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黎湛铁路低净空隧道接触网悬挂安装方案
2019-06-17马君
马 君
(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处,工程师 广西 南宁 530029)
黎湛铁路位于广西东南部和广东西南部地区,于1956年正式运营,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由于黎湛铁路建造时间久远,部分隧道未能达到隧限-2 A的标准,尤其以燕子坡梁下行隧道最为突出,该隧道全长120.8 m,其直线部分最低净空高度6 376 mm,缓和曲线部分最低净空高度仅为6 276 mm。2014 年,黎湛铁路实施电气化改造,如何优化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减少运输干扰,实现燕子坡梁下行隧道接触网悬挂安装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原设计情况
原设计方案为在隧道内采用刚性悬挂,架空刚性悬挂由支持结构1根“П”形铝合金汇流排+1根接触线组成,采用水平悬挂结构,接触线无张力架设,架空刚性悬挂的悬挂点间距6~10 m,锚段长度不大于250 m。
2 存在问题
原方案在既有净空条件下带电通行超级超限列车,需要对既有隧道在悬挂点处进行局部扩挖,扩挖范围垂直线路方向如图1 阴影部分所示,顺线路方向1.5 m。经现场调查,黎湛铁路旅客列车对数为22/22,货车对数为56/56,属干线,I 级双线。本工程施工期间每次“天窗”时间短,不能连续作业,预计封锁施工工期274 天,天窗申请时间597 小时,未完成的施工需要增加布置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其次“天窗”时间外行车密度大,因此影响行车和人身的安全因素多,安全压力大。
图1 隧道局部扩挖示意图(单位:mm)
3 优化设计方案
针对原方案存在问题,建设单位玉林铁路建设指挥部组织相关设计、施工、运营部门会同行业专家,结合现场勘测情况及相关数据分析,研究形成了接触网“人字形”简单悬挂设计方案(分别如图2、3所示)。
图2 “人字形”悬挂(顺线路示意图)
图3 “人字形”悬挂(隧道断面图)
接触悬挂采用“人字形”简单悬挂,两悬挂点间距10 m,定位点间距不大于40 m。“人字形”简单悬挂埋入杆间距1.34 m,在其埋入杆上分别经过连接调整板安装仿1300 型硅橡胶绝缘子,两绝缘子间用加长滑动管相连,在滑动管上装有滑动环,经梯形板连接硅橡胶绝缘子,通过定位线夹实现对接触线的悬挂。该悬挂方案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最低导高按照5 700 mm控制,隧道内既有轨道允许最大抬升量为50 mm。
本方案要求承力索在隧道口断线下锚,隧道内利用复合材料绝缘棒特殊安装型式支撑悬挂接触线。受隧道净空限制,接触网承力索不能正常通过,单根接触导线载流截面偏小,为了保证接触网的供电能力消除电气断口,在隧内并联φ300 mm2高压电缆以保证其供电能力,在隧道口处采用高压电缆终端头与断线下锚的承力索联通,并在电缆终端头处加装手动隔离开关,以便在电缆发生故障时将其从供电系统中切除出去,高压电缆在隧道侧壁采用电缆支架悬挂通过,采用一主一备两路高压电缆(如图4所示)。
图4 电缆连接示意图
4 效果分析
从三个方面将刚性悬挂与“人字形”简单悬挂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即:一是工程投资数额对比,刚性悬挂一次性投资高(约105 万元),而“人字形”简单悬挂实际投资71.34万元,采用“人字形”简单悬挂具备经济优势;二是施工工期对比,为保证电气绝缘要求,原设计刚性悬挂需要对隧道衬砌进行扩挖,封锁施工所需天窗点高达274 个,运输安全压力大,而“人字形”简单悬挂避免对隧道进行扩挖破坏原隧道结构,施工天窗点仅为20 余个;三是设备维护难易对比,由于刚性悬挂在南宁局管辖范围内尚无使用先例,运营维护管理难度较大,而“人字形”简单悬挂方案与本线其他区段接触悬挂方式差异较小,运营维护难度相对较小。
综合以上分析,黎湛铁路燕子坡梁下行隧道最终选择了“人字形”简单悬挂方案,于2017年10月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2017 年12 月开通运营,运行情况良好。
5 结束语
在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中,如何避免对原结构物的破坏,尽可能地减少封锁施工工期及施工对行车、人身安全的影响因素,是铁路建设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建设为运营服务的体现。黎湛铁路燕子坡梁下行隧道电气化改造过程中,对接触网悬挂方式的优化调整就是这样的体现之一。该项目通过简单的设计优化,达到了减小封锁时间,降低运输安全压力,提高供电能力的目标,值得未来湘桂、焦柳铁路等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