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背景下普通高校课程改革与体育专业核心素养研究

2019-06-13刘勇谢明正

经济师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转型发展普通高校

刘勇 谢明正

摘要: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发展。是结合目前国家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驱动机制及大众文化生活消费增长的更新需求。课程作为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转型发展与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必须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办学定位与专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促进学生成材。而体育专业核心素养是指职业道德、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技巧、体育产业学和体育保健学的知识等。这四方面的素养,要通过高校课程改革,提升课程的实施效果,优化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整合与创新培养,以推动普通高校课程向应用实践型转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转型发展 普通高校 课程改革 核心素养 体育专业

一、前言

2014年国务院提出要引导一批地方普通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在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和普通高校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现阶段的体育专业课程结构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存在与社会需求脱离的事实,导致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相当狭窄,就业率不高,严重困扰着本学科发展。我国体育专业办学规模较大,招生人数多,超出了社会总体需求,工农商学医不同性质的高校都兴起了体育专业的办学热情,重复建设情况比较严重,而毕业生就业面又相对狭窄,课程设置脱离了当今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如何拓展就业面,改变从业观念,把握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契机,培养体育专业核心素养,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已迫在眉睫。

二、普通高校课程改革

课程是连接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总体活动的纽带,是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不同的专业核心理念决定课程觀念的区别。课程结构是教学改革的基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人才培养的效果.课程与地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互为促进的,人才质量是否得到社会认可.很大程度是由学校课程设置决定的。因此,在转型背景下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就不得不重视课程和课程设置的探讨。目前,体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尤其是国家经济和体育事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态势。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1.9万亿元,增加值为647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2018年体育产业已是热门话题,国家体育产业体系的整体布局,需要大批的体育专业人才,这就为体育学科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而体育专业的核心素养就要体现出也绕不开体育产业的知识内容。为此,体育的核心素养就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引导普通高校课程改革向着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紧密贴近市场需求,并以教师教育实践为依托,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三、体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构成要素

素养解决的是个人在社会中如何生存与发展问题。当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趋向多元化、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个体与社会彼此的关联则更为紧密,个体如何在多元化社会中实现就业并获得稳定收入,拥有健康体魄、专业核心素养等则是个人的发展目标。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s),也可称关键素养,它为优质生活所需,强调不一样的学习领域、不一样的情境中都不能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主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少而精的素养是可通过教育培养的。因此,体育专业的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即是:职业道德,身心素质和体育知识能力,与时俱进的体育产业学知识及体育保健学知识等,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最关键的、必要的素养,也是专业培养的一种底线要求。

(一)职业道德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的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和体育经济领域的专门人才,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个人修养,关系着国家基础体育教育质量,影响着社会体育的效果和国家体育经济的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体育运动已不再是少数人玩乐与赚钱的工具,而是广大群众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可见加强体育专业人才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体育专业人才具备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应该是:(1)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品德修养,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不用语言侮辱他人、不说脏话,不恶语伤人,体现道德品质的优秀;(3)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技巧素养

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技巧素养是从事体育教育和体育指导员等工作的基础素养,主要包括体育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技巧两个方面。体育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体育人文知识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则包括各主要运动项目的技能、技巧以及体育评价等。学生在未来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就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体育动作的讲解能力,体育是一门综合学科,讲解技术动作时既要有逻辑性,又要综合运用运动解剖、生理学、生物力学知识,还包含着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学方面的知识,讲解还要具启发性,只有通过教师语言启发,课堂教学才会活泼,师生互动效果才会好。因此,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是实现传授体育技能,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其次是示范能力,是给予学习者一个直观的,全面的动作概念,指导者示范动作正确、舒展大方,具有美感,可提高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学习。体育专业学生只有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才能在未来当好一名合格的体育教育工作者。

(三)体育产业学素养

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明确了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体育中介业、体育培训业、体育传媒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彩票等八大重点发展行业。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达到3万亿元,国家顶层规划为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撑。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体育消费明显增加。目前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经济热点,“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养老”等等体育产业逐渐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增长点。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无疑给地方高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体育专业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课程改革,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是高校体育管理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多年来由于高校扩招,使体育专业类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甚至曾被教育部挂黄牌警告。而国家这一轮经济调整政策恰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必须改变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对原有的不符合当今时代的,不太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进行整合或删除,使人才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体育产业学素养就应包括: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营销学、场馆运用与管理、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和体育俱乐部管理等知识。

(四)体育保健学素养

体育作为一种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参与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均有可能发生运动伤害。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在课内外进行体育运动中的受伤问题,是制约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造成运动损伤,有参与者本身的素质问题,也有体育指导员组织不恰当、损伤后的处置能力和运动损伤预防等能力不足问题。因此,体育专业学生需要学好体育保健学知识。在指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前应做好保健预防,如准备活动、良好的场地环境、克服紧张情绪、科学的练习方法和呼吸方法等。若人们在运动中出现了腹痛、肌肉痉挛、闭合性软组织和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时,要具备基本的救助措施或急救处理方法。体育专业学生掌握了体育保健学知识,并有预防和处置运动损伤的能力,就能在课内外给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健康保障,从而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四、小结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体育专业学生课程改革,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以培养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从培养未来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首先,必须要有职业道德、要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其次,要有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指导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懂得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并能胜任体育经济领域的工作能力。明确了体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内容,有利于发挥课程改革的指挥棒作用,从而有针对性地修订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差异性培养,增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转型发展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