳艳
2019年1月,湖南卫视播出的综艺节目《少年说》登上微博热搜。初中少年李仁志走上“勇气台”向“外卖妈妈”深情告白:“您的职业是很让人尊敬的。您在给别人提供服务,社会需要一些人来扮演这个角色。”一经播出,引发无数网友关注。站在台上的李仁志坚定而大方地告诉台下的每一个人,他的妈妈是一名外卖配送员。妈妈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即使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认真对待所从事的工作,还是免不了遭到客人的非难与不尊重。他心疼自己的妈妈,辛辛苦苦地工作,却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但他却没有因此怨恨别人,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生活以善意,给别人以微笑,他期望别人也能给予像他母亲这样的人以同样的善意与微笑。这份质朴的情怀感动了所有人。
现代经济的发展催生出不同职业,生活在社会中的成员按照各自的兴趣与能力就职于不同行业,社会、个体需要他们付出辛苦劳动。需要明确的是,社会在获得个体服务的同时,更需要保障个体的利益,给职业以尊重,还个人以尊严。然而,这种美好的愿景在现实的社会状态面前显得尤为苍白。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社会成员的职业观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扭曲,职业往往被解读为个体身份的象征,一些人因其职业而备受关注,享受着由职业所带来的便利;而另一些人却因其职业处于不利境遇,忍受着由职业所引发的诟病。故事中,少年出于对母亲的爱而发出的“尊重”呼唤,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与共鸣,作为教育研究者的我们,不得不超越这种非理性的情感,从理性的层面去追问,如何通过教育的手段将口头上的这一呼唤落实到现实当中。
培育学生的尊重意识,离不开教师课堂中的谆谆教诲,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教育和引导学生尊重职业,尊重每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个体,但学生尊重意识的培育又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教育,尤其是对涉世未深的中小学生来说,生活中的人与事在一定程度上会淡化教育的影响力,甚至会走向教育的反面。課堂学习虽然是必要的,但是若要学生将意识层面的“尊重”理念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落实到日常行为之处,则需要从“生活”入手,立足生活寻找教育资源,通过生活进行尊重意识的培育,回归生活将尊重付诸实践。
第一,立足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教育资源。
任何人都无法从生活中抽离。除去学校生活以外,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与自己所生活的社区中度过,他们在生活中遭遇各种道德情境,这些情境中蕴含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教育学生之前,要善于对生活进行观察,从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寻找真实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是真实存在并发生在日常生活之中的,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现实来看,当代社会中由于职业分工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依然严重,外卖配送员只是众多不被尊敬职业中的一种,拥挤在公交车上的农民工群体、大马路上随处可见的环卫工人,他们或曾因为自己破旧而带有灰尘的穿着、身上散发的“异样”气味而遭受他人的“轻轻一瞥”,甚至从“送外卖的”“打扫卫生的”等称呼中都可以嗅出轻蔑的气息,他们在生活中不被人尊敬的事例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可供利用的“现成资源”,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现有资源,为培育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
第二,通过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
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对培育学生尊重意识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理性能力的发展更多依赖于直观的现实感受,若要充分实现资源的利用,则需要将资源置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通过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学生尊重意识的重要场域,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内生活中的相关事例,设计与“尊重”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尊重他人,从尊重身边的人开始”等,给学生提供分享事例、交流体验与发表观点的机会。除此之外,教师要拓宽教育空间,密切校外生活与学校德育教学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生活中具体的、真实发生的现实情境,选择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事例,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将事例“搬到”课堂之中、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情境再现、角色体验、分享交流,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尊重”的真谛,有助于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回归生活,将“尊重”付诸实践。
从生活中寻找教育资源、利用生活进行教育,都是作为一种手段而存在,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将在生活中学到的尊重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回归生活,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依赖于日常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经历。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最为密切,孩子只有建立起对父母的尊重、对父母从事职业的尊重,才会将同样的情感投射到更多的个体身上。因此,回归生活的理念实践,需要学生在实际交往行动中从尊重自己身边的人与职业开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的职业,与父母交流工作的内容,体会父母工作的意义。在与父母的实际交流中,让孩子懂得,不论是工作“不体面”的“外卖妈妈”,还是让孩子引以为豪的“博士爸爸”,他们的职业同样重要,他们同样值得被尊重。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在实践当中、在社会关系中了解社区居民的职业情况,并积极鼓励学生去体验不同的职业角色,承担起职业所赋予的责任,促使学生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经历、感知各种人和事,并将“尊重”这一理念融入到生活之中,落实到细微之处。
【沈艳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谷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