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再思考

2019-06-17蒋红斌王冬京

中国德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监护人儿童农村

蒋红斌 王冬京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政府非常重视,学者们从多学科和视角进行探讨,实践工作者也在进行各种努力。但现实中,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依旧严重。2017年7月14—28日半个月的时间,湖南省涟源市就连续发生4起留守儿童溺水事件,5名儿童溺亡。其中7月14日就有2起,3名留守儿童溺亡。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远不止这些,交通伤亡、烫伤、烧伤、摔伤、动物咬伤等各种安全事故频发,已严重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令人痛心。基于此,笔者于2018年进入涟源市S小学,调查并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依旧严重

涟源市隶属娄底市,地处湖南中部。S小学距市区30余里,接收周边7个行政村的适龄儿童入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

S小学在册学生248人,男生133人,女生115人。其中留守儿童有213人,男生118人,女生95人,年龄都在6—12周岁,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工作或生活3个月以上,将其交由父母中未外出的一方监护,或由祖父母和亲戚代为监护。在S小学,留守儿童非常普遍,高达86%,且各年级分布基本平衡,主要是祖父母在履行监护职责,见表1。

调查显示,2016—2018年S小学发生的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类,见表2。

S小学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安全事故发生频率高。调查显示,S小学留守儿童校内安全事故近3年有近百起,190人次的留守儿童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当地遍布池塘、小溪和水井,溺水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农家的猫狗都是放养,许多家庭还养蜜蜂,且当地还有许多野蜂,动物咬伤的事件也比较多发;而交通事故大多发生在上学或放学途中;即便是在家里,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也非常高。

二是安全事故种类多。S小学留守儿童常见的安全事故包括了摔伤、撞伤、交通事故、溺水事件、动物咬伤、烫伤、烧伤等,因监护人监护不力、兄弟姊妹之间或同伴之间打架造成的伤害也很常见。

三是安全事故发生场所分散。S小学覆盖7个行政村,农村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为儿童的嬉耍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也埋下了安全隐患,导致留守儿童安全事故发生的区域十分分散,校内、校外,甚至是家里,安全事故几乎覆盖全部区域。

四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存在年龄、性别、成绩差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年级越低,事故发生频率越高。在低年级75名留守儿童中,有72人受过不同程度的伤害。中高年级的儿童,发生安全问题的频率相对比较低。就性别而言,男童发生事故的几率更高。另外,調查中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成绩越好的学生,事故发生率也越低。有23名成绩较好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这些儿童基本上都性格乖巧,其监护人的监管似乎也更到位。

二、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S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其安全教育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农村小学中,颇具普遍性。

(一)学校安全教育边缘化

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学校应当首担其责。但是,调查发现,S小学的教师和家长都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加之学校条件有限,致使安全教育边缘化,呈现出任务式、形式化的特点。

1.宣讲教育不到位,实效难如人意

S小学的安全教育由班主任老师全权负责。他们一般会按要求在班会或放学时简单宣讲安全问题,内容主要集中在发生几率较高的校内安全、交通安全和溺水安全等方面。访谈中他们坦言,自己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学校也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规定,这种宣讲只是例行程序,他们也仅仅是完成任务,“教师念经,学生无心”,实效可想而知。调查期间,S小学没有一个班主任认真上过一堂专门的安全教育课,每周一的班会课,也都是在拍照留档后进行其他教学活动。此外,安全宣传栏、黑板报是除班主任宣讲外,学校日常仅有的开展安全教育的途径。只有当发生了较严重的安全事故时,才会单独对相关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或在班级进行事后补救宣讲。

2.条件所限,活动难以开展

S小学几乎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经费和设施,场地也很受限制,仅有的安全设备是一套简单的防爆装备和五个灭火器,且从不曾使用,基本是摆设,甚至灭火器超过三年都未更换。由于条件有限,各类安全教育活动难以开展。主管部门要求的每学期一次消防安全演练、地震逃生演练和防溺水安全教育,都以校长宣讲、老师传授最简单的动作与方法、让学生集中观看视频等形式代替。2018年,S小学没有聘请过消防、公安、卫生等部门专家走进校园开设安全教育讲座或演练活动,更没有像城市学校那样的拓展训练。

3.师资匮乏,安全教育难以实施

S小学的教师老龄化严重,没有专业的安全教育教师,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责任的班主任,由3名相对年轻的在编教师和4名代课教师担任。教师们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只要不出大问题,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4名代课教师更是抱有“反正没有编制”“暂时做一下而已”的态度,而年过50的7名教师基本上只是完成起码的教学任务,等着退休。教师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和考核直接相关的学科教学上,安全意识普遍薄弱,对安全问题多抱侥幸和推责心理。学校也缺少完善的安全教育制度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教师既无心也无能力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4.与家长沟通不到位,未形成安全教育合力

一是联系频率低,沟通次数相当有限。据统计,2018年S小学的所有教师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电话、微信联系(包括家长主动与教师联系、教师在紧急情况下与家长或监护人联系)总共只有178人次。近年来,S小学教师从未对学生进行过家访。二是沟通内容局限。在为数不多的沟通中,沟通内容一般都是关于学习情况,涉及安全问题的非常少,只有遇到安全事件了,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三是沟通方式非常有限且落后。S小学家校联系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话。虽然各班都建有班级微信群,但213名留守儿童中,有173名监护人是上了岁数的爷爷奶奶,使用的是老人机,不少老人甚至不知道微信为何物。

(二)家庭安全教育基本“空窗”

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家庭也应承担相应职责。然而,调查发现,S小学留守儿童的家庭安全教育严重缺失。

1.监护人安全监管不力

很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祖父母,甚至亲戚,由于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他们不犯大错,多数监护人对其行为都是采取沉默容忍态度。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自律能力本就弱,一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则更是自由放任,安全事故頻发。很多监护人年老体弱,年幼的留守儿童需承担很多家务,也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还有些监护人既要忙家务农活,又要照顾多个留守儿童,也很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发生安全事故。

2.家庭教养方式欠妥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往往选择以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方式作为补偿。作为监护人,由于精力、知识结构、关系特殊等因素,往往也是重养轻教,很容易对留守儿童溺爱或者放任。在173名由祖父母监护的留守儿童中,有152名儿童的监护人从没有因为儿童在安全方面犯错而对其责罚,有的只是进行责备或是以孩子小、调皮为由遮掩纵容,有的是一位监护人假意斥责,另一位监护人赶紧维护,不了了之。这种溺爱或放任的教养方式,无形之中加大了留守儿童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3.家庭安全知识与救治措施缺乏

S小学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交由祖父母看管。监护人普遍年老体弱,而且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安全预防与救治知识。所有的留守儿童监护人从未主动学习过安全自救知识,有些监护人甚至整天沉溺于麻将、字牌(当地非常普遍的一种棋牌游戏),认为只要照顾好孩子的一日三餐和基本生活起居即可。留守儿童放学或寒暑假在家时,经常相聚玩一些危险游戏,老人们也视若不见,甚至吆喝起哄看热闹,一旦发生意外,又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救治。只有3位监护人家里备有纱布、碘酒等简单药物,6位监护人曾经有过安全自救的经验,能对简单的伤口进行基础处理。

(三)地方部门与社区支持乏力

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工作相比,安全教育需要更多来自社区的支持。在农村,主要依靠当地村、镇的相关职能部门。这些部门可以在财政投入、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安全宣传以及安全隐患的监管与排查等方面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支持。就S小学的情况看来,这些部门给学校安全教育提供的支持也很有限。

1.职能部门对农村小学的相关财政投入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安全教育经费得不到保障,安保措施不到位。比如,包括S小学在内的当地农村小学都没有配备校车,大部分孩子都是走路上下学,有些孩子会坐熟人或亲戚的摩托车、三轮车,超载是常有的事,为交通安全事故埋下隐患。

2.当地职能部门安全教育宣传力度薄弱

S小学所在地区的所有宣传措施就是乡、镇政府办公楼内简单的宣传板报,学校附近街区所挂的安全提示横幅,以及发生安全事故时村级广播站的播报与提醒。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宣传材料和活动,更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安全宣传与教育。

3.对安全隐患的监管和排查不够

S小学覆盖的行政村范围广,道路弯多坡急,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早些年,面积较大的池塘都设立了“禁止游泳,谨防溺水”的警示牌,但如今都已残缺,学生常出入的主道上也未设置减速带和交通警示标志。当地职能部门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监管机制,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管人员,缺少对安全隐患的监管和排查。当地的村民安全意识也比较薄弱,许多农村驾驶员还存在不良的驾驶习惯,超速超载、人车互不礼让,猫狗也都是随意散养,这些都是安全隐患。

三、各司其职共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网络

安全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从而能正确防范、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实现自救自护。学校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阵地,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家庭、社会,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网络,协力破解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困境。

(一)校内安全教育应避虚就实提高实效

S小学的安全教育问题,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安全教育必须落到实处。

一是健全责任机制,加强针对性。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学校宜明确安全责任,实行安全责任制。除了规定教师的基本职责,也可以与学生、家长签署“安全责任状”。这既便于教师开展工作,也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强化监护人的责任,最大可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比如及时收集、跟踪和记录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建立“安全成长档案袋”;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加强家校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对于班级中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孩子,予以特别关注;实行路队放学,设立专门安全人员及其奖励机制;定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这些都不失为可行之策。

二是落实常规安全教育活动,避免形式化。安全教育不是面子上的“任务”,需要落到实处。学校应通过班会课等途径,切实进行好安全教育,强调安全问题,保证教育的频度、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需加大投入,将校内各种安全演练落到实处,邀请专业人员来校进行安全示范与讲解,或组织学生到专业的地方观看并参与演练。此外,组织安全教育知识培训、举办安全知识竞赛等,也是将学校安全教育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

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师资建设。S小学的师资问题是硬伤,这也是农村小学的普遍问题。留守儿童安全教育不只是班主任老师或德育老师的事,而是全校教师都需重视的事情。因此要动员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安全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年轻教师队伍的建设,他们精力足、反应快,也更易于与学生沟通。为了强化教师的安全教育意识,还可以适当将留守儿童的安全工作与教师的考核挂钩。对于代课教师,也可以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二)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介入式帮导,形成合力

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其家长和监护人的主动参与、支持与配合,需要家校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教师可以通过与孩子的父母远程联系、与孩子的监护人打电话、家访等多种方式,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安全教育给予介入式的指导和帮助。时间上,不仅在学期中要加强联系,在假期也应增加有针对性的联系,提出合理的安全建议和指导。途径上,则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定。就S小学而言,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安全教育培训,召集监护人参与学校安全教育活动或演练,促使其在心理、情感上对孩子的安全问题予以重视,也提高其安全知识水平,增强自救能力。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介入式帮助,还可以根据条件,适当实行寄宿或半寄宿托管办法,由教师充当“临时家长”角色,对留守儿童进行替代性监护。

(三)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增加安全保障

安全的成长环境对留守儿童来说非常重要。一方面,依据《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地方职能部门应在安全教育和管理上给予学校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安全教育条件,包括排除安全隐患、改善办学条件、树立安全榜样、利用村级活动中心建立如“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场所、以适当补贴的方式调动当地退休与闲赋人员积极参与对留守儿童的共同监护和帮助等等,为留守儿童共建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蒋红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冬京,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何 蕊

猜你喜欢

监护人儿童农村
为养老如何自行选定日后监护人
选择意定监护人,为养老未雨绸缪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School Admission择校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