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西秦岭地区金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研究

2019-06-13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8期
关键词:夏河化探秦岭

牛 刚

(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西秦岭造山带蕴藏着多种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富集地区,由于受到多其次板块运动的影响,西秦岭地区地质构造背景极其复杂。西秦岭造山带在南部以略阳-南坪-玛曲大断裂为界限,在西部与商丹缝合带、西延的天水-武山断裂为界限。向南延入四川,与扬子板块相连;向西延入青海,与祁连山造山带相连。

1 西秦岭地质构造背景

西秦岭地质构造以天水到武都西南向基底大断裂为界,以西部分为甘肃西秦岭地区,西秦岭区域地质构造略图如图1所示。本地区作为秦岭山脉典型的大陆碰撞与造山带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前寒武纪时期基底的形成、古生代到中生代时期的造山运动期、中新生代时期的陆内构造演化等3个主要阶段。在这3个阶段分别对应形成3个主要构造层:①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层、②古生代到中生代中部构造层、③中新生代上部构造层[1]。

2 西秦岭金矿成矿特征及控矿因素

2.1 成矿区带特征

成矿区带主要包括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的空间分布情况,对成矿区基本场所的研究又可以总结成矿规律,为圈定成矿远景区、估算地下矿产资源储量的大小提供基础[2]。本文结合甘肃省实际地质情况,在采用全国成矿区划方案的基础上,对西秦岭地区主要成矿区带特征进行研究,并从区域性大断裂、金矿矿源层、岩浆活动三方面对西秦岭地区控矿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2.2 金矿分布特征

金矿在西秦岭造山带是除铅、锌矿以外第三大优势矿种,金矿在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储量。全省总金矿资源储量的95%以上位于该地区,该地区丰富的金矿床资源及品位在甘肃省甚至国内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截止2018年底,共有175处金矿床通过国家储量评审并备案,共探明约680t的金储量,区域内丰富的金矿资源储量充分表明在本地区进行金矿找矿远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3 金矿成矿主要控制因素

通过对西秦岭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可以看出金矿床在成矿时间、地质环境、物质补给来源等3个方面具有很大不同,但是其形成大都经历了相似的过程。例如强烈的地壳造山运动、与造山运动有关的构造-岩浆活动、大的断裂构造背景等。金矿成矿的基本条件包括区域性大断裂、物源基础、热源基础三个方面。

(1)区域性大断裂对金矿床的空间展布情况具有控制作用。例如在北秦岭地区存在两条北东向大的构造断裂带,李坝金矿、夏河-合作金矿、柴家庄-吊坝子-板阳寺金矿的分布都受到这两条断裂的控制。断裂带控制金矿床的形成,这种现象在西秦岭地区尤为突出[4]。在金矿体形成早期,起导矿、控矿作用的是区域性大断裂,这些大断裂往往具有大的地质构造背景;而金矿体形成晚期,对起储矿控制作用的是大断裂的继承性活动,例如一些派生的次级脆性断裂对金矿体的形成起到关键控制作用。

(2)金矿矿源层。金矿的形成必须要有物质来源。区内从元古代、太古代到古生中生代各个时代的地层及岩石都存在金的矿源层。不同岩性的围岩蚀变情况也存在很大不同,但是本地区以碳酸盐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的岩石,在金矿的形成过程中与金的富集具有密切的关系。

(3)岩浆活动。由于受到多其次地质构造的影响,岩浆的侵入运移活动不仅为金矿的形成从地下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更重要的一点是地下大量的岩浆活动使得局部温度过高,这些较高的热源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能量,在金的形成过程中促进了含金矿物质的活化、运移和富集。例如燕山期形成的夏河-合作金矿和大水金矿均是中酸性的岩脉与金矿床共生共存,而且在个别特殊地段中酸性的岩脉本身就含有大量金矿体富存。

图1 西秦岭区域地质构造略图

3 西秦岭地区金矿找矿方向

在西秦岭地区金矿找矿方向方面,首先要根据金矿找矿标志,然后根据各类金矿的成矿条件,遵循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金矿的特殊异常显示,以化探信息为先决条件,将地质、化探、物探、遥感等多种信息综合利用,提高找矿的准确度及找矿方向。

3.1 夏河-合作沿线

近几年来,新发现的夏河-合作沿线地区作为重要金矿产区,区内金矿以低温浅层热液型和构造带附近变质岩蚀变为主。根据1:5万化探结果,圈定了15处金、银、锑、砷元素异常富集区,异常区成群、串珠状分布,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异常区与构造成矿带在位置上相吻合[5]。目前,在夏河-合作沿线新发现的含格娄昂矿区为超大型金矿床,已探明金矿产资源储量达140t。

3.2 天水李子园-两当县太阳寺沿线

该沿线主要有北西向和东西向两组断裂及地质构造,这两组断裂构造为金矿发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在西秦岭东部地区,超单元花岗岩主要为印支、燕山两期形成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根据物探结果显示,该地区表现为重高磁高和重低磁低异常特征[6]。根据化探探测结果显示,该地区异常表现为以金元素异常为主,元素异常强度高。根据卫星遥感图像解译显示,在太阳寺附近有密集的北东向和东西向线形构造,在区内还存在一些环形构造,这些都是金矿产出的重要条件。

3.3 玛曲—文县一带

玛曲—文县一带位于西秦岭地区碧口板块边缘位置,区内岩浆活动、地质构造较为频繁,地质构造多为近东西向构造,由于受到东西向及北西向地质构造的影响,为该区金矿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根据化探结果显示,该区寒武系太阳顶群地层内金元素异常特征较为显著,物探结果显示为重高磁高异常特征,从而判断该区为拉尔玛金矿富矿层位[7]。根据,地质、化探、物探、遥感综合解译结果可知,目前,在该地区已经发现大型金矿床27处,金品味为3.05×10-9,中小型金矿床43处。

4 结语

(1)西秦岭地区经历了前寒武纪时期的基底形成、古生代到中生代时期的造山运动、中新生代时的陆内构造演化3个时期,分别对应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层、古生代到中生代中部构造层、中新生代上部构造层3个主要构造层。

(2)该地区重要矿产类型有:构造破碎蚀变岩、矽卡岩、硅灰泥岩、微细浸染岩、碳酸岩、石英脉、碎屑岩牙炭酸岩、绿岩和砂砾岩等。

猜你喜欢

夏河化探秦岭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趋势面法确定西藏青龙地区银铜铅锌化探异常及应用效果评价
东昆仑东段化探采样方法找矿效果探讨——以青海科日南地区为例
西藏热昌金矿地质及物探化探特征
化探异常找矿效果在地质找矿过程中的应用
好忙好忙的秦岭
千年之恋(二十五)
千年之恋(十)
千年之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