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进非公经济行稳致远的对策建议

2019-06-13陈杏梅

经济师 2019年4期
关键词:贵港市贵港非公经济

陈杏梅

摘要:非公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非公经济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壮大,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贵港市对非公经济发展作了积极探索,也取了一些成效,但非公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新旧动能转换慢、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突出。要促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宣传引导、加强技术创新为重点,整合各方资源要素实现非公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非公经济行稳致远新时代

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是政治经济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非公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发展非公经济并非权宜之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资源。从耦合机理视角分析,共同利益是非公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指出:“每个民族都由物质关系和物质利益而团结在一起”,“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而言,非公经济发展作为实现经济利益的重要方式,是增强凝聚力的基本动力,对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新时代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实现非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打造“实力贵港、活力贵港、魅力贵港、给力贵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

一、责港市非公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贵港市不断解放思想,落实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了非公經济的转型跨越发展。非公经济已经成为贵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城市竞争力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总量持续增长,作用明显增强

贵港市的非公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己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表1)。

从表1分析得出,2014-2018年规模以上非公经济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继续保持领先发展态势。从产值来看,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9.48%、9.6%、14.3%、13.4%。增加值来看,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7%、7.6%、8.8%、12.8%、12.6%,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9、1.3、0.7个百分点。从影响来看,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拉动强劲,拉动增长7.6个百分点以上,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过90%,遥遥领先于其他经济成分工业。显然,非公经济已经成为贵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稳稳地撑起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半壁江山。

(二)投资增速较快,比重明显提高

贵港市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并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动力(表2)。

如表2所示,按照非公办的计算口径(即非公投资=全社会投资一国有投资),2014-2017年贵港市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分别为30.3%、30.5%、24.3%。非公有制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步提高,已占到80%左右,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大约20个百分点。尤其是随着招商引资的推动及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等大项目的引进,2018年贵港市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19.4%),高于全区增速8.8个百分点,全区排名第一。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已成为非公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对稳增长、保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加速

十八大以来,贵港市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非公经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7年,贵港市共投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35亿元用于非公经济发展,有效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贵港市已发展成以建材、冶金、农产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与皮革、机械制造、电力、林板纸、化工、饲料等九个重点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2018年1-11月,木材加工业、船舶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7.7%、20.2%、15.8%、16.7%,其中木材加工业贡献突出,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个百分点,贡献率约44.7%。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车、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三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12.3亿元,同比增长30.6%。

贵港市产业从“老五样”到“新三篇”的华丽转身,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平台,对提高财税收入、就业岗位、改善民生等领域发挥重要影响。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车、电子信息等重大项目的相继投产,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增长较明显,2017年比2014年分别增加了66.63%、72.93%(图1)。

二、贵港市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贵港市非公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作用不断凸现,但尚存难以克服的问题和障碍,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自身素质仍是制约贵港市非公经济发展的质量、规模和效益。

(一)外在环境因素的制约

1.非公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虽然贵港市已出台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相关政策文件,但为小微企业提供专注的低费率融资担保服务仍需不断完善。而且发行债券融资准入条件较高,贵港市符合条件的现有企业不多,加上企业本身债券融资意识缺乏,目前企业债券融资尚未实现零的突破。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审查很严格、条件也较为苛刻,尤其是对新引进落户标准厂房的企业,由于没有抵押物,贷款难度非常大。此外,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也是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贷款难的重要因素。

2.非公企业成本居高不下问题突出。贵港市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用地、用工等保障方面的问题,容易造成非公企业落地难、生存难、发展慢。一是工业用地价格的优势不明显。据了解,贵港市的工业用地价格为9.61万/亩,河池为8.83万/亩,来宾为9.29万/亩,崇左为9.62万/亩,北海为11.46万,亩。二是贵港市劳动力成本高,人才短缺。从普工招聘薪资标准来看,贵港2500-3500元,月,柳州2000-3000元,月。然而这样的待遇却未留得住本地人才,据调研,50%的人工作年限不超过3年,有100多万人外出务工,加上本地农村节日多,请假多,企业不太愿意雇佣本地务工人员。从人才层次来看,人才层次整体偏低,尤其是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缺口比较大。比如,诺曼斯特电动车企业反映,聘请一名财务人员,每个月工资高达8000元,而且还不能全职在企业工作,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显然,贵港市没能把人口优势转变为生产优势,用工难、用工贵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3.非公企业经营环境仍不宽松。当前贵港市企业经营环境仍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用地审批难、办理周期长、效率低等政务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园区水电、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二是政策兑现力度不够等问题突出,部分优惠政策由于宣传不够到位,企业知晓率不高,受惠面不够广,非公企业获得政策及资金支持度不足。三是一些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足,脸好看、门好近、事难办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企业内部因素的制约

事物的内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非公经济发展自身在运行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动力转化、抗风险能力等方面也面临诸多困境。

1.非公企业运行质量不高,实力不强。贵港市非公企业规模小,以“夫妻店”、“父子厂”为主,业主综合素质不高,粗放型、家族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存在问题较多,企业整体实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在应对市场风险方面,经验不足,能力缺乏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受小生产者思想的影响及技术、资金等方面条件的限制,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目前超亿元的非公行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如建材业、房地产业、冶金化工业、木材加工业、船舶修造业等,高端产品和科技产品企业较少。

2.非公企业新旧转换慢,不稳定性问题突出。贵港属于后发展慢发展城市,工业化率为33.3%。工业化发展初级阶段,工业规模较小,高耗能行业占比高,产业基础薄弱。受经济“三期叠加”新常态及相关扶持政策的影响,部分传统产业产量产值明显下降,如造纸和纸制品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0.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4.8%,此其一。其二,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贵港非公经济企业以传统型企业为主。如建材、冶金、农产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与皮革、机械制造、林板纸、饲料等几大产业体系以传统行业居多。传统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设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低,盈利能力较弱。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时,生产经营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容易凸显,严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组合拳”促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合贵港非公经济发展实际,今后应以非公企业共同利益为基点,以凝聚力量、调整结构、优化服务、提高素质、强化宣传为重点,全力实施“非公经济崛起”工程,最大限度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加快推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扶貧攻坚为突破,全面提升非公经济发展动力

一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强化政策激励。鼓励非公经济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在资金支持、贴息贷款、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二是加大支持培育力度。实施产业引导。在招商项目库中挑选一批有市场前景、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予扶持,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研发能力强、科学技术先进的非公有制企业,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支持大型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带动效应。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

(二)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引擎,全面提升非公经济发展实力

一是建立新型政商合作关系,推进“大招商、招大商”长效机制。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与民营企业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充当好人民公仆的角色。另一方面,强化特色产业招商、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联合招商等形式的同时,充分利用自治区层面和市级层面的各种平台,结合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尽量出台专项、有影响力的、大力度的产业引导政策,推进大项目早落地快开工。

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设立市本级非公企业发展引导资金,并将该资金纳入全市产业投资基金管理统筹使用,重点用于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升级、二次创业。拓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尤其当小微企业有特殊困难,经依法批准可按现规定延期缴纳税款,力争小微企业政策享受面达100%。健全信贷制度,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支持银行开发各种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加大贷款贴息支持。推动扬翔、华奥等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对企业上市、挂牌和对股权投资类企业给予扶持,推进产业发展基金的筹建整合。

(三)以强化人才服务为抓手。全面提升非公经济发展生力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扶持力度,集聚高层次人才队伍。出台紧缺高层次人才目录,明确全年引进人才重点方向,积极对接引进高层次人才,并为其提供通关、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评选一批重点发展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大力集聚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把培养非公有制企业家纳入全市人才培养体系,帮助企业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制定一整套训计划,有目的地做好基层各阶层、各领域优秀人才的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合作培训和跟踪培养。加大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力度,促进本地特色人才培养。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才用工环境,巩固劳动合同签订率,确保各类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稳定在98%以上。

(四)以强化宣传为手段,全面提升非公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树立典型,发挥示范激励作用。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非公经济群体中的优秀人物、典型案例,表彰具有先进企业文化的非公企业,引导非公企业人士争做“爱国敬业、诚实劳动、守法经营、乐于奉献”模范。二是创新政务服务平台,主动服务非公企业。继续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和“项目落地年”活动,在有条件的产业集群(新能源电动车、生物制药、飞机零部件、电子信息)区域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和推广平台,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难题。

猜你喜欢

贵港市贵港非公经济
发挥优势 助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广西贵港
墨韵书香
《贵港市志》审查验收会召开
——广西第二轮市县志全面完成审验任务
改革创新 营造环境 推动鹤壁非公经济发展提升
The Primary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the Psychology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贵港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