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黄连直肠栓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2019-06-14诸葛明丽蒋伟哲2黄小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9期
关键词:雌雄黄连批号

诸葛明丽 蒋伟哲2 肖 萍* 黄小燕

1.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柳州 545001;2.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岩黄连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石生黄堇CorydalissaxicolaBunting的全草及肥大的根茎部[1],是广西重要的特色壮药材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云南、四川、西藏、广西等地,而广西多见于东兰、巴马、都安、靖西、德保[2]。岩黄连全草性苦、凉,含脱氢卡维丁(岩黄连碱)、小檗碱等活性成分[3],具有抗菌、消炎、止痛、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4-5]。目前岩黄连药物制剂国内外均甚少,已研制的有注射剂和片剂,而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只有注射剂。根据岩黄连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应用其药理功效研发出一种新剂型药物,具有吸收效果好并且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为了确证岩黄连栓剂的药理作用,笔者通过经典的小鼠耳廓肿胀实验,乙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扭体反应实验对岩黄连直肠栓进行了探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 g,雌雄各半,由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桂2009-0002,清洁级。

1.2 仪器 EL204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V-1100D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TDL-5A低速台式离心机(上海菲恰尔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1.3 试药 巴豆油(批号:20110525,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自制) ;无水乙醚(批号20110702)、无水乙醇(批号:20120908)、冰乙酸(批号:20120424)为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生产;氯化钠注射液(批号:A12070114,贵州天地药业有限公司);伊文思蓝(批号:20090209,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批号:120708,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岩黄连直肠栓(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制)。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巴豆油性小鼠耳肿胀的影响[6]取50只KM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基质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岩黄连直肠栓高(3.07 g·kg-1·d-1)、中(0.77 g·kg-1·d-1)、低(0.19 g·kg-1·d-1)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阳性对照组及各给药组小鼠左耳涂抹给予相应药物3 d,每天1次,基质组涂抹无药基质栓,末次给药30 min后,用移液枪将0.05 mL混合致炎剂(致炎剂按以下比例配制:无水乙醚73%、巴豆油2%、无水乙醇20%、蒸馏水5%)涂抹于小鼠左侧耳廓,5 h后处死小鼠,用8 mm 打孔器取两侧耳片,称重,计算差值作为肿胀度,比较各给药组与基质组耳肿胀程度。由表1可知,岩黄连直肠栓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与基质栓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岩黄连直肠栓对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抗炎作用。

/g·kg-1·d-1/mg0.7711.14±3.150.965.40±0.59∗3.075.84±2.46∗0.776.08±2.59∗0.194.82±0.88∗

注:以基质对照组相比,*P<0.05。

2.2 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6]取50只KM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基质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岩黄连直肠栓高(3.07 g·kg-1·d-1)、中(0.77 g·kg-1·d-1)、低(0.19 g·kg-1·d-1)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腹部剃毛。第1天下午腹部涂抹给药1次,基质对照组灌胃给予对应的无药基质栓。第2天上午再次给药(两次给药时间间隔在16 h以内)后2 h,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10 mL/kg),同时腹腔注射0.6%冰乙酸0.2 mL/只,20 min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并于小鼠腹腔注入5 mL生理盐水,分3次注入,抽取合并腹腔液,得约4 mL,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在V1100D型可见分光光度计59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

由表2可知,岩黄连直肠栓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与基质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岩黄连直肠栓对乙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抑制作用。

/g·kg-1·d-1/A0.770.81±0.180.960.52±0.22∗3.070.46±0.12∗∗0.770.50±0.19∗0.190.44±0.13∗∗

注:以基质对照组相比,*P<0.05,**P<0.01。

2.3 扭体法[7]评定药物镇痛 取50只KM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基质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岩黄连直肠栓高(3.07 g·kg-1·d-1)、中(0.77g·kg-1·d-1)、低(0.19g·kg-1·d-1)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腹部剃毛。每日腹部涂抹给药1次,连续3 d,基质对照组给基质无药栓。末次给药后1 h,每鼠腹腔注射0.6%乙酸(10 mL/kg)致痛,记录注射后20 min内各组小鼠扭体次数,并计算扭体反应抑制率。扭体反应抑制率(%)=(对照组扭体数-给药组扭体数)/对照组扭体数×100%。

由表3可知,岩黄连直肠栓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与基质栓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岩黄连直肠栓对乙酸致小鼠腹痛扭体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g·kg-1·d-1/%0.7754.17±28.410.9625.83±16.63∗52.313.0723.83±13.79∗∗56.010.7738.33±12.91∗29.230.1934.93±20.0442.46

注:以基质对照组相比,*P<0.05,**P<0.01。

3 讨论

岩黄连直肠栓由岩黄连药材提取物(岩黄连总生物碱)、混合脂肪酸甘油酯(36#/38#)、吐温及各种辅料组成。岩黄连直肠栓通过直肠给药,简单方便,是岩黄连的一种新剂型。岩黄连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5-8],笔者以肿胀、渗出为主要指标的急性炎症模型,探索了该剂型的药理作用。实验表明,本栓剂对巴豆油性小鼠耳廓肿胀,对乙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炎症病理过程一般为3期,早期以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亢进为主,中期为血小板吸附及白细胞游走,晚期为肉芽组织增生[9]。而本栓剂可在炎症发生早期抑制炎症过程,阻断炎症恶化,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早期的治疗基础。扭体反应抑制法,是经典的镇痛实验模型,在化学刺激下,小鼠腹痛过程扭体明显,易观察,从实验所得抑制率显示镇痛作用明显。3组试验均表明岩黄连直肠栓在给药量为0.77 g·kg-1·d-1时表现出良好的抗炎镇痛效果,与其他岩黄连的相关报道药理作用一致,为岩黄连新剂型-岩黄连直肠栓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药效学基础。

猜你喜欢

雌雄黄连批号
太行鸡雌雄鉴别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种JTIDS 信号批号的离线合批方法
免雌雄鉴别的省力高效蚕种生产新技术
不一样的“双黄连”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医学科技期刊中药品生产批号标注探析
“小矮子”黄连
雌雄时代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
气相色谱法测定速效心痛滴丸主要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