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供应链管理” 课程教学体系重构
2019-06-13赵金中
赵金中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产教融合需要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提高我国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对企业也能够带来很多好处,可以减少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1]。
“职教20 条”中,国家从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等几个方面对产教深度融合做出规划,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产教融合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产教融合把学校教学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责任共担、互利共赢,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等方面校企密切配合,推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的基础是课程建设,课程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专业的核心课,旨在培养学生供应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供应链理念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优化,提高学生的物流综合素质和供应链创新能力[2]。
1 高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多、知识点分散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包括供应链管理的方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信息技术等内容,涉及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但高职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不高,传统教材难以满足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很多教材虽然引入案例分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编写者不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仅对知识点进行罗列,很难适应高职教育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情况,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忽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传统“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仍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实训项目教学难以展开,另外,“供应链管理”课程涉及成本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这些内容往往有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由于供应链管理重在对整条供应链进行管理,实训项目很难设计。供应链管理对企业非常重要,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供应链管理人才,是对学校教学提出的新的挑战,也是供应链管理教学面临的难题[3]。
1.3 考核方式简单
传统“供应链管理”课程考核以期末试卷为主,忽视了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仅仅依靠一张试卷远远不够。另外,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建设了校内实训基地,但平时上课仍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即使部分老师采用课程教学和校内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期末成绩中亦引入校内实训内容,但其考核成绩均由任课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难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2 高职“供应链管理”教学体系重构与优化
2.1 重构“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体系
传统教材的编排模式及知识结构很难满足产教融合的要求,产教融合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知识结构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产教融合以“理论够用、技术过硬”的原则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解构,提炼课程知识点,由易至难对课程知识点进行重构,采用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能力得到提升。
本院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开设于第4 学期,学生前期已完成“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基础会计”等课程的学习,而“供应链管理”课程涵盖以上课程内容,如何避免学生知识的重复学习,提高学生供应链管理能力,是高职“供应链管理”课程知识设计的重点[4]。
笔者以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设计理念为指导,其核心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现有知识结构进行解构和重构,将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纳入课程体系设计之中,学生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流程掌握知识,对“供应链管理”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见表1)。
表1 基于工作过程的“供应链管理”知识重构
“供应链管理”课程重构后的知识体系更加合理,重复的是工作过程,让学生在5 个项目工作过程中掌握供应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供应链信息管理和供应链成本核算贯彻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
2.2 优化“供应链管理”实训内容
产教融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传统教材的实训内容较少,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鼓励通过“校中厂”“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等多种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根据课程内容及实训条件合理编排实训内容,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操锻炼自己的技能。实训内容和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通过完整的实训体系让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本课题组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包括ERP 沙盘实验室、工业链生产实训室、仓储实训室、运输管理实训室、物流信息实训室、自动化立体仓库实训室、模拟超市实训室等。物流管理专业与驻马店京东、爱家购物中心、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顺丰速运、菜鸟驿站、圆通速递、国药控股驻马店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确保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企业真正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在课程开发、基地建设、师资共享、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参与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根据“供应链管理”现有知识体系,校企合作对其实训内容进行重构和优化(见表2)。
重构后的“供应链管理”实训内容,形成了“校内+校外”、工学交替实训模式,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训体系。5 个项目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结束后进入综合实训阶段,重点考查学生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训项目采用厦门易木科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对学生进行训练,4 个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团队之间进行供应链管理模拟对抗。每个团队首先进行供应链运营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包括方案概述、分析策略、运营方案、应对策略、总结5 个部分,分析策略重点从市场分析、客户分析、供应商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成本分析、流通分析等方面进行;运营方案主要从团队分工、招标中心运营、原材料采购运营、生产制造运营、仓储配送运营、财务信用管理等方面设计;应对策略包括招标中心应对策略、原材料采购应对策略、生产制造应对策略、仓储配送应对策略、财务信用应对策略等方面。团队总成绩包括方案设计、现场答辩、模拟对抗三个方面,综合成绩由方案设计(40%)+现场答辩(30%)+模拟对抗(30%)构成。
2.3 开发“供应链管理”立体化特色教材教学资源
立体化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具有资源丰富、学习方便、形式多样等优点,通过开发立体化教材,便于学生获取知识。尤其是实操过程通过视频进行详细讲解,学生掌握起来更加直观。“供应链管理”教学团队积极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纸质印刷教材、教学软件、实训软件、动画课件、多媒体课件、实训教学指导书、视频与音频教材、教辅素材等资源库。“供应链管理”课程立体化特色教材资源,与学院所有的网络课程整合为一个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辐射和引导其他课程与教材的改革[5]。
2.4 创新“供应链管理”实训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学模式是沟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桥梁,创新教学模式应紧密联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条件,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本院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供应链管理”课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5411”实训教学模式。“5”指“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进行5 次企业顶岗实习,实习企业分别为顺丰速运、爱家购物中心、驻马店京东、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国药控股驻马店有限公司五家企业,分别实习供应链的规划设计、采购技巧、库存控制方法、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物流配送、产品销售、物流成本控制、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4”指“供应链管理”课程每次企业顶岗实习时间为四节课,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企业利用半天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实习效果较好;“1”指“供应链管理”课程利用一个平台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借助厦门易木科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对学生进行分组模拟对抗;“1”指“供应链管理”课程经过网络模拟对抗之后,选出成绩最佳的小组,参加全国供应链大赛。参赛的4 名同学不用参加期末考试,在学院奖学金、助学金评定中,优先予以照顾。“5411”实训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厦门易木科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分组对抗,学生的兴趣较高,训练时间充足,效果好。
表2 “供应链管理”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的教学内容
2.5 完善“供应链管理”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评价体系应以过程取向的评价模式为主,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学生能力的评价。改变传统以期末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等多种评价力量,使评价体系更加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供应链管理”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增加过程考核的比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通过教师评价、同学互评、企业导师、行业专家、供应链管理平台等五方评价生成学生综合成绩(见图1)。教师负责对学生的考勤、作业、期末试卷进行评价,企业导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评价,校内实训制成视频,由行业专家进行评价,学生利用蓝墨云班课对其他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供应链管理平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 评价[6]。
3 高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体系重构的实施成效
3.1 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图1 “供应链管理”课程评价模式
“供应链管理”知识体系、实践内容、教学方法重构后更加合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自觉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学习、训练,团队之间竞争激烈。每节课各个团队均有自己的任务,团队内部分工合作,学生在一个个任务中不断进步,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基础知识不断提高,任务驱动教学取得很好效果[7]。
3.2 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本院“供应链管理”课程开设于第4 学期,教师充分利用全国供应链大赛平台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程教学穿插大赛的内容,让学生在对抗中进行训练,通过创新方案设计、现场答辩、模拟对抗等环节,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3.3 社会评价较好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进行5 次顶岗实习,每家企业实习时间为4 节课,但实习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热情受到企业的高度赞扬。物流专业学生深入马店京东仓储、分拣部门进行顶岗,发扬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出色完成岗位工作,受到驻马店京东的一致好评,部分表现优异的同学获得优先聘用证书[8]。
3.4 辐射作用广、推广价值高
“供应链管理”课程在重构理论知识体系、优化实训内容、“5411”教学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经验,逐步在本院其它专业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会计专业教师运用工作过程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知识结构进行重构,效果良好。
4 结束语
产教深度融合要求学校、企业、行业之间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通力合作,合作的起点是课程建设,传统课程的编写较少听取企业、行业的意见,偏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以工作过程为指导,对“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进行重构,优化实训内容,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利用供应链大赛平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形成“5411”教学模式。在课程评价中,结合学校教师、企业导师、行业专家、学生互评、平台评价等方面,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将为其他课程教学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