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操课程具身认知理论下的教学研究
2019-06-13邱达明
邱达明
(江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体操课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不但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作用明显同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意义也非常重大。因此,如何提高体操课程的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重点。身体练习作为体操教学过程中特有的学习表现形式,不仅贯穿于体操学习活动的全部过程,还成为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关注的只是身体练习外在的学习行为现象,而对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的身体练习内在的学习活动实质,比如体操学习的身体练习体验以及身体参与情况等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致使体操课程的教学研究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新时期下学科发展的需求。
具身认知的思想最早由法国学者梅洛·庞蒂提出。他认为,身体是认识的主体[1]。我国学者叶浩生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身体的物理属性影响和塑造着认知;2.认知的形成同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有直接的联系;3.认知与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以及环境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2]。具身认知的观点认为:心智不再局限于大脑,而是与身体融为一体;这为人类心智的研究,尤其是学习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3]。具身认知作为研究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新领域,与传统的认知科学相比较,它具备具身性、体验性、情境性等特点。具身认知理论不但强调身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还主张认知不但来源于身体,而且强调认知的内容是个体的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所产生;即,认知是大脑、身体和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4]。目前,这些观点被大多数的人接受并逐步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成为当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所以,针对当前体操教学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从具身认知的角度来探讨体操教学,对于推动体操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目前对于具身认知的研究大多数仅限于理论的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并不多见,特别是体育专业的术科方面的实证研究更加少见。本研究试图通过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对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操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体操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4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三个教学班62人进行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另外两位教师的六个班(123人)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后用自编教学评价问卷进行调查,教学评价问卷包含9个题目,涉及身体活动、学习体验以及学习情境三个方面。最后通过SPSS2.0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检验。
1.2 实验设计与过程
实验前,通过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厘清具身认知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同,并在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帮助下,以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备课。为充分体现学习是大脑和身体的共同参与的一种认知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认知、身体、环境的一体性;教案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依据,在原有教学内容中严格按照身体、体验、情境三个方面编写(见表1)。
教学实验于2015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对2014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进行。体操教研室总共三名教师,为保证实验效果的一致性,实验全部由作者本人实施并以作者任课的三个教学班为实验组,另外两名老师的六个教学班为对照组,在学生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束后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方式发放问卷由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表1 手倒立前滚翻教案示例
1.2 测量工具
在崔允漷[5]的教学评价模式基础上结合具身认知的三个要点,编制《教学评价问卷》。首先根据文献资料共编写15个条目,身体活动、学习体验以及学习情境三个方面各包含5个条目。再由3名教育学研究生对语句文字方面进行修改后,最后给4名教育学专家和1名体育学专家(教授)进行总体修订,最终权衡5位专家的意见,决定每个维度保留3个条目,总共9个题目。问卷采用五点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5分。计算各维度的总分,分数越高表示对教学评价越高。
2. 结果分析
实验组的体验性和情境性两个维度的得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身体活动在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3.1 尊重和解放学生的身体,让学生的身体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身体在认知过程中有着独特的核心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身体在体操学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体操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对学生的身体提出诸多限制,例如在讲解示范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要求学生保持安静、整齐地站立在教师两侧观看且不能随意移动和讲话等等,这些特殊要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处于“缺失”的状态。按照具身认知理论的观点,身体的缺失就会导致对个体思维的限制[6]。因为,自由的身体对学生来说就意味着解除了身体对其思维的限制。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解放学生的身体,允许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身体姿势以及所站立的位置,使得学生学习的时候能让自己的身体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以便其身体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身体的自由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课堂常规基础之上的,这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确保学生的身体得到一定的自由,同时又能保证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表2 各变量的差异
注: *p<0.05,**p<0.01.
本研究结果中身体活动在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早已发现这个问题并与学生进行过交流。尽管第一次课就告知学生以后的课堂中没必要在讲解示范或轮流练习的过程中保持严格的身体站位或队形要求,然而学生总体上变化不大。主要是大多数大学生已养成上课严肃认真的习惯,不会轻易走动或做出其他的影响别人听课的举动;而且,其他课程还是按传统要求进行,单就体操一门课程难以使学生的习惯发生改变。
3.2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活动的体验性
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的体验性得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依赖于各种各样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性。具身认知的体验性首先是指身体通过感觉运动系统可以体验到学习内容所蕴含的含义。例如“热情”“冷漠”这些形容对人际关系认识的词汇都来源于我们身体对外界温度的感知[7]。其次,具身认知的体验性还意味着人们使用着感知运动系统去理解有关行为动作的特定内容。例如,事件相关fMRI实验结果显示,当被试朗读一些与运动相关的词语时(如,挥手、抖腿等),脑区的激活部位与真正用手臂、腿部运动时激活的脑区有明显的重叠[8]。总之,认知其实是人们具有特定知觉和运动能力的身体所感知到的各种各样的体验。因此,体操课程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如何增强学生的体验性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在体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专注力等因素在体操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尽力将学习活动置于一个综合了现实与虚拟环境的开放性情境之中,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自己融入到环境之中,投入全部身心与世界进行多种形式的交往和体验,并在交往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实验中,我们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语言表达的具体性、生动性和丰富性,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以便学生可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不同的身体机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来增进身体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观看体操技术动作视频或者一些高难度技术动作的慢镜头以及用动画技术对一些技术动作进行力学分析等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次,教师应当增设活动课程,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知识的感受性和体验性,促使其知识建构。例如,在体操动作的学习中,保护帮助一直贯穿整个过程,也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相互之间进行保护帮助的实践练习,使学生在保护帮助的过程中对于动作的教学进程、技术动作的衔接以及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均有体会,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最后,技术动作的学习是对多次重复的动作练习刺激与身体反应之间的联结进行加工处理,以完成对身体动作的认知,形成初步的身体练习体验。体操动作学习的认知需要以身体练习经验为基础,同时身体练习参与认知过程始终,身体就是体操学习的主体,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将身体练习经验内化和上升为身体练习体验。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与掌握某个动作有关的身体练习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完成一些错误动作的辅助练习,使学生通过错误动作的练习,更加清晰准确的掌握正确动作的概念以及正确的练习方法,比如,手倒立。可以让学生体验过“过分的抬头踏腰”或“低头屈髋”两个错误动作,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体会正确的手倒立动作的技术要领。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体操动作,教学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技术动作本身的特征进行分解教学或增加辅助练习,从易到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体验成功,提高和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此外,充分利用已学技术动作的内在规律为新学动作提高清晰的动作体验,例如,单杠屈伸上对双杠屈伸上的迁移,侧手翻与侧空翻的联系等等,充分利用各种体验的正迁移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学习、掌握动作。所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最后实验组的体验性得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3.3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情境性
具身认知的情境性是指认知活动不仅仅发生在“大脑中”,而是更多的产生于“大脑—身体—环境”的交互作用的“情景”中。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身体和环境综合作用模式的认知结构,认为环境和身体一样,也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人体的认知活动并非只是大脑中一个简单的信息加工,而是发生在一个包含真实的物质环境的情境之中;如果离开这种具体的情境,就会影响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因此,首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考虑其取材尽可能来自于现实生活;其次,教师应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和思考,有助于学生通过这种相关情境的刺激来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而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并加深正确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尽管体操运动来源于古代的生产生活,包括跳跃、攀登、摔跤、舞蹈、骑马、军事游戏等内容,现代体操技术动作还是保留了部分原有的痕迹。因此,体操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技术动作设计现实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习动作的同时能够增加情景体验,以促进动作的认知。在具体的教学中,滚翻动作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摔跤滚翻缓冲相联系,悬垂动作均可与现实生活中的攀爬相联系;此外,还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主动根据各具体的学习内容去探究各种技术动作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的情景。最后,为了确保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还应创设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研究表明,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均能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果[9]。课后与学生交谈得知,大多数学生对创设应用情景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课后作业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量地从网络以及各种文献资料中查找相关内容,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学习效果。研究结果中,实验组的情境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实验设计与操作的科学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体操教学策略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积极的影响,而且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同时解放学生的身体,设置丰富的情境来增强学生的身体体验等等措施均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中通过自由的身体活动和充分的身体体验以及丰富的情境感受最终能够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基于具身认知的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体操课程教学研究层次和研究水平都还比较低,特别是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体操课程教学实证研究更是少见,很多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例如,教师如何设计学生的身体动作,以更大限度发挥身体的认知功能,使其更好的促进教学?如何更好的设置丰富的情景,促进学生全方位的体验,使知识、情境、身体融为一体,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对于以丰富和完善具身认知理论下的体操教学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