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还是精准迎查?

2019-06-13胡朝阳

中国老区建设 2019年5期
关键词:检查组手册问卷

□胡朝阳

家乡位于淮北平原,是一个并不发达的小镇,所在的县经济也比较落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县里奉行“100-1=0”的原则:其他工作做得再好,只要扶贫没搞好,一切等于零;99户扶贫工作做得再好,只要有1户没做好,一切等于零。

然而,这个县的扶贫工作,是在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应付检查。就连有扶贫任务的医生、教师一旦有检查,不看病、不上课都要迎检。

对精准扶贫工作,县、市、省乃至于国家都要进行检查和考核,检查和考核有国家级第三方评估、省级第三方评估、省际交叉检查、市际交叉检查、县际互查、乡镇互查、县双月考核、各级领导明察暗访。

这个县为了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手段齐出,以至于基层工作人员每日奔波应付各种检查,苦不堪言。

问卷答案本来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但我家乡的一些基层干部并不会这样认为

检查和考核分为三大块:一是户内考察即到贫困户家中查看实际情况,如具体的吃穿住;二是问卷调查即询问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帮扶情况、脱贫措施等等;三是材料核查即核查贫困户的各种材料、档案与其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填表是帮扶人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意见不统一而出现过各种情况。

以《扶贫手册》为例,最开始,使用的是国家统一印发的《扶贫手册》,一段时间过后,市里印发了新的《扶贫手册》,县里只好更换填写新的,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上级又要求使用国家印发的手册,基层只好重新再填写。又比如在计算贫困户家庭收入时,某领导说养老金不算收入,下面纷纷所依填写,后来发现错误,把养老金加入总收入,又须费一番功夫重新计算填写。

诸如此类。在填表的过程中,各种名目没有下发统一的标准,导致一份材料填了又改,改了又填,基层扶贫人员的时间精力被浪费的同时,各种废弃材料也堆积成山,甚至有传言某村一年的打印费就达到上万元。

还有其他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再以《扶贫手册》为例,上级要求帮扶人每月至少入户一次,每次都需要更新扶贫手册中的帮扶措施和成效,但实际上大部分帮扶措施都是以年而非以月为单位,于是帮扶人为了填写手册只能在保证内容真实的前提下编撰、挪移,以至于将“帮助打扫卫生”这样的词句也写进帮扶措施中。

这个县之所以重视材料的填写是因为其是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填写材料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如与实际不符、前后逻辑错误等等。为了在考核中拿到高分,各种材料改了又改,直至没有明显的错误和扣分项。

但是,这些为了应付检查而填写的内容根本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地区的扶贫情况,却在检查中被当作重要的指标,甚至于材料中的错别字也成为了扣分项。

其实,在互查中,有的检查组在检查的过程中之所以关注这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是为了压低对方的分数,这是交叉互查的弊端。在2017年的市际互查中,家乡所在的市曾把在2016年排名第二的另外一个市的分数压到了倒数第二,靠的就是这些有些让人无奈的名目。

在我的家乡,帮扶人的另一项重要工作被称为“教问卷”,即教贫困户填答检查用的调查问卷。问卷的答案本来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但我家乡的一些基层干部并不会这样认为。

县、乡会揣度哪些答案可能会得到高分,并要求帮扶人“教会”贫困户该如何作答。为此,基层需要在检查之前拿到问卷,而事实上本应该保密的问卷总会通过上级传到基层。这样,在真正检查到来之前,基层每每要求帮扶人入户“教”问卷作答,“模拟演习”,保证可以取得高分,万无一失。

在交叉互查中,如果贫困户答不上来问题,则被视为扶贫工作没做到位。

以“户贷企用”为例,检查组会问贫困户贷款的银行、利率、借给的企业等问题,如果对方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根本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但是检查时这些客观情况被无视了,只要回答不出来,就是扶贫工作没做好、宣传工作不到位,这是一些检查组在互查中压低对方分数的绝好理由。用本应作为衡量问卷质量的重要指标的问卷回答率来评判问卷的结果,可笑怪哉。

总而言之,在交叉互查中难免会出现想尽一切办法压低对方分数的现象,有的检查组对材料中错别字和涂改痕迹、问卷询问中老年贫困户对政策细节的了解程度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不管是明查还是暗访,一切都在家乡基层政府的掌握之中

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只待检查组的到来。一般而言,检查多为抽查,由于检查组是外地的政府人员,是考核排名的竞争对手,所以任由基层政府神通广大也无法得知抽查哪一个乡镇哪一个村子。

检查当天,所有相关的政府人员和帮扶人早上五点钟都要起床待命,一旦检查组说要查某个村,该村的所有帮扶人就要立刻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准备,向贫困户再次强调检查时的注意事项。所要核查的材料已经尽可能做到了完美,基层经历过多次检查的考验并不过于担心;但基层政府或是担心贫困户回答不出检查组的问题,或是担心表露对基层政府扶贫工作的不满,或是担心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总之,在检查组进行入户检查时,该贫困户的帮扶人一定要在场,一来是为了给贫困户打圆场,二来也是为了防止其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也就是在文章开头提到的,为什么作为帮扶人的教师和医生可以不管不顾自己的学生和病人,但在检查当时一定要在贫困户家中。

也正是有了这些在场的帮扶人,基层政府可以随时了解到检查组的动态以及贫困户在检查中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和防止其后被查的贫困户出现相同的问题。

在这个县的基层,扶贫小组长、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包村干部、结对帮扶人组成了一个相当完善的扶贫工作网,同时也是信息网与监察网,不仅在例行检查的时候高速运转,而且也让所有的领导暗访和媒体暗查无处遁形。

常年在村工作的扶贫工作队和经常下村的帮扶人,一旦发现不明车辆入村都要第一时间核查和上报,以防暗访的领导和媒体。事实上,不管是明查还是暗访,一切都在基层政府的掌握之中。

我父母所在镇的精准扶贫工作备受重视,也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然而,贫困户的实际生活状况是否改善、各种脱贫减贫措施是否有所成效,并不是日常工作的重点,其工作重心在于应付检查,在于在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

我在家乡看到,有些人并不关心扶贫对象是否精准、项目安排是否精准、资金使用是否精准、措施到户是否精准、因村派人是否精准、脱贫成效是否精准,更多的是在材料填写要精准、模拟问答要精准、政策细节了解要精准、情况督查要精准、临场指挥迎查要精准,等等。

不禁问一句:这到底是精准扶贫还是精准迎查?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观察眼

把握好精准扶贫拉近干群关系的契机

精准扶贫应当是拉近基层干部与民众之间关系的绝好契机,尤其是对应到人的帮扶制度。

然而,由于我的家乡精准扶贫一定程度上演化成了精准迎查,在很多时候,帮扶人与贫困户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一月一次的例行填表和检查前的“教问卷”,如此一来,帮扶人觉得贫困户“愚笨”,屡教不会;而贫困户也厌烦于被教说假话与空话,干群关系也许不能说是恶化,但绝对没有好转。

在我的家乡,精准的不再是扶贫,似乎成了迎查,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互查的机制在排名机制下变得扭曲了,基层政府为了有好的排名,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认认真真搞形式,而且是精准的、甚至是完美的形式主义。 (胡朝阳)

猜你喜欢

检查组手册问卷
不做作的文明
保监会将派检查组进驻前海、恒大人寿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手敲桌面露身份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
School Admission择校