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振兴 践行初心使命
2019-06-16刘娟
文 /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刘娟
结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开阳县切实将学习力量转化为发展动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步伐,真正实现了党员干部的为民初心,使命担当。
今年9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开阳县坚持开展好群众家门口的主题教育,副县级及以上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找问题、解难题,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开展主题教育带来的实际成效,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抓学习 夯实基础守初心
开阳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联系实际、创新方式,高质量开展学习研讨,不断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勇担职责使命,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奋力推动脱贫攻坚和实体经济齐头并进。
创新方式学,确保学研质量不降低。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进行,自学采取勾画重点、作批注、撰写心得、读书笔记等形式;集中学习由领学人发表领学见解,跟学人发表跟学感悟,领学与跟学互动。同时开展集中研讨学,克服学习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此外,各参学单位严格按照规定的学习篇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重点,通过集中互动学、错开时段学、利用载体学、走进院坝学等方式,灵活创新学习模式,努力做到活学活用。
联系实际学,确保学用结合不虚化。党员干部充分利用全县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观看黄大发、邓迎香、余留芬先进事迹典型报告会视频,以及警示教育片,让党员干部接受思想洗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结合主题教育,开阳全县上下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实践,把初心、使命融入到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环节、覆盖到各个方面,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强组织 激发内生新动力
初冬时节,寒风微凉,开阳县龙岗镇大荆坝区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彩旗簇立、机器轰鸣、人头攒动,一个个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在这片肥沃平坦的土地上出现。
大荆坝区1700余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大部分位于龙岗镇大荆村,建成后将与贵阳达成销售合作,既能丰富贵阳市民的菜篮子,又能带动村民就业,鼓起当地群众的钱袋子。然而,这一项目在最初征求流转土地意见时,村民们却没有一个人同意,究其原因,是村支“两委”在群众间公信力不足。
2018年,大荆村还是后进村,村党支部内部问题重重,长达半年的时间里,5名村干部的配置缺岗两人,工作停滞不前,领导班子统筹力度弱,思想观念陈旧,严重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分类定级中被评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我们去村里开展工作时,群众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的情况普遍,经常是进村一整天都找不到一口水喝。”大荆村驻村第一书记汪兴军回忆。
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大荆村紧扣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于9月补选了两名有热情、能干事的“90后”加入村支“两委”队伍,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激发创业内生动力。在汪兴军的带领下,新一届村支“两委”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重新上路。
围绕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项目,村支“两委”全体成员下沉到群众家中,通过组组突破、户户登门、人人见面的工作态度,采用找组织想法子、请朋友跑路子、约亲戚解难题的工作方式,耐心细致地开展群众工作。经过多次举行群众会和坝坝会最终打开突破口,完成682户2372亩土地流转协议的签订,让保供蔬菜基地项目顺利落地。
如今的大荆村,党组织把主题教育激发出来的热情干劲转变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为群众化解难题112个、办理实事40余件,重新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彻底将避千里、拒沟通、团抵制、苛要求的干群关系全面转变为请进门、诉心声、求帮助、协发展的和谐强音。
初冬的开阳县龙岗镇大荆坝区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现场,一个个蔬菜大棚雏形初现。
兴产业 助推乡村再振兴
基石筑好、框架打牢后,如何真正走进群众身边,切实将学习力量转化为发展动力?乡村振兴成为答案之一。
近期,开阳县高寨乡谷丰村的300亩蒜苗基地传出喜讯,在近一个月时间内完成全部土地流转及蒜苗种植,为明年的大蒜丰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俗话说七月葱、八月蒜,九月栽来光瓣瓣,我们村9月才招商引进公司建设蒜苗基地,时间紧、任务重,只能边流转土地边种植,终于赶在最后的时间节点把300亩蒜苗种完。”谷丰村副支书侯俊看着长势颇好的蒜苗笑着说。
嫩绿的蒜苗破土而出努力向上生长,带来的不仅是绿意盎然的生命力,还有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希望。
有893户3700多人的谷丰村,过去绝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人只能选择种植玉米、葱姜等劳动力需求不大的传统作物,收益甚微。2019年,高寨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紧扣一品一业、百业富贵的发展愿景,全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整体施行一村一策、多村多色的产业调整模式。谷丰村抓住这一机遇,引进贵州岑南康养服务公司,与其合作流转300亩村民土地建设蒜苗基地,公司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以流转土地费及务工劳务费帮助村民实现增收。
“过去种玉米,每亩只有几百元的产值。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每年既能拿到5000元流转费,还能在蒜苗基地做管理人,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加起来一年就有近3万元的收入。”谷丰村苗寨湾村民组组长罗陆军算了一笔账,“而且做管理人有很多空余的时间,我又养了60多头猪,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
据了解,仅今年10月,贵州岑南康养服务公司就为谷丰村群众提供务工岗位1000余个,发放劳务费8万余元。村里像罗陆军一样增收的群众不在少数,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出务工劳动力返乡就业。
除了大荆村的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谷丰村的蒜苗种植基地,还有龙岗镇4000亩中药材种植规划、大冲村1000亩苗圃基地、高寨村420亩黄花菜种植等项目,结合主题教育,诸多的产业发展让开阳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步伐,真正实现了党员干部的为民初心、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