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抽离之痛,永失之苦:巴黎圣母院失去了什么?

2019-06-14

艺术品鉴 2019年5期
关键词:圣母院祭坛管风琴

“时间和人,使这些卓绝的艺术,遭受了什么样的摧残?关于这一切,关于古老的高卢历史,关于整个哥特式艺术,现在还有什么存留给我们呢?”

——雨果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大门上精美的浮雕绝对是不容错过的焦点。

大门由三个门洞组成,当中一个最高耸的门洞叫做“最后的审判”,旁边还有两个尖拱形的门洞。三个门洞象征着“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法理。有门洞就必须有木门,有木门就必须要有铰链,这样才可以开启与关闭。基督的大门永远向信众开启,向魔鬼关闭,庇护神殿中的灵魂。

巴黎圣母院大门上方的“国王廊”有二十八尊塑像,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几百年来,巴黎圣母院一直是法国历史古迹和艺术品的重要收藏地。其中包含着耶稣受难相关的遗物。据今日美国报道,巴黎圣母院中珍藏着耶稣受难时,罗马士兵戴在他头上的荆棘王冠,这被认为是大教堂中“最珍贵、最受尊敬的文物”。在大火中,荆棘冠被成功抢救。此外,大教堂中还珍藏着耶稣受难十字架的碎片以及用于钉十字架的圣钉……

一、损毁列表

1.尖顶倒塌

巴黎圣母院开创了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先河,而这座高达90米的哥特式尖顶则是巴黎圣母院的标志性组成部分。在此之前,教堂建筑多是沉重的拱顶、粗矮的柱子、厚重的墙壁、阴暗的空间,巴黎圣母院一改旧的传统风格,代之以轻巧的骨架结构,使拱顶看起来更轻快了,空间更宽敞了,光线更充足了,且屋顶、塔楼、扶壁都以尖顶装饰,尽显雍容华贵。哥特式建筑风格很快在欧洲范围内传播开来,巴黎圣母院的修建在欧洲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2.公鸡风向标

巴黎圣母院教堂顶尖的公鸡形状风向标从废墟中被找到,这只“大公鸡”上刻着拉丁文:“上帝!在雷电、风暴、邪恶中拯救我。”公鸡风向标体内装着三个“圣物”,分别是荆棘王冠上70个刺中的一枚,以及圣丹尼斯(Saint Denis)和圣女吉纳维芙(Sainte Geneviève)的遗物(一说圣骨)。但有报道称,在尖塔顶端的这三件圣物或已被毁。历史学家的说法,这只公鸡和它“体内”的“圣物”被当做巴黎人宗教乃至精神上的“避雷针”,来保佑信徒和所有巴黎人。加之,在法国国家的象征物中,要数三色旗与高卢雄鸡最为突出。所以它的命运牵动着法国人的心。

3.号称“森林”的木质屋架

巴黎圣母院的木质支架结构又有“森林”之称,原因就是其建造时大量地使用木梁搭建屋架,每根木梁都耗费一整棵大树原木。这次被烧毁的木质外层屋顶修建于公元1220年左右,而建巴黎圣母院那么大的一个屋顶,预计需要13000棵树龄300~400年的橡树。也就是说,这些树其实是从公元800~900年左右(也就是唐朝末年)就已经开始生长了。

4.玫瑰花窗

“玫瑰花窗”是哥特式教堂的典型建筑风格。一般以盛开的玫瑰样式存在,大多数都为圆形窗口,整个窗子上都有用彩色玻璃镶嵌的一幅幅画作,画作有的是用抽象图形表达宗教意义,有的是讲述宗教与神的历史。

圆形的玫瑰窗象征着天堂,被认为玫瑰的红色代表着圣母玛利亚的纯洁,而玫瑰的形状正是古代欧洲对女性崇拜的特点之一,对于信奉基督教的教徒来说,玫瑰窗就是神的代表,也是信徒们的精神寄托。

本页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及十二门徒像。中庭上方,高百米的尖塔直插云霄,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4月15日后,尖塔已不复存在。

玫瑰窗为蓝色和紫色调,窗中心画面是怀抱圣婴的圣母,外围簇拥着16位先知。彩绘的第二圈是32个国王和耶稣基督的祖先。再外围则是32名主教和大祭司。彩色玻璃制成的玫瑰花窗布置于圣坛后的墙面上,有圣者登上绚丽多姿的玻璃窗时,阳光透过玫瑰花窗,会在整个教堂中显现出一种“七彩圣光”,让教堂以及圣者变得玄幻迷离,自然而然的给人以心理暗示,使得教徒们心中的崇拜也跟着气氛达到了顶峰。

本页大火中,玫瑰花窗的玻璃被损毁。

二、幸存列表

1.主入口大门

巴黎圣母院正面高69米,分为三层:底层有3个桃形门洞,从左至右分别为“圣母之门”“审判之门”和“圣安娜门”,大门上雕刻着基督教经典之作《圣经》中的故事,栩栩如生。中央的审判之门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的故事;圣母之门,描绘圣母受难复活、被圣者和天使围绕的情形;圣安娜之门,描述的是圣安娜的故事,以及大主教许里为路易七世受洗的情形。

2.钟楼及圣母院主体结构

巴黎圣母院整体平面呈横翼较短的十字形,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教堂在建造材质全部选用了石材,水平长度与垂直长度的比例是黄金比例,连立面被立柱和装饰性的图案分隔的九块小的矩形也是黄金比例。

巴黎圣母院使用了扶壁拱的建筑技术,即以拱或是半拱的造型,把拱顶对墙壁上部的推力转移到外部支撑的扶壁那里,这种扶壁拱的使用使建筑解决了推力的问题。有了它们的支撑,内部的支撑物就减少了,于是教堂也有了更多的地方去装饰彩色玻璃。而圣母院其中一座塔楼悬挂着一口大钟,也就是《巴黎圣母院》一书中,卡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钟。

3.“幸运的”16尊铜像

12座十二使徒的铜像和4座福音传教士(圣路加的阉牛、圣马可的狮子、圣若望的鹰、圣玛窦的天使)铜像建于十九世纪。当时给大教堂进行加固和修饰工作的著名建筑师被艺术地呈现在这些圣徒之中,坐落在他所建造的新的拱顶的脚下。他以圣托马斯(建筑师的主保圣人)的形象为基础,是唯一一个回头的圣人像,仿佛是为了审视自己的作品。

4.“耶稣受难荆棘冠”和“圣路易法衣”

作为圣母院地位最高的宝物,“耶稣受难荆棘冠”是人们信仰的耶稣在人间受苦受难时期的产物,在传说中,罗马士兵为了折磨耶稣,用满身是刺的荆棘做了一个王冠戴

在了耶稣的头上,这必然会使人头破血流,这也是耶稣为了世人的神圣行为,对于信仰耶稣的圣母院教堂来说,“耶稣受难荆棘冠”是极为重要的。这些“圣物”也正是于1239年,在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迎接下来到巴黎圣母院。

对页大管风琴(左上图)

审判门是西立面的中央门户,安装于1220-1230年。它代表了圣马太福音中所写的最后一个判决。(图源:维基百科)(右上图)

圣母院内最重要文物——耶稣受难荆棘冠被成功抢救。荆棘冠对于天主教信徒来说意义重大,信徒们相信,在耶稣受难前,罗马士兵曾强迫耶稣戴上了这顶荆棘冠,因此它是基督教信仰中历史最悠久的圣物之一。(左中图)

圣路易法衣(右中图)

巴黎圣母院主入口大门(图源:法媒)(下图)

路易九世被称为“圣路易”,被视为中世纪的法国,甚至整个欧洲君主的典范。在他的统治期间,第七次和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给法国带来了一段繁荣和稳定的时期,加强了王室的权威和地位。他的努力在促进法国民族的形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作为路易九世遗物的“圣路易法衣”成为巴黎圣母院的镇馆之宝。

5.祭坛

火灾过后,在教堂中央祭坛区域,巨大的十字架仍然挺立。主祭坛上的部分雕像,如耶稣从十字架上解下、入葬、以及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跪姿像都完好无损。

主祭坛金色十字架下是《圣殇 》(Pietà/Pieta,Descent from theCross)雕塑,法国雕塑家尼古拉斯·库斯图(Nicholas Coustou)1723年的作品。下面右侧为路易十三雕像,为法国著名雕塑家纪尧姆·库斯图(Guillaume Coustou)的作品,他是尼古拉斯·库斯图的弟弟,也是《马力的骏马》雕塑的作者;左侧是路易十四雕像,是法国雕塑家安东尼·考瑟沃(Antoine Coysevox)的作品,两人朝向圣母下跪,目光虔诚的凝视着高祭坛(high altar)的圣母与圣子。

6.三部管风琴

大管风琴特殊的构造使得其音色恢弘深远,而且音域极其宽广。它可以模拟整个交响乐队的音色,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神圣感。所以它通常用于教堂。管风琴体积庞大到一般都得跟着教堂一起建造,建成后也与建筑融为一体。事实上除了管风琴自身的共鸣箱外,它所附着的建筑物也成为了乐器共鸣的一部分。

巴黎圣母院中的这台大管风琴(The Great organ)具有独一无二的音色和耐人寻味的历史。巴黎圣母院的大管风琴的历史最早追溯到中世纪。过去几年,管风琴师对它进行了修缮,但里面的音管仍然是中世纪时期的文物。 这台大管风琴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而且,巴黎圣母院的首席管风琴师是一个享有很高荣誉的职位。1792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暴徒冲进圣母院,企图拆毁管风琴,也正是当时的管风琴师灵机一动,弹起《马赛曲》,使这台管风琴得以保存。

在圣母院悠长的历史中,管风琴曾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无数重要的场合中它都用那震撼心灵的声音为历史伴奏。

三、未知列表

1. 大型油画

从1630年到1707年,巴黎的金匠行会在每年的5月1日都会为巴黎圣母院献上一幅油画。在这76幅大型油画中,有13幅放在巴黎圣母院内展示,在圣吉约姆偏祭台的墙上,挂着大教堂最美丽的画作之一。

法国巴黎圣母院主教帕特里克·肖维(Patrick Chauvet)在电视直播中说:“我们成功地挽救了几幅画作,但是大型油画如您所知,难以取下。”

《圣母往见日》:巴黎圣母院里最著名的油画要数法国17世纪画家让·儒弗内(Jean Jouvenet)于1716年所作的《圣母往见日》。位于圣吉约曼礼拜堂的西面墙上,是一幅18世纪的杰作,也是罕见的巴洛克风格祭坛遗迹。

本页《五月》部分画作。图/巴黎圣母院官网(上图)

皇家绘画和雕塑学院的画家让·儒弗内(Jean Jouvenet )画过大量天顶画和宫廷装饰绘画。他的作品构图宏大,有强烈的运动感,人物组合充满戏剧气氛。用色浑厚细腻,具有强烈的明暗对比关系,这些艺术特色使人想到意大利的卡拉瓦乔和法国北方画家以及鲁本斯对他的影响。另外,他还是与尼古拉·普桑同时代的画家,在这幅《圣母往见日》中也可以看出普桑的影响。让·儒弗内(Jean Jouvenet)本来为巴黎圣母院作了六幅画,但在19世纪60年,这些作品曾被搬到卢浮宫,后来只有这一副还给了巴黎圣母院。

13幅巴黎圣母院《五月》系列巨幅画作:《五月》系列画作创作于1630年至1707年间,由巴黎金银匠人同业会向艺术家订购,于每年5月1日献给巴黎圣母院。画作以宗教题材为主,艺术家多来自当时的皇家绘画和雕塑学院,体现了当时最高的宗教绘画水平。这系列画作平均高约4米,故称《五月》系列巨幅画作,位于教堂显要位置,诸如中殿拱廊、祭坛、十字架横木、祭台间周围的回廊及礼拜堂内,以便让公众欣赏。

让·儒弗内《圣母往见日》1716年(下图)

这项传统一直持续到1708年同业会解散,巴黎圣母院共收到了76幅《五月》系列画作。其中的五十多幅于1793年被转移到了卢浮宫和小奥古斯丁博物馆,五至六幅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遗失,目前仍藏于巴黎圣母院的仅剩13幅,位于中殿礼拜堂。

《圣托马斯·阿奎那,智慧源泉》:圣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神学家。他把理性引进神学,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死后也被封为天使博士(天使圣师)或全能博士。他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所建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他本人被基督教会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之称。在这幅由Antoine Nicolas 于1648年所作的画中,他坐在画面中心的底座上,被其他渴求知识的人围绕。

2. 五处雕像

《巴黎圣母》:巴黎圣母院中的标志性雕像便是位于教堂中与大堂十字交叉的耳堂中的圣母雕像。自12世纪巴黎圣母院建成之初,便专门在这里设立了圣母祭坛,这也是巴黎圣母院内37个圣母像中最知名的一个。雕像在14世纪中期完成,于1818年转移至圣母院。

法国天主教作家于思曼曾在小说《大教堂》中提及这座雕像。“刚刚好的美,又有一些奇怪,她幸福的笑容绽放在忧郁的嘴唇上!”同样是天主教作家的保罗·克罗代尔也正是在这座雕像面前皈依了天主教。那是1886年的圣诞节,他第一次见到这座雕像,被大理石上的铭文所触动。在其小说《我的信教》(Ma conversion)和《灿烂的脸庞》(Visage radieux)中都有提及这段经历。

《阿尔库伯爵的陵墓》:在圣吉约曼礼拜堂的东面墙边是阿尔库的克洛德·亨利伯爵的陵墓。他是国王指定的摄政官,于1769年12月5日去世。雕像的主题是婚姻的联合,雕塑师受伯爵夫人所托,将其与伯爵雕刻在一起。

本页《圣特蕾莎》(上图)

《圣特蕾莎》:在南面耳堂墙边,有一座圣特蕾莎的雕像,由雕塑师Louis Castex 完成。这座雕像上的圣特蕾莎面容平和,自然肃穆,为站立姿势,紧紧握着一个十字架在胸前。

《圣安托万雕像》:圣安托万在1232年被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封圣,是天主教堂最受欢迎的圣人之一。巴黎圣母院的这座圣安托万雕像位于圣费尔迪南礼拜堂祭台周围的回廊内,圣人手捧圣经和十字架经环,神情专注肃穆。

《祭坛木雕》:在参观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我们会注意到将行使宗教仪式的祭坛与信徒活动区分隔开的木质栅栏。栅栏上装饰有精致的木雕。这些木雕讲述了耶稣从出生到受难的过程,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巴黎圣母》(左下图)

《祭坛木雕》局部。(右下图)

猜你喜欢

圣母院祭坛管风琴
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演奏技巧的对比性研究与思考
画中有话
法“黄背心”痛斥圣母院捐款作秀
七问管风琴
燃烧的祭坛
帕切贝尔的管风琴宝藏
红山文化祭天祭坛的形制特点及其内涵继承
用心灵发现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