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
2019-06-14IF实验室
IF实验室
糖油混合物引发的原始欲望
冰淇淋是名副其实的“高能”食品,高油脂高糖分,随便来上一大口够你跑上个一千米。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早期难以获得糖分和油脂这种高能量密度的食物,于是对于能量的这种渴望深深埋在了我们的基因里。
最邪恶的食物往往都是糖和油的绝妙配合,比如油炸甜甜圈、芝士蛋糕、肉松小贝……当然还有我们今天的主角——冰淇淋。
前一段时间落马的网红许豪杰同志,一本正经分析了“网红美食”的讨论,唯一没有点透的一点,就是高油高糖才是网红美食的核心,这是人类最古老的欲望召唤。当漫长的等待积累了足够紧绷的情绪,油糖入口的那一刻,血清素、多巴胺(搞不好还有催产素)立马释放——排队两小时,吸毒五分钟,nature high!
这种高油高糖的风格,被健康和食品研究领称为西式饮食(western-diet),研究发现对这类食品的偏好跟嗅觉敏感性低有关。
更可怕的是,这种相关可能具有双向因果关系——高糖高油降低嗅觉敏感度,而低敏感度进一步导致只能用这类食物满足食欲。
也就是说,这类美味,你只会越吃越离不开。
然而高油高糖只是大多数网红美食的套路而已,冰淇淋却是魔高一丈。
被冰淇淋支配的恐惧
冰淇淋的邪恶之处,在于它绝不仅仅是糖+脂肪这么简单,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冰淇淋对于大脑奖赏回路的影响是相当独立的。
研究发现,如果规律食用冰淇淋,相应的奖赏回路会逐渐麻木,即便你吃了热量相同的食物,即便你吃了同样很甜的巧克力或蛋糕,都不会降低你对冰淇淋的渴望。
用人话说就是,当你想吃冰淇淋时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能代替!
常有现代艺术家通过一些充满迷幻的色彩来描绘冰淇淋,因为冰淇淋一入口,融化的仿佛是自己的灵魂。嗯,正牌的毒品也能提供这种感觉,但冰淇淋显然是无害的。冰淇淋的这种特性,让它超脱了原始欲望的范畴,成功跻身“都市软毒品”行列。
研究者们认为,糖和油脂的精妙配比,加上冰凉的温度和入口即化的特殊口感,才讓冰淇淋独自占据了一种“美食回路”。
正因如此,被冰淇淋荼毒已久的西方国家,冰淇淋早就已经超过味道范畴了,在国内主打醇香甜美的哈根达斯在国外早就沦为超市货,真正能叱咤风云的冰淇淋,绝对少不了视觉刺激。
国内的网红冰淇淋们在味道上绝对不会落下风,但在视觉效果上明显还是没法媲美西方国家的老大哥们。
不信吃吃看,苍天饶过谁
如果冰淇淋是健康食品,哪怕不是能量密度太高,都足以让人们趋之若鹜。但是,冰淇淋偏偏就是一种吃多了会严重影响健康的食物。
一旦真的染上了冰淇淋瘾,人们大多只能陷入食欲与健康的纠结之中,而对年轻人而言,健康这种长期目标显然更容易被抛在脑后。
不过,有一类人比较幸运,是天生的“不上瘾”者,这些人的大脑中与冰淇淋对应的神经递质浓度低,冰淇淋不会给他们带来那么大的快感,才逃过“一劫”。
当然,如果真的为了健康想摆脱冰淇淋的压迫,也不是没有办法。所幸,最近食品界出了一位挑战冰淇淋霸权的新星,感兴趣的话你可以猜一猜,不想猜使劲往下拉就好(反正你也猜不到)。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葡萄干。
如果单从味道上讲,不管是产自日照强烈和昼夜温差大的新疆,还是靠勤劳大叔大妈亲手采摘,亦或是360度的循环自然风,都不能让葡萄干撼动冰淇淋对大脑奖赏回路的统治。
摆脱冰淇淋瘾通常都以通过葡萄干激活大脑对外界的感悟能力开始,一来是有道具可以让训练不那么无聊、增加点神秘感,二来葡萄干便宜好存放又确实不难吃。
你是不是有点迷惑于这东西跟摆脱冰淇淋成瘾的关系在哪?
前面不是说了,冰淇淋对于奖赏回路的刺激是其他东西没法替代的,所以要打败冰淇淋,只能打败大脑的奖赏回路。
也就是说,用高度进化的脑区,去打败原始享乐的脑区。正念旨在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主要得到锻炼的是大脑额叶,这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一个脑区,不夸张地说,所谓人类现代文明,有90%都凝聚在这个脑区中。
具体来说,葡萄干训练法基本就是让人把一枚葡萄干含软嚼烂,不感受五分钟绝不能让它下肚。在此过程中,你要细心体会它在新疆经历的日晒雨淋和风干(如果你想象力丰富,脑补出吐鲁番小鲜肉或大眼美眉的采摘过程也是极好的),于是葡萄干平淡无奇的甜味在大脑额叶的强烈激活下获得了存在感的升华。
不过说实话,当你在咀嚼的一瞬间,颅内都能够感悟到一枚葡萄从种子变成葡萄干的一生,对你失去吸引力的可能不只是冰淇淋。反过来讲,按照正念的指导思想,你已经能在一花一木中见世界,在一点一滴中感悟生活美好了。
当然,即便葡萄干傍上了正念的大腿,即便正念听起来好像不明觉厉的样子,但根据我的统计80%的人看完这篇文章的反应都是想吃冰淇淋,10%的人选择葡萄干,10%的人纠结到原地爆炸。
而这也是冰淇淋跟毒品的相似点之一——只要提到这个东西,我的瘾就犯了,至于那些大道理充其量也就是辞藻华丽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