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炉夜话”,温馨如斯

2019-06-16张觅

初中生·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夜话围炉长者

张觅

《围炉夜话》节选

贫无可奈,唯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当时正值寒夜,雪花纷飞。在一户普通人家,一家人围炉而坐,暖意融融。空气里满是令人垂涎的香气,原来他们在烤山芋。山芋熟了,小辈们边吃边听家中的白发长者说话……温馨的场面,让人动容。

这位长者,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品评家王永彬(1792—1869)。他写下的,便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围炉夜话》一书。王永彬说这部书是与亲友畅谈人生,拥炉所作,但实际上是他独自在桥西馆的“ 一经堂”完成的。“围炉夜话”这一虚拟场景,只是他希望在书中呈现出来的温馨氛围。

这本书语言亲切自然,又不失雅致,如山间小溪潺潺流动,倒映天光云影,偶尔漂浮过几枚落叶或者花瓣。打开这本书,灯下静读,仿佛是一位长者在说人生智慧与立世之方。只言片语,却闪烁大智慧,令人醍醐灌顶。

《围炉夜话》共有221则,内容丰富。王永彬以短小精致的语言,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10个方面,阐释“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的要义,语言清新,哲理深刻,读之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在处世方面,王永彬认为:“大丈夫处世,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要先有正确的处世原则,明辨是非,才有健康的处世心态。王永彬总结出的“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的处世方法,赞同待人忠厚、严以律己。他也常把处事与读书结合起来论述:“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读书则必须自己脚踏实地地用功。

对于读书,他认为首先要做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只有这样,才能“有大识见,才能有大文章”。他要求“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跟”,提出“贫无可奈,唯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即贫穷时,只要力求节俭,总还是可以过的;愚笨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更加勤奋地学习,还是可以跟得上的。

他十分欣赏有才华的人:“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有才华的人必定勤于修养,不露锋芒,就如未经提炼、雕琢的金玉一般,虽不炫人耳目,但日久便知其内涵价值;做学问一定不能间断,要像流水行云一般,永远不停地前进。这些语句,即使在几百年之后的今天,依然铿锵有力,给处于迷茫之中的年轻人以前行的力量。

《围炉夜话》的魅力不止在其思想,也在于它的风雅哲趣,如“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这样清丽的文字,读之令人心旷神怡。又有“俭可养廉,觉茅舍竹篱,自饶清趣;静能生悟,即鸟啼花落,都是化机”,则是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生动形象的诠释了。

王永彬,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他不喜科举,晚年才获贡生科名,后来便一直居于乡间,潜心教学。在《围炉夜话》中他自称“识字农人”。在教学中,他令学生先修身再治学,不以科举应试为唯一目的。对于乡人则是见善必赏,见过必反复规劝。

教书育人的同时他也勤于著述。除了《围炉夜话》,另著有《讲学录》《说古韵言》《桥西馆诗文杂著》《独柱山房诗文襟著》《脏腹病药夫》等。他喜欢吟诗,曾与高安周柳溪、夷陵罗梦生结诗社,号“吟坛三友”。虽然隐居深山,但当地名士多与他交好,因此他视野广博,并不闭塞。他常与友人一起饮酒,说到古代忠孝义烈之事,则涕泗沾襟不能止。

和《小窗幽记》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不同,《围炉夜话》自始至终贯穿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当时社会日渐混乱,各种矛盾开始凸显,王永彬身居乡野,心憂天下,希望有能人出来力挽狂澜,进行政治改良和道德建设:“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王永彬的《围炉夜话》与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一起被后世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自其面世以来,一直盛传不衰。

(张 觅)

猜你喜欢

夜话围炉长者
孙和平
孙和平(二首)
乡村夜话
总有一款暖锅能击穿你
《弟子规》节选
感人至深的“夜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