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长安城里坊内的公共活动空间

2019-06-17王永娇

大众考古 2019年12期
关键词:西市长安城园林

文 图/王永娇

唐长安城以其方正严谨的格局和严格完善的管理著称于世,又因其汇聚世界各地优秀文化,吸引四面八方的异国人才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唐朝强盛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支撑着长安城的旷世奇名,长安城也不负众望地将大唐盛世呈现到极致。唐长安城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学者。

隋唐长安城近年考古发现位置示意

我们对里坊的研究主要其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建筑的物质层面,如坊的大小,坊墙的高度,坊间与坊内街道的设置、走向、宽度等。二是里坊的布局,如坊内有官署、寺、庙、观、祠、东市、西市、绿化、住宅等。三是里坊的制度层面,如坊墙坊门的设立,政府以街鼓为号开关坊门,宵禁,巡逻,对侵街、夜市的限制,对每个家庭占地面积的限制等。四是历史层面,更多的是探讨里坊制度的起源,目前基本认同起源于北魏平城,成熟于北魏洛阳,在唐代达到高峰,但同时也在高峰期走向衰落。五是里坊的精神层面,如坊门的设置有很多风水的考虑,敦煌壁画对里坊意向性的描绘,将里坊置于天国的最理想的居住模式。这里旨在探讨唐长安城里坊内公共活动空间,以期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结合考古和文献资料,再现唐长安百姓的公共活动空间与场景。

唐长安全城共计108 坊(高宗龙朔(661—663 年)以后为110 坊,玄宗开元(713—741 年)以后为109 坊)。坊中包括官署、进奏院、宗教场所、园林、东市和西市、邸店和旅馆、居民住宅、街道等,其中公共活动空间是指普通百姓能够不受年龄、性别和等级的限制而自由进入、广泛使用的区域,因此不包括官署、进奏院和居民住宅。

唐长安城寺院分布(图示不表示具体地理位置)

寺、观、宫、祠等宗教场所

佛教、道教、祆教、景教、摩尼教在唐长安城内都非常活跃。曹尔琴在《唐代长安城的里坊》中提到,长安城中有佛寺81 所,分布在街东32 所、街西49 所;尼寺29 所,包括街东7 所、街西22 所;道观31 所,街东15 所、街西16 所;女冠观6 所,街东和街西各3 所;祆祠3 所,街东1 所、街西2 所,总计全城共有寺、观、宫、祠151 所。这151 所寺观中,57 所建在各坊的四隅。

如此众多的宗教场所,不难想象其宗教活动该有多频繁,如每年中元节,即佛教徒所说的“盂兰盆会”,佛寺都要举行水陆道场,诵经法会、放灯等活动,施斋从僧。

唐长安城道观分布(图示不表示具体地理位置)

唐长安城波斯寺、祆祠分布(图示不表示具体地理位置)

祆祠是信仰祆教的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这些教徒多为来自中亚的粟特人,他们的宗教活动带有幻术等神秘色彩的表演。除了在特定的宗教节日进行的活动或表演外,也有日常的俗讲活动,即僧人用通俗的方法讲解佛教经典以教化民众,加入故事和演义的成分,使讲经变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

这些宗教场所大多有塔寺、阁楼、广场等设施,也是百姓休闲、娱乐、健身的场地。广场上除经常举行法会、斋会外,还有歌舞和杂耍表演。长安城内很多寺院都供养伎乐,戏场多集于晋昌坊慈恩寺、新昌坊青龙寺、开化坊荐福寺、永安坊永寿寺,每天吸引数千人观赏。随着人群的聚集,设摊买卖等交易行为也发生在这些空间内。久而久之,形成了兼有宗教活动、文艺表演和经商贩卖等为一体的庙会。

受佛教慈悲为怀、行善积德思想的影响,唐代在两京和地方的寺院中设置了救助病、残、乞、老、孤等弱势群体的慈善机构——悲田养病坊。长安年间(701—704 年)设悲田使进行监督管理,但具体事务仍由寺院主持,其资金来源有三:政府拨款、寺院的部分田产收入、信众的捐助。安史之乱造成大量流民,政府将其收入病坊。唐武宗灭佛时,病坊依然保留,唐宣宗、懿宗时政府增加了拨款,并对如何救助做了详细的规定。从这个侧面也能看出,唐中期以后,藩镇叛乱,战争频繁,社会上需要救助的人增多,政府不得不加强救助和管理机制。病坊虽然有藏匿人口和罪犯、贪污克扣等问题,但其救助弱势群体,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的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无疑是当时的一项仁政。

园林

唐长安城的园林按功能可分为皇家园林、衙署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其中普通百姓可以参观游赏的是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寺观园林有靖善坊的大兴善寺、安业坊的唐昌观、新昌坊的青龙寺等,公共园林有乐游原(唐长安城南)、曲江景区(唐长安东南隅,包括曲江池、芙蓉苑、杏园、大慈恩寺、黄渠等诸多景观)、昆明池和定昆池(唐长安西南)、“十二街树”、龙首渠沿岸、清明渠沿岸、永安渠沿岸。这两类园林以游乐功能为主,兼有养殖功能。

长安城里许多寺观园林是由皇帝、公主、王侯参与建造的,或者直接舍宅为寺,竞建佛寺道观,成为一时风尚,因而很多寺观规模宏大,注重园林绿化。另外,寺观是修行之所,园林也格外注重营造清幽雅致的氛围。这种氛围迎合了士人的审美情趣。唐代知识分子非常喜欢到园林中游玩,贴近山水,并留下许多诗作。如李白的《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一坐度小劫,观空天地间。”朱庆余《题青龙寺》:“寺好因岗势,登临值夕阳。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房。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最怜东面静,为近楚城墙。”

唐长安城私人园林分布(图示不表示具体地理位置)

除了诗歌,还有绘画和书法。据《历代名画记》和《寺塔记》记载,当时收藏展示有名画和书法的著名寺观有30 余所。这些寺观的院、廓、殿、堂、阁、塔、亭、库的门、壁各处,无不有画或书,在这里作画挥书的名家约有80位,包括韩干、张璪、吴道玄、王维等。吴道玄在常乐坊赵景公寺的佛教故事画、平康坊菩萨寺的画,王维、毕宏、郑虔在慈恩寺东院的画,冯提加在大云寺辟邪壁画,都是非常著名的。

书法中有书于正门门额的,如荐福寺的天后飞白书题额,资圣寺、化度寺、净影寺、济度寺的殷仲容题额,千福寺的上官昭容题额,西明寺的刘子皋题额,海觉寺的欧阳询题额,庄严寺的殷令题额;有书于内院门额的,如法华寺西塔院高力士题额、塔院唐玄宗题额;有书牓子的,如净域寺有杜怀亮、王代书牓子;此外还有碑刻,如法华寺感应碑颜真卿题碑额、千福寺唐太宗圣教序碑、定水寺门王羲之书(荆州移来旧额)、法华寺石井栏上的李阳冰篆书,这些都是书法中的佼佼者。

唐代曲江池作为长安名胜,定期开放,平民均可游玩,以中和(农历二月初一)、上巳(三月初三)最盛,中元(七月十五)、重阳(九月初九)和每月晦日(月末一天)也很热闹。此外,每年二月春暖花开之际,也是科举考试发榜之时,皇帝要在曲江举行盛大庆典,宴请新科进士。新科进士首先在杏园聚会,席间进行探花游戏,由大家推选两名年轻英俊的进士充当探花使,由他们骑马遍游曲江附近乃至长安各大名园,去寻觅新鲜的名花,并采摘回来供大家欣赏,所以杏园聚会又被称为“探花宴”。“十二街树”是指唐长安城中的街道两旁栽有槐树、柳树、花卉等,于是街道也成了景观所在。

东市和西市

东市和西市是唐长安城内最初唯一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在最初的设计理念上并没有特殊的区别,二者位置对称,建制、规模也基本相同。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考古资料显示,两市均为长方形,市场周围有墙壁,四面各设两个门,供人员与货物的往来进出。市内除了设置在市墙内的宽约14 米的顺城街,还各有东西、南北走向的两条大街,这四条大街将整个市场划分为九个交易区。市内还有许多小的曲巷,店铺沿曲巷两边开设,这样的设计不仅便于交通与货物进出,对吸引顾客也十分有利。

据文献记载,东市共220 行,每一行有若干店铺。关于西市内行业的记载就更为详尽,如大衣行、鞦髻行、油靛行、秤行、绢行、麸行、药行等,行业几乎涵盖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所有商品及服务。唐长安城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数在高峰时期达到30 万人,这么多的行业和店铺,不仅吸引了唐长安城的百姓,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前来经商,他们之中还有许多人就此定居在长安。如此多的商人,再加上前来购物、休闲的人和政府的管理人员,东市和西市不可谓不热闹。

唐代长安城内高大豪华的酒楼开始兴起,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也有一些开在人群密集的街道旁和里坊内,如《杜阳杂编》记载同昌公主的步辇夫曾把宫中锦衣质押在广化坊的酒肆中。

晚唐长安两市,尤其是西市出现了柜坊、僦柜、寄附铺等经营项目。柜坊相当于今天的银行,是存钱之处,凭钱主信物或飞钱(相当于银行汇票)支取,店家收取“柜费”。《太平广记》卷三〇〇“三卫”条引唐人戴君孚《广异记)说有三卫者入京卖绢,“有白马丈夫来买,直还二万,不复踌躇,其钱先已锁在西市”,指的是钱已经放在西市的柜坊中。僦柜相当于后来的当铺。寄附铺是寄卖场所,卖出后收取手续费。这些业务的出现大大便利了商人的出行与经营活动,尤其是大宗生意。

邸店和旅馆

唐初,政府对邸店有明确的规定,即邸是存货之所,店是卖货之所。前者相当于货栈,后者相当于商店。但实际的经济活动远超出规定,邸店的经营者一方面为货主提供存货和住宿服务,另一方面也是卖主和买主之间的中间人,做成买卖后收取佣金,同时还为买卖双方或有需要的人提供资金周转,赚取利息,所以邸店可以说是一种资本雄厚、经营大宗贸易、多功能的中间商业组织。长安大商人窦乂,用三万钱在西市称行南边买下了一块地皮,专营邸店业务,一些财力雄厚的波斯大商人在西市开设波斯邸,东市更是四面立邸。

唐长安城皇城、东市和西市旅馆分布(图示不表示具体地理位置)

唐长安城复原模型局部

中唐以后,从邸店的功能中分化出提供金融服务的柜坊和供人居住的旅店。长安城有旅馆和邸店多处,主要有街东的的崇仁、宣阳、兴道、务本、长兴、靖安、亲仁、道政、永崇和宣平等坊,街西的崇贤、延福和布政三坊。旅馆中居住的多为来往商人和赶考的读书人,也有被调集京师暂住旅馆的地方官。街东旅邸集中在东市附近,无疑为经商提供了便利。崇仁坊靠近科举考试和发榜地点——礼部贡院,及一些中央官署和高官宅邸,常有考生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拜访高官,求得推荐,从而增加中举的几率。

旅邸业利润丰厚,贵族、官僚、国内外大商人趋之若鹜。同时来往各色人等大多携带财货,有非常多的不安全因素。唐政府对此加强了管理,规定旅邸业由中央的尚书省户曹司户参军掌管,目的即是确保行商人身财产安全,并规定一旦物主在住店期间死亡,店主必须向政府汇报,如数上交财物,不得隐瞒。唐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的干预,极大保护了来往客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街道

唐长安城有南北大街11 条,东西大街14 条。位于皇城以南的南北向街道基本都勘察清楚,按照已勘察出的数据统计,外郭城主干街道的总面积约10 平方公里,占外郭城总面积的1/8以上。除主干街道外,坊市内还有十字街,再以下就是巷和曲。街道上有很多官方活动,民众无法亲身参与其中,但可以由参观者变成精神上的参与者,如唐太宗迎经像、唐懿宗迎佛骨、天门街祈雨、徇街与徇市(对犯人的游街与行刑)、婚丧嫁娶、中榜高升等,这些具有宣示、警示、炫示意义的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做给民众看,会在民众中引起“街传巷议”。

唐长安城里坊街道布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

另一方面,与前代相较,不仅在某些节日,甚至在平时亦有各种文体活动如拔河、音乐曲艺比赛等在街道上频繁举行。唐代的体育游艺活动非常广泛,有马球、拔河、围棋、蹴鞠、击球、步打球、田猎、技巧、角抵、水戏棋奕等20 多种。这些活动在街、巷、曲中进行,因而街道成为唐长安城内最具广泛参与性的公共活动空间。

唐长安城里坊中百姓广泛参与的公共活动空间的活动能够揭示出普通百姓的日常社会生活,这些活动不像官方活动那么“礼制”,更多带有主动自由的选择意向。这些具有开放性、公共性、公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宗教、慈善、娱乐休闲、艺术创作、经济、政治等活动彰显了大唐的高度文明和世界格局。

除慈善活动和经济活动外,其他所有活动都包含或渗透着休闲娱乐功能。从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唐长安城内的百姓能够尽情享受超越基本生存层面的社会生活,人性得以释放,其背后是唐政府的严格完善的管理和雄厚的财力。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唐长安城内百姓充满活力的休闲娱乐活动是一种对被压抑的“自由”的反弹。政府利用坊墙和街鼓等设施,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隔开,将公共空间和公共活动限定在一定范围和时段内,也就是说唐长安百姓享受的是被限定的“自由”。

猜你喜欢

西市长安城园林
我拥有满地的落叶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夜·西安
大圣归来
长安城里,一群奇葩
唐长安城西市的市场管理与供水运输
沧桑西市 仁义为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