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小学创新教育于科学探究
2019-06-13湖南省吉首市乾元小学杨青松吴立明
◆湖南省吉首市乾元小学杨青松 吴立明
传统小学科学探究多起止于上下课铃声,创新教育难以实现,我们本着“有机”——教材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教学目标、“有效”——大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原则,进行长期深入的探索,总结出了寓小学创新教育于科学探究的“挖、激、导、升”实施模式。
结合实际情况,挖掘创新题材
新的科学课程要求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以丰富多彩、系统化的教学内容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遵循“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我们认真分析教材,结合具体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上挖掘创新素材,引导学生开展深层次的探究活动。
例如,学生学习“杠杆的研究”一课时,我们引导他们开展了这样的课外探究:观察身边的杠杆类工具,研究它们的结构,看看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学生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很多改进方案,虽显稚嫩,但创新意识得以体现。
教授“昆虫”一课后,结合寨阳的支柱产业——椪柑,我们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探究椪柑病虫害,了解侵害椪柑的害虫。通过这种活动,学生既丰富了有关昆虫的知识,又提高了探究能力。
创设轻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探究,讨论争辩,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可爱的蚕宝宝”一课时,就蚕在蚕茧里的排泄情况,学生们进行了激烈争论:有的说蚕在蚕茧里不排泄,有的说蚕在蚕茧里排泄一次或多次……我们没有急于把事实告诉学生,而是说:“老师也很想知道蚕宝宝在蚕茧里的排泄情况,我们课后想办法研究,好吗?”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齐声回答:“好!”我们又问:“那你们准备怎么研究呢?”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设想,然后据此制订研究方案并在课外实施,还用文字、图画、照片等形式把研究过程记录了下来。
在教学“制作我们的赛车”一课时,我们先出示电动空气动力车,然后让学生试玩。“它为什么能前进?谁愿意来演示一下?”“你们知道这电动空气动力车的原理吗?”“你也想制作一辆电动空气动力车吗?”通过提问的方式,我们营造出轻松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探究。
开展多彩活动,提高创新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感兴趣,但这种兴趣持续时间短,所以要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教师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教学内容与当地实际结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并向情趣转化。
比如,我们带领学生考察湘西山区的生物资源,制作了大量动植物标本;对吉首的环境污染展开调查,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考察武陵山区丰富的地质资源,制作岩石矿物标本;观测天文现象……力求科学探究活动丰富多彩,提高学生参与创新的兴趣。
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科学指导
现代科学教育要求尊重学生个性、注重个体,不搞标准化,引导学生多向发展。个体的发展有差异,创新有层次,但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态度这个目的却是相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就同一内容开展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都能有收获,从而使他们乐于探究。
例如教授“我的小车”这一单元时,我们指导学生自制小车:动手能力一般的学生自制纸盒简易小车,动手能力较好的学生自制能行驶较长距离的橡皮筋车,动手能力很好的学生自制赛车,所有的学生都能一显身手。他们通过制作小车,了解了影响小车运动的力:空气阻力、升力、轮胎的抓地力等,探究兴趣更浓了。
又如,由于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探究能力不一样,我们指导他们开展不一样的探究动物活动:三年级学生在课外饲养蜗牛、蝗虫等小动物,定期观察,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四五年级学生捕捉蝴蝶、蝗虫、金鱼等动物,制作简单的动物标本;六年级学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椪柑害虫调查研究,认识常见的椪柑害虫,了解它们的生理特点及危害,向柑农和农技专家请教防治方法,查阅资料,寻找防治椪柑害虫的生物方法,写出自己的建议,供柑农和农技专家参考。
在探究中创新,提升探究水平
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把创新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并落实到探究的各个环节中去,真正做到“人人”“处处”“天天”创新。通过近年来实践探索,无论学生个体还是班级、学校,在课堂科技创新和课外科学探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提高。
同时,我们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成绩喜人,创新教育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实践证明,寓小学创新教育于科学探究的“挖、激、导、升”实施模式是可行的,结合科学探究开展创新教育工作,能促进学生个体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创新人格逐步形成,同时拓展了科学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探究—新问题—创新—新探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