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衣雪峰: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2019-06-14采访编辑撰文李奕辰衣雪峰

艺术品鉴 2019年5期
关键词:纸本书法艺术

采访、编辑、撰文=李奕辰 衣雪峰

学术主持

邱才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画史论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业,文学博士。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欧美同学会书画家协会顾问。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是其灵魂。

建立在文字基础上的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独创的表现艺术,是世界文明中的璀璨明珠,更是可以用来勾连时空,透析民族文化的情感阶梯。

在社会商业化,全球经济化的今天,书法艺术面临着传统艺术融入信息社会并进行继承创新、繁荣与发展的挑战。

正在此时,一大批贯通古籍、沉潜艺术的中青年书法艺术家,正凝神静虑,聆听时代的脉搏,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在因缘融于黑白墨色间,以文学、历史等多维度视角审视书法的形上意义。

他们低语着中国艺术的生生之姿,竭力雕琢那份原发于个体意志、又印证了时代精神的书写之道。

总策划=艺术品鉴 学术主持=邱才桢 执行策划=郑朝辉 主办=艺术品鉴

衣雪峰

1977年4月生,山东栖霞人。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学术部主任,任教于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1999—201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次第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师从王镛教授、薛永年教授、刘彦湖教授。2003年起,参与创办并多年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书法专业。著有《衣雪峰书法篆刻集》《澡雪集:衣雪峰作品》(中信出版社,2014)《春风草衣:衣雪峰书法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等。

编者按: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两句出自苏轼,是以诗境喻禅,也常被用来描绘审美活动中的“静默”境界。具体到中国书画艺术中,这“寂静”的世界是超脱于俗世生活的繁华、热烈、喧闹和艳丽,选择精神上的寂然的远逝,让自己在俗世生活中暂时“退场”,在艺术活动的鸢飞鱼跃中,以一己之孤幽,化合自然。

原本,作为俗世生活中被生存而裹挟的人,都不得不在他人的眼光中确证自我,这使得人们口中的“我”皆成为“他者”。而在艺术的世界中,太古的回音虽显寂寥,但在这空寂的世界里,人们却可以彻底抛却被加注在自己身上的“他者”,只保有一个自在的“我”。这个“我”,是一个无需言说的、独立而自由的人。如此,一个本然而真实的人,可以默然地置身于无功利的艺术“空山”之中,在历史渊涧中,寂寥寻旧迹,凝视生命的流光逸影。这也许正是艺术的神圣之处,也是多数艺术家对其孜孜以求的原因所在。

衣雪峰是众多艺术追随者中的一个,在他的作品和对艺术的体悟中我们可以感见这位精神澡雪的艺术追随者,是如何在空寂的历史遗迹中不断找寻、参悟人生,在佛家辩证的精神中触觉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书法世界。

本页《宫树绿》48×179cm 纸本2019年长桥春水拍堤沙。疏雨带残霞。几声脆管何处,桥下有人家。宫树绿,晚烟斜。噪闲鸦。山光无尽,水风长在,满面杨花。张挥《诉衷情·春词》(上图)

Q& A 对话衣雪峰

关于艺术:更多期待与苛求应该来源于自身

艺术品鉴:书法艺术的厚度取决于艺术家自我沉淀的程度,你的书法之路是如何开始,并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据我母亲回忆,我三四岁的时候看到爸爸写字,就喜欢在石板上乱画,大概那就是最早的启蒙吧。上小学以后,父亲衣永龙就是我一至四年级的老师,我也喜欢模仿他的字。后来年级升高,就再模仿别的语文老师的字。在初二的时候,车快杰老师让全班同学每天都要写一篇字,我在长辈家无意中搜到了一本庞中华的字帖,那个年代庞中华十分流行,于是学了一阵,那时的眼界十分可怜。初三初四的时候,衣会然老师看到我练习毛笔字,曾在我家的炕边给我做过师范,我印象很深,他写得大概是颜体一路。1992年,15周岁,到烟台读中专,赵燮学长指导我,学书法要临帖,这才买了褚遂良的《倪宽赞》,米芾的行书帖,才算是正式启蒙吧。

到了大学,第一次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这个阶段,学习如饥似渴,几乎是学什么是什么。如果有高明的老师予以引导,方法正确,事半功倍,一日千里。到了硕士阶段,第一次开始在某个专业内,某个小的方向深入研究。本科时期的知识得到整理、消化,开始学习思考问题。我记得初上硕士时,王镛老师给我布置的任务是写一篇书法美学方面的文章。很惭愧,我竟没有完成。我写了一篇关于齐国陶文的文章,那时候觉得有材料的文章好写一点。但是,王老师的这个要求,我一直记在心里。直到如今,我还常常想,下一步书法创作的美学方向如何调整。到了博士阶段,是学会在一个很小的点内,把文章做大。本科的时候文章写5千字觉得很难,硕士时写3万字也觉得很难,到博士时,咬牙写了10万字左右后,忽然发现,文章可以写长了。通过文章的训练,实际上是把一个人思维的缜密程度、深入程度,加强了。读完博士以后,我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就是感觉书法的学习,才刚刚入门。

《春水船如天上坐》48×179cm纸本 2019年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老杜。(下图)

本页《纵酒狂歌联》490×48cm 纸本 2019 年纵酒欲谋良夜醉(杜甫),狂歌愈见野人真(张鎡)。(左图)

《自知那得联》490×48cm 纸本 2019 年自知白发非春事(杜甫),那得明珠换美人(宋无)。(右图)

艺术品鉴:高学历学院派书法家的身份,意味着你在具备更高的起点的同时也会受到更多的期待甚至更多的苛求,你如何面对?

“古之学者为己”,我觉得更多的期待甚至更多的苛求,其实更应该来源于自身。没有自我的严苛要求,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

艺术品鉴:在你的作品和研究中发现,似乎你在书法创作上更喜欢在金文、砖文、陶文中寻求灵感?为什么?

近些年我越来越意识到,民国书法是一个高峰。像吴昌硕这样一流的大师,他虽然是以学《石鼓文》成名的,然而他绝不是仅仅学《石鼓文》。吴缶老的取法十分广泛,上到商周金文、陶文,下到两汉砖文、封泥,缶老统统为我所用。这实际上是一个如何重新利用资源的问题,就是每一代的艺术家都需要重新估量前代的艺术资源——哪些资源行将枯竭,哪些资源价值巨大?我学习这些东西,首先是觉得前辈大师的经验不能忽视,其次是希望还能有所深入或突破。

艺术品鉴:你的作品中,佛教题材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还有一些绘画作品。佛家思想中的哪些东西触动了你,让你对此题材如此感兴趣?

我的母亲,经常感慨世事,她挂在嘴边的,是“命”。什么是命?命运真的不可改变?我青少年时期,常对一些悲观的论调有所抵触,但不知何为正确的观点。亲人中,有一个小舅舅,因精神疾病离家出走,死生不明。虽说是精神疾病,可是小舅自己决定出走前,他非常清醒地去看望我。到今天,我才意识到,他离家前最牵挂的竟然是我!——那时我上初中,住校,学校的伙食一般,正吃晚饭的时候,小舅居然拎着几根香喷喷的油条送进我的教室。当年的我,年少无知,不喜欢接受别人的赠物,尤其对于突如其来的似乎过分的亲人的优待,本能地拒绝,我竟然护送着小舅把油条带走了,也许我说我不喜欢吃油条。多年后我懊悔不已,我不知道小舅当时是什么心情。从此,小舅就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本页《传语自言联》490×48cm 纸本 2019 年传语风光共流转(杜甫),自言契阔漫东西(周弼)。(左图)

《更欲肯将联》490×48cm 纸本 2019年更欲题诗满青竹(杜甫),肯将戏事扰虚怀(李弥逊)。(右图)

本页《竹系列(六品)》25×36cm×6纸本 2019年先秦金文中,挑了些接近图画的文字,各自写成一个系列。庶几追溯仓颉造字本意,以示不忘初心。(上图)

多年后,接触、学习佛教,我才知道这就是人生的无常。虽是无常,“福自我求,命自我立”,人生还是要积极向前。如是我闻。

艺术品鉴:你在一次公益讲座中说到过,在书法乃至所有艺术的学习中,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分不清美丑。每个人对美丑的定义都不尽相同,在你看来美丑最基本的界限在哪?

美与丑最基本的界限,其实就是雅与俗。每个时代美与丑的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正如雅与俗也是一样。古代的俗,可能是后代的雅,反之亦然。书法审美的变迁,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例如,假如秦代以《泰山刻石》为雅,以《秦诏版》为俗,那么我们今天一流艺术家的审美、学习标准就正好与此相反。假如汉代以《礼器碑》为雅,以《开通褒斜道刻石》为俗,那么我们今天一流艺术家的审美、学习标准也正好与此相反。

一流艺术家与二三流艺术家的区别,不重在技法,而首重在审美观念。对于美与丑、雅与俗,应该持一种开放、流动、变化的态度。西方艺术,从古典到印象派、野兽派、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其中美与丑、雅与俗的变迁,也是同样的道理。

关于教育:知分理,相别异

艺术品鉴:你一直致力于加强书法的普及教育,创办了北京栖霞书院。是怎样的机缘让你决定创建一个书院?书院秉承的理念是什么?

我创办的书院,其概念比起古代是缩小了,当然也是取其书写的本意。《说文解字》许慎序:“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书契”,这里说的就是书的本意。北京栖霞书院,前身是衣雪峰工作室。有教无类,改称书院,既是希望扩展书法教学之范围,又是希望承继古圣先贤之精神。书院的理念,就是凭借书法这个载体,传播、研究中国艺术与文化。

艺术品鉴:行、楷书更具实用性,草书虽最为抽象但能使性情得到更直接的抒发,相比之下,篆、隶书的美学优势在哪里?

我有一个比喻,篆书是爷爷,隶书是爸爸,草书、行书、楷书是三个儿孙。所以说,篆隶书的美学优势,就是它们是草书、行书、楷书的祖宗啊!是书法美学的源头。黄宾虹先生总结的五笔论,平、留、圆、重、变。平,喻为锥画沙。留,喻为屋漏痕。圆,喻为折钗股。这三方面都是篆书的美学要求。重,喻为高山坠石。变,错综变化。这两方面,在隶书的美学中也完全体现出来了。草、行、楷书,可以说在篆隶的基础上变化更多了,但是它们的源头,仍在篆隶书。

艺术品鉴:你在之前的采访中曾说过,小孩以楷书入门便于识字。但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学习,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从篆隶,甚至行书、草书入手。为什么?这些书体对于初学而言是否会太复杂?

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关键是培养审美。起手处有了高的标准,后面就容易有成就。我想我们都见过很多十分用功的艺术工作者,然而成绩平平,甚至十分庸俗,悲哉!原因是什么?还不就是审美的高度不够吗?

艺术品鉴:请你为书法初学者提供一些建议。你认为学习书法过程中最重要、或者说最需要注意的环节是什么?

师资也特别重要。如果有可能,一定要找你身边能找到的最好的老师。当然最好的老师,并不一定是名气最大的老师。“三年徒访师”,学生要找个好老师,得寻找三年——这三年还是个虚数、大略的数。“三年师访徒”,反过来说,老师想找个好学生,那也很难,甚至更难。“人能弘道”,没有好的老师是不行的,这也是艺术难学的原因。

本页《Cartoon系列(九品)》25×36cm×9纸本 2019年待考文字,形似Cartoon。西东今古,此心攸同。

衣雪峰书语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但以度念心切,救苦心殷,不离寂光,垂形六道。印光大师文钞。 31×179cm 纸本 2019年

正法明

多年前我跟随传印长老皈依佛教,号慧峰居士。虽称居士,实际上我自己知道修为很浅、很差。传老是辽宁庄河人,他的口音,在我听来几乎与我们烟台人毫无二致。听到传老说话,我当时一是感到十分亲切,一是感到十分震惊。想不到高僧竟持着和我差不多的口音,我曾经以为可能没有持烟台口音的高僧。这么想虽有些可笑、愚痴甚至荒唐—— 高僧和口音有什么必然关系呢—— 却是我最真实的感受。话说我虽参悟不到『本地风光』,倒是真切地听到了『本地口音』,从此我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的信心。

传老当面多次教导,『回去好好看书』。他说的书,正是《印光法师文钞》。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观世音菩萨在很久以前,已经成佛了,就叫『正法明』。『但以度念心切,救苦心殷』,但以救度之心殷切,所以示现菩萨之相,『垂形六道』。

『正』字源自西周金文(大篆),『法』字是行书,『明』字是草书。我是想试试,从二王父子,到张旭《肚痛帖》,到颜真卿《裴将军诗》,再到吴昌硕《荒山野水破茅屋,商盘夏鼎周尊彝》都在运用的『破体书』,——打破不同书体、不同时代、不同美学的边界,用今天的话也可以叫作『穿越书』。

二王父子打破的是章草与真书、汉与晋、古质与今妍。

张旭打破的是章草(字字独立的小草)与今草(连绵大草)、汉与唐、秩序与颠狂。

颜真卿打破的是楷与草、魏晋南北朝与唐、姿媚与雄浑。

吴昌硕打破的是篆隶与狂草、商周与晚清、万万古与今人眼。

大觉世尊,乘悲愿以示生,本人心而立教。俾迷头认影者亲见本来面目,怀宝受窘者顿获原有家珍。印光大师文钞。 34×151cm 纸本 2019年

世尊

世尊,特是释迦牟尼之尊称。大觉,即是释迦牟尼之觉悟。不仅自己觉悟,还帮助别人觉悟,所以叫大觉。

『俾迷头认影者亲见本来面目,怀宝受窘者顿获原有家珍』。有时候夜半辗转反侧,思想书法学习的方向,不知何去何从,不正是个迷头认影者吗?看不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不正是个怀宝受窘者吗?

传说茶陵郁禅师一日骑驴过桥,坠入桥下,大悟。作了一首甚奇的偈子: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拟作一首:

我有一座古堡,奈何江湖乞讨。

频频唤汝归家,春暖花开青岛。

世上皆如梦

喜欢王摩诘的超脱、自然,抄写了很多他的诗。

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名字源于维摩诘居士。可见起个外文名,不是近代人的专利。

钱锺书有一个极为苛刻的标准,他说,杜甫是大的大诗人,王维是小的大诗人,韦应物是大的小诗人。

借之喻书,苏东坡是大的大书家,米芾是小的大书家,蔡襄是大的小书家。

王维摩诘居士闻而笑曰:『世上皆如梦。尔等虽在梦中,亦不忘分别之心。呵呵。』

世上皆如梦,狂来或自歌。问年松树老,有地竹林多。药倩韩康卖,门容尚子过。翻嫌枕席上,无那白云何。王摩诘。48cm×179cm 纸本 2019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摩诘。34×256cm 纸本 2019年

万事不关心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与曹操不同,曹操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们的摩诘居士,他的晚年,万事不关心。岂是不关心,实是无可奈何。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干脆承认自己没有本事,躲进我辋川的竹里馆吧!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竹里馆》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穿着垮垮的衣服,在竹林里弹琴、狂啸,是何等的恣意,何等的洒脱!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老兄和我论起为什么困厄,为什么显达,你听见那边渔人的歌声了吗?

什么是困厄,什么是显达,要看放在多长的时空里说。十年的困厄不是困厄,十年的显达也不是显达。

以破体书之,希有新意,略生硬。

人生几何

陈献章(1428—1500),广东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明代心学的开启者。新会属江门,因此白沙先生也是江门学派的开启者。此外,白沙先生还发明了“ 茅龙笔”。

十几岁的时候,记得在家中背诵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是曹操的《短歌行》,虽不能深究,亦多有触动。

随着年齿增长,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过得飞快。

十几岁时,过一天就像过一周一样慢。

三十岁以后,过一周就像过一天一样快。

时间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据说离太阳越近,时间就会越快。

看电影的时间很快,无聊的时间很慢。惜哉!“

人生几何”,每个字中,都有“ 人”。

人生几何,徒以难得之岁月,供身外无益之求,弊弊焉终其身而不知悔。惜哉。陈献章。 48×179cm 纸本 2019年

25×36cm×22 纸本 2019年

天地T-shirt

天干十,地支十二,写完后正好可以拼成一件T-shirt,同时也是一个篆书的『衣』字。

《说文解字》——

『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

有了衣裳蔽体,就有了文明。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国语》胥臣云——

『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故曰:衣者,黄帝之子也。

古往今来,甲子轮回。

不论写作『衣』,还是写作『T-shirt』,都是人类文明的符号。

雷庵正受禅师的偈语——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猜你喜欢

纸本书法艺术
书法
书法欣赏
韩景燕作品集
书法
王少桓
熊明非作品选
兰华生作品
纸的艺术
书法欣赏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