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经验的亲子数学游戏(上)
2019-06-17彭子桉
彭子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3~6岁幼儿阶段数学学习的内容与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可见,幼儿数学学习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与游戏,以具体事件、问题情境为背景进行数学思考与数学操作,这样的做法对幼儿来说容易理解也容易迁移。
下面4个数学游戏覆盖了幼儿期应当学习并掌握的9类数学核心经验中的分类与集合、模式、计数、数符号,适合家庭生活情境。家长不妨和孩子在家里玩一玩、做一做吧,这样的数学学习真是既有趣又有效。
活动1 我们家的鞋子
这则游戏涉及到分类与集合。分类指的是将一組事物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并进行归类的过程,如,家人按照性别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集合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特征的事物的总体,如这边都是男人,那边都是女人。
关于分类与集合,幼儿阶段需要学习的相关核心概念或重要知识点:
●根据物体的属性进行匹配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
●同样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集合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感知其关系。
准备:鞋柜、鞋盒、鞋子等。
活动过程
1.配对游戏。家长拿出一双鞋中的其中一只,请孩子找到另一只,组成一双后放进鞋盒。
2.匹配游戏。请孩子把所有大人的鞋整理在一边,把所有小孩的鞋整理到另一边。
3.二分游戏。除了按照大小,还可以按照什么给鞋子分家呢?启发孩子自己发现鞋子的特征,如有鞋带和没鞋带的。
4.多分游戏。鞋子除了根据是否具有某一属性分为两类,也可以进行多元分类,比如可以把鞋子根据材质分为皮鞋、布鞋、胶鞋,或者根据季节分成冬鞋、春秋鞋、夏鞋。
对爸爸妈妈说
配对游戏和匹配游戏是分类活动的基础。如果大人预设分类标准,则活动是匹配水平。只有当孩子自己发现并提出分类标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类活动。要先充分进行匹配游戏,孩子才容易掌握分类。
不要以为符合成人习惯的分类标准才是对的,幼儿的分类不同于成人,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确定分类标准,如根据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分,只要各类别的物体不遗漏,就要尊重孩子的分类依据。
活动2 一起来做项链吧
这则游戏涉及到模式。模式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如地砖是按黑白黑白的规律铺排的。和模式相关的另一个重要活动是排序。所谓排序是指能够将2个以上的物品或对象按照某种规律排列成序。
关于模式,幼儿阶段需要学习的相关核心概念或重要知识点:
●模式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成的序列。
●识别模式有助于进行预测和归纳概括。
●同一种模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征。
准备:各种大小、颜色、形状的串珠,穿绳等。
活动过程
1.模式的识别与复制。妈妈展示至少3组完整单元的项链,以显示出模式的重复性特征,如红绿红绿红绿。然后启发孩子观察项链有什么规律?当孩子发现规律之后,就可以让孩子按照规律接着往下做。珠子的单元除了可以按照颜色来组合,也可以按照大小和形状来组合,组合的模式可以是AB、ABC、AAB等。
2.模式的扩展与填充。妈妈故意呈现几组制作有误的项链,请孩子做质检员,发现其中的错误并修正。
3.模式的创造。如果孩子能顺利完成以上任务,就可以让孩子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模式并制作项链,请孩子向家人介绍自己的项链是按照什么规律来编排的。
4.发展与变异。当孩子能熟练掌握较简单的重复性模式,如ABAB,引导孩子尝试发展性模式如AB、ABB、ABBB、ABBBB或变异性模式如ABACADAE。
对爸爸妈妈说
按照实物模式到符号模式的顺序进行。所谓实物模式是指以实物或动作、声音等实体的形式呈现的模式,如,用珠子呈现“小中大小中大”的规律。所谓符号模式是指通过字母、数字、文字等抽象的符号来表达的模式,如,让孩子说出“红黄绿”的排列规律,或说出这是“ABC”的排列规律。
鼓励模式的多元表征。模式的表征有视觉或听觉形式、动作形式、符号形式等多种形式,要鼓励孩子在模式的多元表征之间进行转化。例如,当孩子摆出“红黄”这种实物模式时,他可以用类似“拍手跺脚”这种动作模式来表征,也可以直接用语言“红黄”或字母“AB”等符号来表征。
活动3 我们一起数一数
这则游戏涉及到计数。计数也称数数,是指数事物个数的过程。计数包括记忆计数和理解计数,记忆计数即背诵数字1、2、3、4、5等,理解计数是指能够把每个数字和集合中的一个物体对应起来。
关于计数,幼儿阶段需要学习的相关核心概念或重要知识点:
●小集合的数量可以不数数就直接感知到,这也叫感数。
●通过计数来确定一个集合中数量的“多少”。
●计数的基本原则有:数字的顺序固定不变,一个物体只能点数一次,集合的总数与点数物体的顺序无关,计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时的数字代表该集合的总数。
准备:骰子、可用来点数的日常用品。
活动过程
1.口头唱数。跟着家长按1、2、3、4、5等的顺序唱说数字,一开始,孩子并不懂得每个数字的实际含义,但唱数可以为理解计数奠定基础。
2.按物点数。找一些日用品,如苹果、积木、杯子等,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逐个说出数字,使说出的每一个数字与手点的物体一一对应。大人可以先示范点数,再拿着孩子的手点数,最后让孩子自己完成点数动作。
3.说出总数。如果孩子能够口手一致地点数物体,每个物体既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家长要引导孩子用手势(比如画一个圈),告诉孩子这里一共有几个,也就是最后一个数字。如果孩子能够说出总数,标志着他开始理解数的实际含义。
4.扔骰子玩。让孩子观察骰子,了解骰子各个面上有不同数量的点子。大人和孩子轮流扔骰子,根据点数来做动作,如跳3下、蹲5下或取3本书、取4块糖。
对爸爸妈妈说
数数动作要经历从触摸物体到指点物体到用眼看物体。孩子在计数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手部动作通常是用手移动、摆弄或触摸被数的物体,然后才能逐步脱离对物体的触摸,用手在空中指点物体进行数数。
语言方面要经历大声说出数字到小声说出数字到默默心数。开始数数时,孩子往往会大声说出数字,随着数数經验的不断积累,孩子渐渐地会降低计数时的声音或以不出声只动嘴唇来计数,最后发展为心里默数。
活动4 我家住哪里
这则游戏涉及到数符号。数学符号是表示数学概念、数学关系的符号和记号,其中最典型的是数字。
关于数符号,幼儿阶段需要学习的相关核心概念或重要知识点:
●知道数字有多种不同的用途。
●数量是物体集合的一个属性,我们用数字来命名具体的数量。
准备:1~10的数卡若干,表示楼房的方格图。
活动过程
1.认识数列:先让孩子按照顺序排列数字卡1、2、3、4、5、6、7、8、9、10。再任意出一张数卡,让孩子找它的邻居,如4的前面是3,后面是5,知道3比4少1,5比4多1。
2.数卡排队:任意抽几张数卡依次排队,如3、5、1、6、2。让孩子数数有几张数卡,找找数卡“5”在哪里,“5”排在队伍的第几个。
3.认识我家:观察自己的家在第几栋?走进自己的楼门,往上走一走,每走一层,看一看门牌号,看看表示楼层的数字怎样随着楼层在逐步递增。走到自己家的楼层,看看自己家的门牌号是几号,看一看同一楼层,还住着哪几户?
4.编制房号:父母按照自己所住楼房的情况,绘制表示楼房的方格图,如一共10楼,每层4户,就绘制4×10的方格图,请孩子根据门牌号的规则(楼层+室号),用数卡摆一摆自己家的门牌号,再看看上下左右的邻居分别是什么门牌号。
对爸爸妈妈说
引导幼儿理解数字的多重含义。数字是有不同含义的,孩子不需要会说基数、序数等数学术语,但父母要通过提问引导孩子理解不同地方使用数字的不同含义。
通过联系物体、动作、符号,让孩子理解数字的含义。数字是对物体、动作、符号数量的一种概括,所以要让孩子对物体、动作、符号有所感知,如呈现5张牌、拍5次手、画5个圈圈,这样孩子就理解了5的实际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