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网络内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关键因素研究

2019-06-13王博

上海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开放式协同问卷

王博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上海 200020)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已经从原有的线性发展进入到网络化的发展模式。由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全面而深刻的环境变革,企业技术创新的交易成本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直接导致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新解构和定义。针对价值网络内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的研究,无疑更加贴近当前企业的实际创新工作,对于现有创新理论的完善提供了必要的补充。而针对开放式协同创新的内涵分析及在此基础上的策略建议,则对于指导企业协同创新的实施和拓展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

一、开放式协同创新的特征

2003年,著名学者Chesbrough第一次提出了技术模式开放式协同创新的定义。短短数年之内,在国内外掀起了一场关于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热潮。据统计,相关方面的论文、案例等等就有上百篇之多。相比之下,我国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相关的理论数据也是少之又少(代表性观点见下表)。因此,笔者认为想要真正深入研究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模式,必须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实现我国企业商业化的过程中,找到组织形式技术创新上的重大突破。

表1 不同学者对开放式协同的定义

所以,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思想:

第一,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的根本就是从未有过的新的管理方式,它冲击了传统企业的界限,对创新这一阶段进行管理,就要有由多组织、多角度、多主体进行管理,设计多方协调问题,增加了管理难度。

第二,是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和运营成果是决定技术价值的重要因素。对一项技术创新来说,按照不同的市场化模式操作,则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两种价值结果。2003年Chesbrough提出,如果将一项初级技术与先进的运营模式结合起来,其操作结果非常有可能超过同样的技术与初级运营模式配合的效果。

第三,是技术创新的资源来源是开放式协同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最大区别,开放式协同模式的资源来自内部,也可以通过外部途径获得,这种方式可以将所有资源优化利用,提高利用效率。

第四,为了实现技术创新的商业化发展,企业可以积极进行市场化发展,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创意推向市场。可以尝试实现创新环节的“开放化”,在产品的研究、产品设计以及制造、销售等多个环节实现创新协同合作;

第五,要提升对价值网络的利用率,积极开展与客户、供应商、商业合作伙伴之间的创新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二、价值网络下企业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条件分析

张继林(2009)的研究认为基于价值网络技术创新活动的选择呈现出非随机性的特质。基于价值网络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自组织的特性是选择技术创新过程模块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对选择模块连接的条件和要求进行确定,以充分发挥价值网络中优势资源的作用,提高创新过程模块的有效性。Uzzi (2012)认为,基于价值网络的技术创新活动能够为选择价值创新模块提供有利条件,提高创新过程模块的有效性、合理性。Powell(2014)认为基于价值网络的创新过程模块的连接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基于价值网络的企业具有优势资源,且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具有互补性的特征,利用连接价值网络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块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企业资源互补性取决于部分关键条件和约束,专用型的资源是资源互补性的基础和前提。(2)任意企业拥有的优势资源只能是市场、技术和资源的其中之一,只有技术类型和优势类型不同的企业才可以相互连接。如果价值网络内引入了一个新的个体,互补双方资源是最先完成的任务。(3)价值网络内不断涌入新的个体以及创新合作的频繁出现是连接模块的根本动力。(4)在符合资源互补要求的基础上,价值网络内不同企业相互连接和发生联系的概率是呈正比例关系的。(5)价值网络内的模块连接并不是无限的,中长期连接发挥着主导作用。若合作期限到期,那么价值网络内的联系会结束。

目前,受学术界最为关注的一个热点就是开放协同技术创新,也是在网络中进行公司的管理和运作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关乎整个层面。McGrath(2011)的研究说明,在技术层面之外,还要注意组织形式、制度以及战略发展的相互配合发展前进,逐步开展计划,技术创新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企业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需要良好的内部运营条件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企业而言,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越强,对于企业自身的优劣势越能够有清醒而准确的认识,对于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的理解就越透彻,也就越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利用外部的资源来推动企业的开放式协同(Mansfield,2013)。综合而言针对企业开放式内部运营条件的研究目前大致包括了如下的观点:

1.吸收能力是基础性的内部运营条件:开放的创新模式把创新源从组织的内部扩散到组织的外部,采取相配于技术创新的经营模式,达到技术向产品转化的目的。并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Rosenberg,2016)。经营模式完成了组织架构的搭建,有机融合了不同的技术和资源,并进行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配置。经营模式覆盖范围较广,管理要素、制度要素、组织要素等都涵盖与其中。技术要素与上述要素的协同、互动、整合,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稳步发展。Stanley(2013)认为,英特尔的开放式协同模式取得成功表明,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更加关注外部技术的吸取和利用,在企业内部引入外部技术资源的关键是技术吸收和整合的能力。英特尔创新机制中,外部知识获取和管理的辅助机制为先进技术的学习和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率,也使企业的吸收能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此外,采用新的研发模式、增加研发投入等手段,也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吸收能力水平。

2.转化能力是关键性的内部运营条件。转化能力(transformative capacity)是指组织内部持续对产品技术的概念进行了重新描述,在市场需求和现有技术和知识储备不匹配的时候,组织如果具有该能力会将该技术和知识延续下去,帮助组织顺利达成预期目标。Grand & Nayyar(1994)指出,企业外部是技术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外界技术性知识的开发、搜集、挖掘和分析都属于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内部来讲,对新产品的重新定义、整合和更新能力称为转化能力。所以,企业内部是技术性机会的主要来源。杨武(2007)认为,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还包括技术扩散能力。技术扩散能力是指“新技术”借助于“某种信息传播途径”,随时间的推移在“潜在用户”中推广的能力。所以,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技术扩散的能力。因此,技术扩散能力是指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利用适当的手段扩散和推广技术的能力。开放式协同模式下,企业既可以利用新技术进行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还能够将其所享有的稀有资源和技术出售出去,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二)企业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需要良好的外部运营条件

除了企业内部运营条件以外,作为价值网络的一分子,企业还必须充分考虑自身在价值网络中的定位和战略,通过与价值网络中其他参与者产生有效的互动,获得必要的外部资源来推动企业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Baldwin,2010)。综合而言针对企业开放式外部运营条件的研究目前大致包括了如下的观点:

1.技术资源组件化:在价值网络基础上,只有实现技术资源的组件化,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技术资源的交换。Joel(2007)的研究认为对于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模式来说,实现组件化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具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敏捷性。敏捷性一方面能够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有能够提高企业对客户产品需求的把握能力,从而提供为客户所真正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技术资源组件化过程中,要将整个过程看作是整合和相互连接技术资源组件的过程。组件化能够将业务功能转化为标准化的程序,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建立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平台:价值网络中的开放式协同模式以组件化的技术资源为微观基础,而技术资源组件的交换是以相应的平台为保障的,技术资源组件的相互交换原则是开放式的技术创新模式中的中观基础。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模式必须建立在技术资源组件交换平台上,否则会对其质量和效率产生不良影响。

3.明确技术创新交互界面:价值网络下界面管理所涉及的问题是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国外的技术创新实践活动中,对界面管理涉及的问题也进行了诸多研究。有学者将界面管理划分为技术、信息和组织三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界面。Shelby(2005)提出在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模式中,要求必须能实现生产、市场等信息的跨界面交流,各类信息之间必须能够相互识别,这要求界面有较强的信息整合和显示能力。所以,在进行界面设计和管理时,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渠道,克服信息沟通和转换障碍,在保证信息充分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多重界面组织。 (2)技术界面。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技术资源的要求和展示是不同的,技术要从设计样品逐渐演变为可以获得市场效益的商品,这个过渡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管理工作。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界面管理,促进跨组织的技术沟通和交流,实现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Ruttan ,2007)。(3)组织界面。组织界面的管理对企业如何融入价值网络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实现。界面管理是要求按照双方的协议约定,建立合作组织,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跨界界面的顺畅沟通,促进技术程序的快捷连接。内部组织中也可以通过成立职能交叉小组或构建统一的协调机构,实现界面行为的统一。假如企业与其他的组织进行跨界的合作,则它们需要构建一套合理的契约,同时,依赖于公共制度的环境来形成一股较强的约束力。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几方面的假设,分别是:

H1: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运营水平受到其内部运营条件的显著影响;

H2: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运营水平受到其外部运营条件的显著影响。

三、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运营策略分析

价值网络的内外部运营条件是企业成功推动开放式协同创新的前提条件,然而具有相同的内外部运营条件并不能说明不同企业在实战创新中获得的不同绩效。在具体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在实施开放式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从合作伙伴选择到合作渠道选择以及创新收益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做出决策。

(一)价值网络下实施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的合作伙伴选择

申红艳(2013)的研究提出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构建网络合作的基础和保障,合作创新的成果、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伙伴的选择,进而认为网络合作伙伴的未知性因素与网络合作稳定性具有直接关联。

(二)价值网络下实施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的产品渠道选择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如何将创新快速的推广从而迅速抢占市场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产品渠道的效率甚至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生死时速。Monahan等学者的研究甚至指出,在人才流动加快,知识溢出活跃的现代商业竞争中,即使拥有强劲的创新能力,也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分销渠道,为终端用户提供及时、有效、准确、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否则依然难以保证创新的成功。

(三)价值网络下实施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的创新收益分配

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经济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现阶段,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必然要适应不断变化和创新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在现代竞争中,产品更新周期短、个性化需求突显,需求市场千变万化。如何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唯一的出路便是技术创新。创新作为一项艰难的事业,需要大量人才、资金、物力的投入,且创新带来的未来收益周期较长,因此较大的成本投入而换取的收益又非及时见效,则对一个企业而言,风险极大,承受创新所需的巨大成本,面临市场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基于此,为通过创新把握市场机会,寻求合作伙伴,追求协同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企业间进行创新合作,主要是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各企业收益,并提升市场竞争力。由于合作内企业均是独立的经济个体,均以获得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因此,合作企业内部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实施协同创新等方式提高产业链经营效益,而获得的超额收益,必然面临分配问题,而合理的分配机制是维持合作稳定的基础。申红艳(2013)的研究说明,多数企业为获得更多资源往往实施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是战略合作实施及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构建战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企业加入合作的基本出发点。合作内的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建立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同盟关系,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几方面的假设,分别是:

H3: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策略水平受到其合作伙伴选择效果的显著影响;

H4: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策略水平受到其产品推广渠道选择的显著影响;

H5: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策略水平受到其合作收益分配机制的显著影响。

四、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问卷设计

本文在设计整个问卷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以企业开放式协同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为中心来进行。在设计问卷内容时,必须要以完成研究项目为出发点,重点收集与整理相关的数据,问卷的题项主要参考 Zahra & Nielson(2012)、Girifalcao(2011) 和 Morgan(1999)的量表,主要涵盖以下信息。:

1.填报者及其所在公司的基本信息;

2.关于填报者所在公司转化力与吸收力的判断;

3.关于填报者所在公司技术组件化、平台化和价值网络整合水平的判断;

4.关于填报者所在公司针对伙伴选择、渠道选择和收益分配的情况;

5.关于填报者所在公司开放式协同发展绩效的判断。

在正式确定问卷内容前,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再结合相关的问卷调查表,最终明确了本次问卷的基本框架。为了确保问卷更具有逻辑性,笔者和团队成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且将确定好的研究目的以及初始问卷一起发动给多为专家进行审核,征求了他们的多种意见。根据专家们的反馈意见,笔者对问卷进行了完善,从而确保问卷的科学性。

除了对问卷进行完善后,我们团队还特意在上海挑选了20家技术密集型企业,对它们进行了深度的调查与访谈,其中,访谈的对象有项目经理、核心技术骨干、市场营销人员和企业领导等,这是因为他们往往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国家具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本次问卷访谈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其一为验证初步的研究思路,通过最初的假设,充分地听取被访谈者的看法与建议验证研究的思路与实际情况之间的一致性,其二为对研究模型的表面有小型进行研究,验证能够具体观测到的变量效果,从而根据调查的结果来进一步完善问卷的内容。

(二)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文以开放式技术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需要获取企业的核心信息和数据,而这些信息基本上是无法采用公开方式获取。因此,为了获得核心信息,本团队依据上海市科委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名录》向上海市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发放了总共近1350份邮件,并且收到了254份回复。除此之外,本文还通过校友的关系,面向校友通讯录中处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校友发放了150份问卷,并有效回收了124份;总的来说,本调查共发放了1500份问卷,378份顺利回收。在回收的所有问卷中,由于数据不完整、互相矛盾、有错误、调查对象不合要求等原因产生的无效问卷有34份,共有344份有效问卷 。

根据参与调查的企业行业分布相对更加聚焦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有72家企业为信息技术行业,占参与调查者的23%;设备制造行业102家,占总数的33%;电子商务行业89家,占总数的29%;其余类型的企业有47家,占参与调查者的15%。

表2 样本企业的行业分布

(三)信度效度检验

问卷的信度是体现利用问卷进行调查的结果体现系统变异的程度。误差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随可信度的增加而减小,二者具有负相关性,如此可见,所得到的数据能够得到真实状态。本文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选择了Cronbach 系数作为参照标准。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数值的一致较高可可以确保变量的测度符合要求。通过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对于题项的相关系数应当大于0.35,且Cronbach 系数大于0.7时满足信度要求(Nunnally,1978)。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变量的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35,保持在0.6以上,另外,Cronbach 系数大于0.8,如此可见,大部分的变量是满足信度要求的。

表3 变量信度检验结果

测量效度能反映测量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测量结果是否能反映测量目标的特征。本次研究是建立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上,并归纳总结理论研究、调查访谈以及预调研之后确定的,量表不但包含创意影响因素研究的成果,同时也借鉴了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所以从内容角度研究,量表的效度较高。本研究对大量变量进行了分析,这些变量都通过问卷体现出来,所以可能会存在效度下降发生共同偏误的可能,因此本研究将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应用于效度构建中,提高了检验测度效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完成了巴特莱球形检验和KMO检验,KMO测量值是0.944,具有良好的检验效果。此外,Bartlett’s的检验值是零,低于0.01,相关系数矩阵是单位矩阵的零的假设不成立。

表4 KMO检验和巴特莱球形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是正确的。选择SPSS13.0的因子分析对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研究,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能够得到公共因子8个。公因子的总方差解释度量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公因子的总方差解释度量表

由表5能够知道,8个公因子所解释的总方差的比例在50%以上,实现了比较好的结果;另外,第一因子占36.599%的比例,不具有明显的共同误差。

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以后,能够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6所示。

表6 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F1 .145 .031 .110 .122 .152 .776 .156 .012 F2 .039 .105 .213 .059 .109 .606 .331 .072 F3 .156 .132 .145 .219 .080 .734 .129 .228 F4 .128 -.012 .043 .146 .290 .621 .096 .007 G1 .103 .039 .117 .122 .182 .276 .822 .033 G2 .052 .185 .256 .159 .188 .106 .759 .007 G3 .212 .141 .190 .196 .102 .087 .933 .270 H1 .008 .190 .238 .239 .159 .142 .250 .722 H2 .122 .310 .126 .255 .177 .002 .089 .830 H3 .006 .119 .156 .132 .192 .182 .173 .650 H4 .120 .117 .100 .220 .133 .019 .376 .831

假设按照因子载荷评价标准进行研究,低于0.32表示效果不理想,不低于0.45表示能够接受;不低于0.55表示效果良好;高于0.63表示非常理想。根据上述标准,上面的分析结果是较好的,说明问卷具有比较好的收敛效度以及区别效度,问卷从整体上来说,其构建效度较高。

(四)SEM模型确立与检验

以概念模型理论为指导,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开放式协同绩效的综合影响进行分析,绘制出如下图所示的初始路径图。

图2 整体模型路径图

通过Lisrel 8.7软件,对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探讨,将模型的拟合度指标和参数估计计算出来,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SEM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及拟合度指标

从表7可以看出,开放性创新发展绩效影响因素模型的参数估计有效度检验过程中满足条件,不存在违犯估计。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当自由度为422时,对应的卡方值是595.37,满足指标范围。其余的参数如GFI、NFI、CFI、IFI都超过了给出的参考范围;而RMSEA和SRMR都比参考值要小,分别为0.031和0.049,对于RMSEA来说,给出的参考值为0.05,而对于SRMR来所给出的参考值为0.08。根据上述数据显示,在拟合过程中各项指标都较为理想,可以获得较好的拟合效果,原模型对变量之间关系的解释能力是较好的。

由表7的结构方程能够得到模型内潜变量路径关系系数的标准化估计值,T值。按照前文的研究结果,整理成如表8所示的参数估计结果,为检验和分析提供方便。

表8 SEM结构模型的参数估计

五、结论及建议

(一)相关结论

本文在通过逻辑思考、对理论和实证的分析之后,总结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的发展必须综合考虑运营条件的构建和策略水平的设计。在这其中运营水平的影响作用要高于策略水平, 换言之,面向生态合作的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其基本决定因素依然是企业内外部的运营条件,即企业自身吸收能力和转化能力的长期建设,以及在技术资源组件化、开放平台和交互界面等领域的持续投入。这其中又以吸收和转化能力更为关键,是企业推动开放式创新的根本来源。因此虽然企业开放式创新要面向价值网络类的各种生态推广合作创新,但创新力量的来源依旧是企业内部建设。

结论二: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在价值网络下,进行正常运行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技术资源的获取和交换。获取技术资源的途径,主要是价值网络下与企业相关的利益者,主要有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以及中介机构等;进行技术资源的交换方式也有很多种,比较普遍的有技术合作、联盟、投资,并且每种形式都有自己的优势。

结论三:开放式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在内部运营中最重要的条件,具体表现为对技术资源的吸收以及转化为自身资源的能力。对于两种能力的强弱判断,有各自的衡量指标。用超调量、应变的时间以及稳定程度,是对技术资源吸收能力的衡量。用能级范围、相位差和拟合度了来衡量技术资源转化的能力。

结论四:技术资源的组件化、构建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的平台、平台之间应用的界面的标准化,都是外部运营条件最重要的部分。在这种模式下,组成运行的基本单元就是技术资源的模块,并且还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划分和策略的实施。为了能够运行更加稳健,模块都要遵循一定的标准。除此之外,为了使平台之间进行快速、高效的沟通,就需要采用统一的标准化界面,对企业的技术资源起到良好的支撑。

结论五:针对不同实力的合作伙伴的有效选择、结合市场状态和产品情况选择恰当的产品推广渠道、根据合作方的资源状况和贡献水平来确定收益的分配计划,是企业推动开放式协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略设计,其本身对于创新并未产生推动,但是对创新绩效的充分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效果。

以上结论围绕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的能力提升和效果实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解,不仅建立了相对全面的分析框架,梳理清楚了相关的逻辑关系,为企业的开放式协同创新决策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二)相关建议

随着科技及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程度加深,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创造开放式的合作及共享资源等创新模式对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和动员企业、科研机构等主要创新成员的积极性与开发性具有非常重要推动的作用。以下主要是与本篇论文中的研究结果相结合,就如何促进企业创新及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给出的建议。

1.建立开放式全面创新管理体系

在创新网络中不但与资源的流动方向相关,也是多种文化的汇集、沟通和融合的体现。主要通过企业的环境、哲学及价值等方向影响公司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而影响到个人行为等企业内部的行为方式。因此需要企业站在制高点来理解创新的内涵,进而可以做出有助于创新的战略措施,从中体现出全面进行创新的重要性及系统性。这就要求企业应该以其内部的结构、市场、管理技术等多种因素为基础,将企业的创新精神及企业的价值导向表现给每位员工,使员工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其内涵,并以此为动力,以便更快完成进行全面创新活动的目标。需要在每位员工的参与并且与企业的时间及空间框架下进行相互协调、合作来构建形成如企业的文化、制度、市场等各种新的创新要素。在此基础上,形成每位员工无法单独工作实现的“2+2>5”的合作效果,进而对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2.夯实内部组织创新基础,提高持续创新能力

企业如果想获取外来资源,仅仅依靠谨慎、理性地对待是远远不够的,而提前做好面对一切变故的准备是最重要的,这正是“上帝偏爱有准备的人”的真实写照。以汽车行业为例,因日本丰田汽车企业的生产系统非常精湛,我国企业纷纷效仿,试图模仿其生产体系来促进产品质量以及企业信誉度的提高。但是众所周知,与其说丰田精湛的系统是一种高效的生产模式,不如说是一种包含企业战略方向、文化流程等各环节的组织与创新能力。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化管理,那么各种模仿都将不会长久。

通过外部资源及技术的共享,企业可以获得短暂、快速的发展,但是如果企业本身没有构建较为稳定的创新战略指向,其本身的吸收外部资源并将其转化为自己所用的能力就会有所限制,这样企业的整体发展也就有了相应桎梏。因此与并购相比,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及持续的创新能力是企业占据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3.构建知识与信息化管理平台,高效整合个体、团队和组织间的知识

创新网络在为企业提供了复杂多变的外援资源的同时对其知识的转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不仅仅需要类似于培训、进修等传统的学习方式,还需要运用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来组织、汇集及转化知识。学习型企业通过对外部及内部的知识进行学习,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企业员工本身的创新能力。而员工通过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种方式,进一步获得新的知识及能力的提升。以杭州鸿雁电器公司为例,他们公司采用学习平台与企业的知识汇集、整合部门紧密结合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及网络环境的优势。构建以E-learning为核心的知识学习平台,不仅促进了企业内部员工间的相互学习,还充分利用了多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等重要知识来源渠道,有利于在企业内部营造较为宽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员工间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流及经验的总结,此种举措对企业的长期高效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企业应放松对员工在知识的应用版块的管制,全力支持员工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可运用到实践中的知识,并且定时鼓励、组织员工间进行交流与经验的总结。

4.建立创新网络资源的动态优化机制

随着创新网络的不断发展扩大,公司间的合作关系更加复杂多变。在这种环境中公司活跃着各种方式的经营及创新活动。由此各种企业间的关系不再仅仅是“相关”,而是一个整体,他们之间的资源及技术的分配方式是最适合此职位的,可以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效益,而不是仅仅做简单的资料“加法”。 与此同时,创新网络中的成员并不只是仅仅对外部的网络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公司可以对自己所处的创新网络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一定的规划和设计的Dhanaraj & Parkhe 2006 方刚 2008)。公司可以根据本公司的战略指向变动对网络的特征、合作伙伴特性等标识进行相应调节。除此之外,企业本身也会在客户及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中做出相应的改变,以便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

猜你喜欢

开放式协同问卷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问卷网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