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海风,母港经济迎来新契机
2019-06-14本刊王芳
本刊|王芳
港口是海上风电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同样港口依托庞大的海上风电产业链,转型升级,带动港口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科技、智能控制等产业集群迅速崛起,二者相互依托,互相促进,为地方经济等做出更多贡献。
港口为海上风电创造价值
海上风电正在全球加速发展。港口为海上风电的发展带来了各项聚合产业、劳动力和资本的结合,成为海上风电供应链中极具创造价值的重要环节。
港口在海上风电项目成本降低环节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作为能源转型的一部分,港口正以业务量的复合型增长方式来支持海上风电的成本降低和效益增长。例如,为了适应未来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的发展方向,港口正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能力,以接纳更大工程部件、更大船只以及不断增加的作业活动,为项目提供超长周期的安装、调试、运营维护及报废支持。不仅如此,随着产业功能的聚合,港口所做的贡献不仅在于提供有形的基础设施,还要为日益扩大的大数据交换提供自动化管理和更智能化的控制系统。
WindEurope港口平台协会预测,到2030年,在新的欧洲港口基础设施上投资5亿~10亿欧元(合38.6亿~77.2亿人民币),就可能使海上风力发电资本支出总成本减少55亿欧元,即5.3%。
港口借风电成功转型
港口是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海上风电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地方经济发展增长极的重要一环。
广东阳江港
以丹麦西部港口埃斯比约(Esbjerg)为例,150年前,它因向英国出口农产品而设立,经历渔业、石油工业发展的盛衰,而今,它因风转向,已成为辐射德国、英国以及北海区域的海上风电母港,聚焦了世界级航运、IT、能源和工程管理服务公司等超过200家海上风电相关企业,具备一流的物流条件和人才库,形成了完善的海上风电行业一站式服务中心,承担着北海海上风电超过三分之二的项目出海安装,以及65% 丹麦生产的风电机组的出海。年发运海上风电设备150万千瓦,提供数千就业岗位,年营业额约3500万欧元,净利润在1100万欧元以上。海上风电业务已经超越传统港口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埃斯比约港的成功还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港口周边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和餐饮、酒店等服务业建设,促进港口的龙头化和专业化的竞争优势。
英国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与之相关的港口经济等产业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据测算,到2020年,英国海上风电将解决直接就业人口10万,经济总量占英国GDP的0.5%左右。以西门子风电设备制造、运维基地为支点起步的英国赫尔(Hull)港绿色经济,不仅培育了当地的产业链体系,也为英国北海海上经济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德国不莱梅哈芬(Bremer)港拥有技术成熟的风电机组生产商和配套服务产业集群,为哈芬港市创造了1000个就业岗位。不莱梅一流的风能研究所便于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和产业上。荷兰弗利辛恩(Vlissingen)港,吸引了许多跨国巨头在此建立海上风电运维基地。
抓住时机,政府发挥重要作用
抓住海上风电大发展的契机,欧洲港口迅速转型,其良好的配套服务设施为海上风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奠定了欧洲海上风电在全球的国际竞争力。
以风电发源地的丹麦为例,依据制造为主的产业特点及资源禀赋,丹麦先于英国、德国迅速规划并升级港口设施,为该国的风电设备、安装船只等充分参与北海海上风电市场提供了方便,赢得了先机。
欧洲的兴起,政策支持和政府服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在第一轮海上风电发展计划启动时,为了引导海上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在港口附近聚集,形成高效的产业布局,英国政府提供了6000万英镑的投资补贴,而苏格兰政府则进一步提供了7000万英镑支持在港口周边建设风电机组和零部件制造厂。根据海洋风能行业委员会委托制作的2016年报告,自2011年以来,英国东部沿海港口的风电投资已达4亿英镑(5.12亿美元)。强有力的新能源产业强制性支持政策使英国海上风电领域长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并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海上风电企业。
据介绍,德国不莱梅风能服务中心拥有超过250家会员公司,由州政府提供政策和经济资助,欧盟基金协助,帮助会员进行行业调查,市场分析,参展,举办研讨会、培训教育并开展海上能源研究项目。
海上风电成为港口转型的新风口
看到欧洲港口成功转型,众多大西洋沿岸港口,也希望海上风电开发能够为萎缩的渔业和萎靡不振的工业基地港口注入新的活力。美国巴尔的摩、大洋城将转变为中大西洋工业制造和维护中心;新贝德福德位于马萨诸塞州南海岸,曾经是美国依靠的捕鲸港之一,但现在捕捞业大量减产,赌场和奥运帆船计划已经过去,好在这里距离北美海上风能资源区很近,未来他们打算追赶欧洲海上工业发展的脚步。马萨诸塞州已经批准在2027年前开发160万千瓦的海上风能资源,目前已为这个海洋商务码头投资1.13亿美元。
尽管我国的海上风电面临重重困难,但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有着优势海上风能资源禀赋的省份地区已经抓紧布局。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依靠丰富的海陆风能资源,意欲打造国际海上风电产业新城,盐城境内的大丰港已成为中国风电叶片出口三大基本港口之一。广东省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极有优势的省份之一,位于广东西南沿海的阳江市,依托“以海兴市、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确立了建设“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定位。为此,阳江规划了7.4平方公里建设广东(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力争3~5年,建设集海上风电装备主机及核心配套零部件、技术研发、产品认证、数据分析、生产运维、人员培训、金融保险等于一体的海上风电产业生态体系。
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所建议的,在当前港口竞争的新格局下,我国应尽快建设规划出海上风电的专业化港口,使产业链企业齐集于此,在合作中不断推进垂直供应链向集约化发展。同时,深度运用信息技术来推进港口的智能化,打造智慧港口;以港口为依托,发展制造业、服务业等,实现港城融合,真正形成港口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