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翔:从巴黎回来的苗绣传承人

2019-06-16庞博

当代贵州 2019年50期
关键词:苗绣绣娘黔东南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庞博

对于苗绣,从巴黎回来的苗家姑娘龙翔有很明确的态度: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她认为,贵州是拥有民间绣娘团体最多的地区,精湛的技艺应该描绘出更好的生活。

龙翔(左)对绣娘进行技能培训。(受访者供图)

在初冬的北京,记者见到了龙翔。

她是从法国高定工坊归来的服装设计师,也是9岁就开始穿针引线的苗绣传承人。这天,龙翔身着剪裁良好的黑色上衣与粉色半身裙,黑色长发盘在脑后,眉眼炯炯,笑容中带着温柔。伸出手来,手指有些弯曲,那是常年刺绣拉线造成的变形。

“我是地道的苗族,从奶奶和姑姑那里继承了苗族传统的刺绣技艺,现在是家族刺绣技艺的第7代传承人。”走出家乡多年,龙翔的普通话仍然带着黔东南特有的起伏腔调。

现在,龙翔是贵州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对于苗绣,她有很明确的态度: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和而不同的文化积淀

8月14日,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第五届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技能暨创新产品大赛现场,130名贵州绣娘染娘飞针走线。绚丽典雅的霓裳羽衣展示着贵州民间技艺的历史底蕴与精湛技艺,也展示着贵州妇女的巧思妙慧。

在这场比赛中,龙翔与绣娘们齐心协力制作的“和而不同”设计产品,荣获创新产品一等奖。

作品在设计上既现代又大气古朴,苗族土布在立体剪裁下幻化成富有曲线的礼服,起伏的百褶裙摆与刺绣由上而下蜿蜒连绵犹如苗家高山流水,勾勒出丰富的线条,极富现代感。而在工艺上,又完全坚守了苗家传统,所有的材料都取自自然。“我们用天然蓝靛草进行染色,马尾松树熏烤,32位绣娘在布上刺绣10.36万针,折叠960下才形成百褶纹路。”龙翔说。

“这件衣服的故事起源于苗家百褶裙的古歌与传说。”龙翔指着“和而不同”对记者说,东西交融的作品,正是她“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思考。

与现代服装设计结缘

龙翔的家族代代都是当地著名的歌师与绣娘,而她并非一开始就从事刺绣与服装设计的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澳门科技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的她为何重拾苗绣,故事要从一次“巧遇”说起。

黔东南是织染绣等传统工艺的宝库,这里曾经家家有纺车、妇女人人是绣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很多国内外人士慕名而来。

2011年,法国一家高定面料工作室来到黔东南,想找绣娘制作一种特别的绣品。

此时的龙翔暑假回家,在姑姑的绣坊帮忙,正好碰上四处探寻的法国人。对方被她的精湛技艺和对刺绣的热爱感染,向她伸出橄榄枝,邀请她到法国刺绣工坊工作。

“苗族人对生活有种随遇而安的乐天,我也想去开拓一下眼界。”龙翔答应了高定工作室的邀请,作为文化交流人员,在巴黎的高定工坊里工作了3年。

在法国,龙翔用精美的图案展现着苗族文化的历史与审美,而工坊则对她进行系统的职业训练,同时让她了解服装的文化和手艺的传承。一件衣服,不单单是日用品,还有着深蕴其中的重托和希冀。对于苗家女孩,这种触动来得更为深刻,因为苗绣本来便被称为绣在衣服上的史诗。她突然意识到,儿时在奶奶身边一边唱一边绣的记忆正是一种民族历史的传承,有着超越时光的厚重与积淀。“什么是山脉、哪里有水源,绣的是古老的地图,也是无字之书。”

龙翔设计作品。(受访者供图)

将苗绣创新呈现

东西融合让龙翔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技艺特点和风格,她决定回国,用自己热爱的刺绣回报家乡。

2014年,龙翔在北京建立起自己的设计品牌奥芮托,用精巧的设计、面料与技艺为客人定制独一无二的衣服。每次她都不忘告诉客人,这些衣服毫不逊色于那些大牌时装,因为衣服上精致的手工刺绣,都来自黔东南最优秀的苗族绣娘之手。

“贵州是拥有民间绣娘团体最多的地区,精湛的技艺应该描绘出更好的生活。”取之于绣,反哺于绣,她把散落在苗岭深处擅长刺绣的苗家女子,像珍珠一样一个一个串起来。

现在,龙翔大部分时间回到家乡授课、设计、开发。经过五六年的积累,通过星光培训、雨露计划、锦绣计划、双培行动等帮扶项目,累计培训绣娘3000多人。“虽然每次下乡很辛苦,但地方政府给了苗绣文化很高的重视,让我们有机会以村寨为基地进行苗绣的生产和开发。”龙翔说,最欣慰的是看到培训和订单帮助苗族妇女留下来陪伴孩子,同为母亲的她知道,“这对一个家庭非常重要”。

“每一个非遗传承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是新一代传承人,不仅了解西方刺绣的技艺,也对苗族文化有深入的理解。”作为苗族本民族的设计师,龙翔坚持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打开市场,她用贵金属线来突破工艺极限,提高苗绣的价值,让苗绣走入高端定制;也尝试将机绣与手绣结合,提高苗绣产品的制作效率和实用性,更好地适应市场。

猜你喜欢

苗绣绣娘黔东南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入寨出山 留住苗绣
遇见黔东南
苗绣
苗绣产业化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诗书画苑
绣娘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