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自交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相关研究

2019-06-16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杂种优势类群子代

泸州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 四川 泸州 646300

1 引言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农业作物,在保证粮食安全等方面有积极意义。而其品种的培育是推动玉米种职业发展的关键。但在实际的育种过程中,并没有有效的亲本选配方式,只能通过传统的杂交配合育种方式对优势组合进行筛选,费时费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SSR分子标记方式对杂种优势方面进行分析和预测。

2 资料与方法

2.1 考察植株 本试验主要以公司的FQ919、J3247等8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为了更好说明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先对上述植株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将遗传差异的植株进行区分说明。按照随机区组进行设计,将8组材料分别进行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田内随机取5株玉米亲本植株和不同杂交的F1植株进行考察。另外,选用10对多态性高的SSR引物,利用分子标记对亲本和F1代进行聚类分析,以研究杂种优势相关内容。

2.2 试验方法 将待考察的植株播种在试验田内,试验田按照区组进行试验设计,行长为3.5m,行距0.6m,株距0.3m,单株种植,密度3703株/亩。根据玉米种植的常规方法进行抚育管理。

考察性状:株高、有效穗数及穗位高、茎粗、穗重、行粒数、百粒重等。

选用10对多态性高的SSR引物,根据电泳图对DNA进行点赋值,有带者为1,否则为0。

3 结果

8个亲代植株的性状考察的结果见表1所示。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各性状的变化幅度较大,其中P4和P5两个亲代的植株性状综合农艺性能最好。

28个子代材料的差异也较为明显,特别是穗部性状、玉米籽粒变化较大。

4 讨论

4.1 聚类分析 以遗传距离阀值设定为25,可将亲代和子代分为两个类群,其中第一类群中包含7个亲代,第二类群中包含一个亲代和F1代。在第一类群内可以细分两个亚类群,第一压类群为2、4、6、8四个亲本;第二压类群为1、3、7三个亲本。第二大类群包含P5亲本和F1代。综上,P5亲本和以上其他亲本存在显著遗传差异。

4.2 遗传多态性分析 根据SSR分子标记可以看出,全部的玉米种质遗传距离在0.57到0.9之间,以0.65的相似性为标准,可将36个植株分为六个类群,其中第六类群分为四个亚类群。其中包含5个亲代的类群,该类群的亲代分别为P1、P4、P5、P6、P7,该类群中1和7之间不存在遗传距离,亲代5和其他4个亲代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另外一个类群只含有亲代8,说明亲代8和其他的植株之间的遗传距离大。子代的差异性较大,其中13和16差异性最小,16是亲代1和7产生的子代。子代35的差异性最大,该亲代是3和8。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亲代的遗传距离大对最终的子代产生正相关影响,差异较大的亲代能够产生差异大的子代。

通过分析,可看出亲代5和8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但产生的后代平均优势中存在10个优势的性状;亲代2和7之间的遗传距离小,但产生的后代农艺性状呈现负平均优势,说明分子标记和聚类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子代的优势进行预测。

5 结语

(1)根据遗传性状差异性,可以将亲代、子代分为两个类群。亲本2、亲本4、亲本6、亲本8具有比较相近的遗传距离,可划分为一个类群;亲本1、亲本3、亲本7具有比较相近的遗传距离,可划分为一个类群;因亲代5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单独划分为一个类群。

(2)通过将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共计26个植株进行扩增,共得到54个位点,且均为多态性的性能特点,表明考察的植株均具有遗传的多态性。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六类群。其中,第一类群为1、4、5、6、7五个亲本,1和7亲本之间不存在遗传差异,5和4亲本之间的遗传差异性较大。第二类群只有两个亲本,即2和3。两个亲本之间的遗传差异性较小,但与其他的亲本差异性较大。第五个类群为8亲本,说明该植株与其他亲本存在较大遗传差异性。另外,子代间的遗传性差别较大。26和35之间的差异性最大,13和16之间的差异性最小。

(3)通过对26个植株进行性状分析,可以得出除茎粗外,其他的农艺性状子代均优于亲代。通过对子代的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几个参数的正向优势多于负向优势。杂种优势大小分别为:单穗鲜重、行粒数、穗位高、株高、穗长、百粒干重、单穗干重、穗行数、百粒鲜重。说明:单穗鲜重、行粒数、穗位高具有更多的育种选择,而穗行数、百粒鲜重及茎粗选择的范围小。

猜你喜欢

杂种优势类群子代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子代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孕前肥胖、孕期增重过度与子代健康
中国农业科学院系统总结蔬菜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及育种策略
睡莲花开色香全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
薏苡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
黄淮麦区263份小麦种质材料的聚类分析
不同种源文冠果优良子代测定
三系杂交粳稻发展的历史与问题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