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消防规划的东京防火对策与启示

2019-06-13

安全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活圈隔离带防灾

肖 龙

(福建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2)

0 引言

历史长河中,中国的火灾多发区域是不断变化迁移的,大概呈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变迁,从沿海地区向城市转移的基本特征[1]。当前,人口集聚的城市区域已成为火灾损失的发生主体。在这一背景下,探讨火灾防范新方法,寻求改进对策,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国一直在同火灾进行斗争,在漫长的斗争过程内,中国应对火灾的技术与对策亦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他国仍存在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防火经验。因此,学习先进火灾防范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以用它山之石攻己之玉,特别其中的消防规划内容可以给予我国进行城市消防规划以参考借鉴。

本文拟运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等方法介绍日本东京基于消防规划的“点线面”防火救火先进经验,从城市消防规划这一微观层面介绍日本东京的具体防火对策,并总结归纳其对我国的可借鉴之处,以为我国的防火研究引入新视角,为我国城市消防规划实践中的防火基础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1 东京火灾概况

二战前的日本沿用中国的住宅形式,以木造楼房为主,容易因战争或生活生产方面的原因发生火灾。东京在二战以前亦是一座以木居为主的城市,后随二战的结束,东京大部分木造建筑因战火损毁殆尽。二战后,日本开始重建家园,东京以该时期为契机兴建起一批批不可燃的混凝土建筑。此后,东京不断总结新的防火经验,特别是在震灾致火的防范方面,尤为突显。

2008~2017年10年间日本东京火灾及受损情况的基本变化[2],见表1。虽个别年份表现特殊,但从大的趋势来看,东京的火灾情况在这10年间得到了较好控制,不管是在火灾发生数还是在各受损指标方面,10年间基本呈下降走势。这说明东京在防火对策方面的完善和发展取得了成效。

接下来将介绍东京的具体防火举措——紧急通道网络建设、防火生活圈与防灾绿化带建设、不易燃烧化项目推进,以及防灾体制与计划,以探讨东京在防火软硬件实力提升方面所做的努力,展示其在城市消防规划中的防火理念与思想。

表1 2008~2017年东京火灾及受损情况Tab.1 Tokyo's fires and damages from 2008 to 2017

2 东京防火对策

2.1 紧急通道网络规划

东京的紧急通道网络主要由紧急交通通道和紧急输送通道两类构成。为保证灾后交通和输送通道畅通,东京在城市规划之初就指定了同防灾据点具有紧密联系的高速机动车国道、一般国道、相关主干线构成紧急通道网络,具体网络情况,如图1,非常时期紧急通道网络内实行交通管制。紧急通道网络内除获得通行证的车辆外,其余车辆一律管制通行。

(1)紧急通道网络拟实现目标。

东京选定的紧急通道及形成的网络旨在实现两个目标:第一,确保输送的快捷性。由其他县市进入灾区的主要道路同陆上、海上、空中、水上运输基地及灾区内的输送据点等结合,形成独特的紧急输送网络;第二,确保输送的时效性。配合警视厅的“紧急交通路线”整合输送据点,并选择“紧急交通路线”以外的路线作为临时通道[3]。

图1 东京紧急通道网络Fig.1 Tokyo's emergency access network

(2)紧急通道选择基准。

在通道选择上,存在5个基准:紧急交通网络覆盖范围内的路线;紧急物资输送网络覆盖范围内的路线;连接开展应急管理活动的避难场所的路线;连接主要应急设施(医院、警察局、消防局等)的路线;路宽幅度在15m以上的路线。

(3)紧急通道等级划分。

基于上述目标与选择基准,东京的紧急通道可被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通道:连接承担应急对策中枢功能的东京市政府、区域防灾中心、重要港湾、空港的线路;二级通道:连接一级通道、主要防灾据点(警察、消防、医疗等机构)的线路;三级通道:连接其他防灾据点(可承担大范围输送任务的据点、储备仓库等)的线路。基于这三类通道,东京形成了图1中的密集紧急通道网络,该网络为东京的防火救火工作提供了保障。

2.2 防火生活圈

(1)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是不必作大规模迁移的避难生活社区。防火生活圈是防灾生活圈的构成内容,其基本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设的“防火隔离带”及由“防火隔离带”围合的“区域”;“防止区域内火势燃烧至区域外”及“阻绝区域外火势蔓延到区域内”的街道;火灾发生时“无需至区域外进行避难的区域”。满足这三点之一的区域均可被视为防火生活圈[4]。

防火生活圈基本结构,如图2。防火生活圈具备两个特点:第一,由一定宽度的防火隔离带环绕,环绕的防火隔离带可以是道路、绿化带、河川;第二,在围合的区域内,建有功能齐全的社区。

(2)建设框架。

构建“自保社区”。防止火势蔓延的对策是将火势控制在小范围区域内,不让火势蔓延至相邻区域。换言之,即以防火隔离带包围一定规模的区域,隔绝火势蔓延。东京防火隔离带的建设是以带状城市设施,例如道路、河川、铁道或公园防火带等为轴线,并在沿线区域修缮不易燃烧的建筑。沿防火隔离带的不易燃烧化建设需预先指定防火区域,再配合适当的引导管制措施,借助民间力量予以实现。

防灾体制引导计划。以社区为单元区分防火区域是“防火生活圈”的基本特征,东京防火对策是在国家整体的防灾体制与规划下推行的。为实现“营造无需至区域外进行避难的防灾社区”的理想,以城市指定的区域主干道、公园、河川等基础设施作为防火隔离带,对居住环境进行改造,从而推进实现“防灾共同体计划”。以社区自治会(类似于我国的“居民委员会”)为单位强化防灾区居民组织,提升“自保社区”防灾意识。

图2 防火生活圈构成Fig.2 Constitution of fire prevention life circle

根据人口与面积可以区分为以社区自治会为单位的基础住宅区(1000~1500人);以小学学区为单位的邻里住宅区(8000~12000人);以河川、铁道、主干道路为单位的防灾街区(50000~60000人)的三个等级。然后就各等级分别拟定防灾体制引导计划。

(3)具体实施。

在制定火灾对策之前,东京制定了预防计划,内容上则属于城市计划重心的防火隔离带及防火生活圈的建设范畴,实际的做法则是全面性的同防火相关的设施的强化建设事业,内容上包括以下几项:①城市结构转换。涉及木造住宅密集区域建设事业;城市基盘建设事业;城市防火生活圈促进事业及不燃化促进事业等;②安全街区的建设与再开发。主要针对配置混乱木造区域、道路狭窄区域、土地过分细化区域进行重整;③城市开放空间的确保。主要从区域内人均公园使用面积的提升,公园建设工作的开展,工业区的收购,空地的利用以及开放空间、绿地、农地的保持等方面进行;④道路桥梁的建设。主要目标是提升道路为具备间距交通、燃烧隔断、避难、紧急物资输送等多种功能的城市空间。具体做法上,则针对重点规划道路进行防火强化、拓宽修建,以及桥梁架设与强化。

2.3 防火绿化——水与绿的防灾区域计划

(1)基本理念。

防火绿化的基本理念是要通过绿化带建设来实现防火目的[5]。防火绿化带拥有两个主要功能:①在避难场所实施防火绿化,一方面可增加有效安全面积,另一方面则可扩散热气流和火势粉尘,从而降低火灾损失的风险,如图3;②在避难道路两侧施行防火绿化,一方面可抑制辐射热和热气流,另一方面则可缓冲沿道掉落物或倾倒物对人的冲击。此外,避难道路两侧的防火绿化带不仅可增加地区特色,还可作为灾时避难指示标使用(例如,同避难场所链接的避难道路,必然可将避难人员导向避难场所,如图4)。

图3 避难场所绿化防火Fig.3 Greening fire prevention in shelters

图4 防火隔离带及避难路线绿化防火Fig.4 Greening fire prevention from broken belt and evacuation route

(2)具体执行。

防火绿化的内容主要考虑树木的防火性能、避难地、避难路、防火隔离带的必要区位,是一个同城市绿化相结合的计划,是一个以水与绿为基础的城市防火计划。

东京北区以绿地充足为城市建设目标,实施了《北区防灾绿化规划基础调查》,其中提出“北区防灾绿化构想”、“街区建设与防灾绿化构想”、“街区绿化之防灾住宅区构想”、“结合生活与文化的防灾逃生道构想”。北区的防火绿化是防灾绿化的主要构成内容,其规划及执行情况,如图5。

图5 东京北区重点绿化方案构想Fig.5 Conception of key greening plan in North District of Tokyo

2.4 防火实质性推动方案

(1)紧急消防对策道路事业。

①事业目的。为解决现存消防困难区域的消防问题,必须对消防困难区域内的道路进行修整。但就现实情况来看,消防困难区域在整个东京范围内分布广泛而且细密,要想只依靠统一的市政公共工程建设来修整全部道路,难度很高。因此,除去统一规划修整的市政道路外,其余部分消防困难区域内道路应该采取独立事业方式解决,即借助民间力量予以解决。

②事业内容。日本国内目前并不存在“消防困难区域”的统一界定标准。但以日本建设省的现存界定标准来看,宽6m以上且距消防通道直线距离140m以上的区域被视为消防困难区域[6]。为消除此类区域的数量,东京出台了相关的事业实施计划,主要通过在消防困难区域增建紧急消防通道来实现,如图6。

(2)城市不易燃烧化项目

①项目目的。城市不易燃烧化项目即在避难地、避难通道周边实施建筑不易燃烧化建设,防止火灾蔓延及确保避难者安全,并提升城市防火机能的事业。

②实施区域。东京实施不易燃烧化的目标区域主要涉及以下几类:第一,重要避难场所、避难通道,以及防火隔离带周围区域;第二,防火区域范围内,指定了最低高度建筑物的区域、使用程度较高的区域、已达成耐火建筑物建设协定的区域,以及避难场所、避难通道周边可有效开展防火功能的区域。

图6 消防活动困难区域与紧急对策道路Fig.6 Difficult area of fire protection and emergency countermeasure road

3 东京防火对策的可鉴之处

国内城市在消防规划方面,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消防技术进行防火救火,例如开发先进的消防器械等,是硬件消防对策;二是建立消防体制和计划,策定防火救火基本程序,并通过消防宣传教育,提升消防人员与民众的消防知识和素养,这些是软件消防对策。截止当前,东京在软硬件消防规划方面均进行了优化提升,且远远先进于中国。防火生活圈与社区的建设,借助道路、河川与铁道等条件将东京整座城市划分成700多块功能齐全的小区域,在区域内就可实现防火救火与避难。防火绿化带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火势在大范围内蔓延,结合防火生活圈可以有效减少火灾损失。不易燃烧化项目的推行,通过实现建筑的不易燃烧化,则可防火患于未然。此外,火灾发生时的紧急通道网络建设与规划也是东京的重要防火救火经验。更值得重视的是,东京通过常年推行火灾防范体制与计划,形成了诸多防火理论知识,并对已有的体制与计划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可以借鉴日本东京在消防规划方面的软硬件提升对策,在完善相关体制、规划、计划、组织、法律法规等软件措施的基础上,具体可从“点”“线”“面”等各层面改善消防硬件设施。

(1)“点”的方面,维修住房、工业厂房与商用办公楼房,提升其耐火等级程度。具体应依据不同类型用房的结构、毁损程度、通风日照条件情况等确定修整或翻建的方式,推动提升建筑的耐火等级。同时,应改良相应的居住环境,增加楼间的防火距离,拆除旧区中违法搭建的防火等级差的杂乱棚屋与其他简陋临时建筑,借助分割等方式清除妨碍防火和消防活动的障碍建筑。

(2)“线”的方面,整理整顿消防区域内的道路,提升其消防要求满足度。旧区内的道路一般表现出了简陋、狭窄、弯曲,且不畅通的特征,因而需要有计划的开展疏通与重新铺设工作。同时,在维持规划道路红线的基础上,应借助裁弯取直、扩宽拓通、封闭废弃、改变道路性质等方法来完善道路网络,满足消防需求。

(3)“面”的方面,调改旧区内的用地规划与布局,降低火灾风险程度。应对旧区内的工厂、仓库等用地形式作适当调整,具体的可基于火灾风险程度与污染情况、生产发展状况等,在城市整体的用地调整规划范围内,通过保留、合并、迁移等对策,进行统筹安排。

4 结论

东京的城市消防规划是以实现火灾发生时灾民可于一定范围内完成避难生活的理想为目标的。相比东京,中国的城市消防规划在软硬件方面均显不足,要实现民众不离开一定区域而进行避难并开展临时生活,暂时无法做到。因此,短期间内,中国城市的消防规划方向,应学习东京的先进软硬件消防规划对策,先以达成城市受灾人员能安全避难的原则为目标,运用现有的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以避难圈的规划作为未来防火生活圈的雏形,逐步从点到线再到面完成相应的计划与目标,这才是中国当前建设防火型城市的可行之路。

猜你喜欢

生活圈隔离带防灾
造林中防火隔离带的设计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生活圈划分研究
以人为本的社区生活圈模式探析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基于GIS的生活圈居住区规划与优化研究
——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为例
广州周边:价格洼地!“一小时”生活圈 7字头置业广州后花园
浅谈防火隔离带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