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治市生态城市发展评价研究

2019-06-13冯悦

经济师 2019年4期
关键词:评价研究宜居城市生态城市

冯悦

摘要: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运用定量分析法、归纳分析法等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评价,最后从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培育绿色生活和生产方式、运用科技手段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城市 宜居城市 指标体系 评价研究

一、引言

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现代化的载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生态城市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共存,是在相互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达到的城市发展状态。生态城市是在城市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制约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包含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生态环境健康、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复合的生态系统。生态城市要求城市的经济一社会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能够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的。生态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化城市的实现离不开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源于人类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而且源于生态环境危机的压力,正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才能达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个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二是复合性。生态城市是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的发展模式,它既具有低碳城市节能减排、高效发展的特点,又具有城市经济、社会、能源等特点。因此,它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开拓发展新空间的动力之源。三是和谐性。生态城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因此,既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共生发展的关键纽带,又是实现人类生态文明、生态和谐的有效载体。

二、生态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选取原则

1.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明确各个指标代表的含义.还要考虑选取的指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够量化.并且根据科学理论来确定综合得分。

2.整体性与层次性。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由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从整体上反映生态城市的建设及发展水平,也能够从三个层次上反映环境、经济、社会的主要特征。

3.强调重点性与可操作性。衡量生态城市发展的指标有很多,但不可能全部选取,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达到简化指标体系的目的,并且要确定指标的可比性、可测性、可控性等。

4.特色与共性相结合。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区位优势和禀赋,要充分考虑到全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共性与各自的特性,将两者相结合才能科学合理的评价生态城市建设水平。

(二)指标选取

通过参考《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以及国内各学者的相关研究。得出以下评价指标体系:

三、山西省长治市生态城市评价

(一)长治市生态城市的概况

長治,又称“沁潞高原”、“上党盆地”。平川、丘陵、山地分别占总面积的15.9%、33.4%和50.7%,平均海拔高度为1000米,东部太行山的黎城县历峪山最高点为2012米,西部太岳山的沁源县石膏山最高点为2541米。长治市境内交通状况良好,共有高速公路4条,国道3条(207、208、309),省道13条,县道71条。2012年末全市公路线路里程11183.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5公里。机场:长治王村机场;火车线:太焦铁路、邯长铁路、晋豫鲁铁路通道(中南铁路)、郑太高铁;火车站:长治站、长治北站、长治东站。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69.2亿元、增长4.6%,较2015年加快了7.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83.1亿元、增长2.5%,较2015年加快了12.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8.5亿元、增长2.2%,较2015年加快了31.5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扭转了负增长的局面,结束了五年来增速下滑的态势。

“十三五”期间,长治市不遗余力抓治理、强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在主城区全面禁止露天烧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燃煤,淘汰燃煤锅炉842台,拆除城中村城边村燃煤土小锅炉4728台,对3.54万台燃煤土小锅炉实施洁净焦替代。此外,该市III类以上水质断面达标率完成省定目标,“4+2”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大力推进焦化、电力、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企业对标升级改造,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 8.4%,完成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度达到62%,位居全省第一。完成营造林面积190余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高达50%。2016年9月,长治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之一。2017年4月,长治入选国家首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长治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二)长治市生态城市评价

通过查阅文献,采集数据得出如表2中的指标值。

(三)结果分析

为了便于反映每个指标的达标情况。在此规定参考性指标的取值公式为: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生态环境方面,从结果可以看出,长治市已建立了污染环境监管体系,将会有效遏制环境污染的事件的发生,同时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未发生,说明环境污染的危害被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内。由表3可知,森林覆盖率、环境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不达标。反映出山西长治在绿地建设,空气质量监管,水质改善,污水处理等工作上还存在不足,生态环境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

2.生态经济方面。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0.46,明显高于国家标准。长治市境内虽然有浊漳水系,但是水量相对还是比较匮乏的,在这种情况下该市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说明此地区的用水情况较好。此外,由结果可以看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高,还无法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而高能耗是由许多的原因造成的。长治市有“煤炭之乡”之称,资源相对丰富,且第二产业中煤炭业的比重是相对比较大的,资源型转型任重而道远。另外,从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中,可以看出科技投入不足,离标准的2%有一定的距离。

3.生态社会方面。长治市政府对于环境信息的公开是很重视的,环境信息公开率达到了100%,这是很不错的;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9.55辆是远远超出了国家的标准,说明该地区在绿色出行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同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

(二)对策建议

1.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生态城市建设思路都是在现有的城市上改造重建,长治市也不例外。因为在原来的城市基础上改造重建是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这时候要改变原有的那些不符合生态城市理念的生产和生活行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并且保证其正常、高效的实施,倒逼企业和个人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破坏环境、阻碍生态城市建设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为此,各级政府要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城市建设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改善政府不重视、不作为的工作状况,督促政府人员在职期间能够想办事、能办事、办好事,并且保证职责明晰。另外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对阻碍生态环境良性发展、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企业及个人要建立黑名单,终身追责。

2.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生态城市建设。政府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用直接和间接的经济补偿来抬高企业的内部成本,降低负的外部性,具体办法如下:一是加速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一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让损害者无法逍遥法外,受益者适当付费,保护者得到鼓励与支持;二是加快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科学运行现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尤其是采煤沉陷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全市各县、区之间的政府间沟通,建立县与县、市、区间生态保护补偿联合工作机制,引导生态受益县、市、区与保护地区之间,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补偿。

3.培育绿色生活、生产方式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生态社会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绿色、低碳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为此,要想全市形成这样一种氛围,就要在全市范围内长期、廣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低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引领绿色低碳新风尚。另外要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生产,取缔高能耗的企业,鼓励绿色低碳企业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

4.运用科技手段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科技创新层出不群的社会环境下,哪一个国家地区都不可能对其置之不理,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抓住这一机遇,合理的运用和开发,骑好这一“良驹”,才能使城市发展的目标马到成功。具体表现为:一是要适应信息时代要求,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宣传生态文明观念,充分发挥新兴媒体作用,加强资源环境宣传,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进而提高各种对生态文明的认知与信仰,使生态文明准则成为全体人民群众的行为准则。二是政府应该积极调动区域内科研资源,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其参与到本地的生态文明、生态城市建设中来。

猜你喜欢

评价研究宜居城市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Три самых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х города Китая
--Циндао,Куньмин и Санья
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选择标准
关于老年宜居城市的调研报告
瑞士公布的宜居城市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