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这样请人吃饭”等管理故事三则
2019-06-14
李嘉诚这样请人吃饭
哲理的故事:
长江CEO班有30多个同学。有一次,班里组织去香港见李嘉诚。
没见面之前,大家在想,一般大人物都会等大家到来坐好,才会缓缓过来,然后讲几句话。如果要吃饭,他一定坐在主桌,重量级的人物坐他身边,其余人坐其他桌,估计饭还没有吃完,就先起身走人了。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电梯刚一开,70多岁的李嘉诚站在电梯口,跟大家一一握手,这样的开场很不一样。接着他发名片,发名片时还递过来一个盘子。递盘子干吗?抓阄,盘子里有号,这个号决定你吃饭的时候坐哪桌,避免到时候同学们为谁坐1号桌、谁坐2号桌心里有想法。后来照相也根据这个号,站哪儿就是哪儿。
同学请李嘉诚讲话,他说自己没准备讲话,就只讲了8个字——“创造自我,追求无我”。讲完了普通话,他又用广东话讲一遍,之后发现还有老外,又用英文讲了一遍。
什么叫创造自我?在芸芸众生中,把自己越做越强大,超越别人。但这样就容易给别人以压力。就像你老站着,别人蹲着,别人就不舒服。所以你要追求无我,让自己化解在芸芸众生中,让自己回归于平淡,不给大家制造压力。
李嘉诚讲完话,大家开始吃饭。4张桌子,每张桌子都多放了一副碗筷,他每个桌子都坐一会儿。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他4个桌子轮流坐,而且几乎都是15分钟,到这时,大家都被他周到和细致的安排感动了。
每个桌子都转完,活动基本也就结束了。结束之后他没先走,逐一跟大家握手,在场的每个人都要握到,墙角站着一名服务员,他专门跑到那儿和他握手。最后他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关上才走。
李嘉诚做人做事的方法,即“创造自我,追求无我”的价值观,并且身體力行,这样就慢慢形成了一个场,大家都愿意和他做生意,把最好的机会给他。于是他越来越成功,软实力就这样形成了。
故事的哲理:
自我,就是时刻要洞悉自己的内心和诉求;无我,就是永远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和利益去考虑问题。两者看似相悖,但只有能将其统一的人,才会真正持久地获得人生层面的成功。
该死的字幕
哲理的故事:
瑞典小伙儿斯万在小镇上开了一家小电影院。由于自己对悬疑片兴趣浓厚,便把电影院打造成悬疑主题电影院。果然,这个举措受到了很多爱好者的欢迎,他们常常一待就是一天,过足享受悬疑电影的瘾。
但斯万发现电影院的上座率越来越低,有时甚至入不敷出,这让他很不解。电影院虽小,但与高档影院的配置一样。他引进的电影都很小众,保证影片的新颖度,而且在情节上,悬念设置的手法很特别,绝对能够带给观众所追求的效果。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斯万挑选了一部电影,坐在电影院里亲身体验。随着剧情的推进,斯万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情节中,和主角一起思考、推理。然而,有一个问题却让斯万很是恼火,屏幕下方不断跳出来的字幕总是让他不由自主地分神,无法专注影像,而稍一分神,思维就跟不上剧情的发展了。更让斯万抓狂的是,演员的话还没说完,字幕就已经打了出来——提前剧透,对仍在猜测推理的观影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折磨。
是的,问题正出在字幕上!如果把字幕去掉,一定能让观众的精神更集中,也更能沉潜在自己的推理中,享受直至最后一刻揭晓真相的快感。
此后,斯万的电影院大力推出了“无字幕”电影。果然,“无字幕,更精彩”的宣传口号传开后,很多人争相前来观看,电影院又恢复了往日的火爆。
故事的哲理:
当体验几近成为决定商业成败的一切时,我们要明白:改善体验,绝不意味着要不断做加法,相反,有时做减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
齐白石的脾气
哲理的故事:
齐白石老人是个很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发过两次很大的脾气。
第一次是他做雕花木匠时。
他手艺高超,花样翻新,许多人都指名雇佣他。渐渐地也开始有同乡人请他作画,但因为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雕花木匠,大家求画归求画,花钱的条件却是要求不落下款。齐白石感觉受到了侮辱,气得不再答应作画。后来拜著名的文化名家湘绮老人王壬秋为师,埋头读书作画,日夜揣摩,屋后的削壁上布满了他的作品。一年后,他就不再做雕花木匠了,而是读书、作画、雕刻图章样样精通。
第二次是他技艺精进后。
他被陕西一户富商请回家教夫人和女公子诗画。男主人将他当做普通清客,几乎不怎么见他。半年后,他的老师湘绮老人也来到陕西,男主人跑出60里地去迎接。齐白石本来很高兴期待老师的到来,但看到这种十分明显的待遇差,心中愤懑,据说当时气得脸色发青,浑身发抖,当下收拾行李,也没告别就走了。回到家乡后。终日吮毫蘸墨,刻苦作画。4年后,再出门,艺术功底已经突飞猛进了。
像齐白石这样的人,是典型的脾气大,本事也大。他有十分的脾气,更有百分的能耐。因为他的脾气,始于别人,但最终落在自己身上,“你们看不起我,我一定画出个样子来给你们看看。”憋着一口气,他将自己的本事磨炼得更好更精,能耐大了,这暴脾气也便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轶事。
故事的哲理:
在职场上,每次要发脾气之前,先想想是要解决问题,还是只是一时发泄情绪。人有脾气没问题,但脾气不能大过自己的本事。
(摘自《中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